东暴克山丘的印记
我的家乡,最初的最神圣的记忆,就是在我那幼小心灵留下印记的山丘——东暴克。说是山吧,的确他不够格;说是丘吧,可他有傲视群“山”的魄力。
听老人说,之前他叫双鹰山。放眼望去,确实他的背部裂开了,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依偎着,挺拔着,直插云巅,也确实有“双鹰”的意味。可东暴克这名字,有外国音译的韵味,可却沾着中国的特点,村里谁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来的名字,但我依旧是觉得帅帅的,酷酷的,有霸王的气魄。就着直译,貌似讲不通用,而如果把他的名字分成三个元素的话,则为:位居东方,魄力暴溢,克制外敌......这牵强附会的解释,算是我幼稚心灵的最初解读吧。
最初的儿时,每每的雨后,那夹杂在褐色土里的红色黏土就成为了儿童的宝藏。我们也总是怀着寻宝的心态,踏上去往东暴克的小泥路,向水手一样四处眺望,向左崛起一块石头,向右扒开一撮草。找到后,接着就是与古人无异的泥巴游戏,最后弄得浑身是泥,反而会咯咯地笑,纵然回家后总少不了家长的叱骂。那时候,我们是天真浪漫的。那山,就像儿童的天使。
上了初中了,该骑单车去学校了。早晨,也许是从东暴克山之后的一抹灿阳,也许是夜色残留的冬晨。而他,就像是无形有力的保镖,守候在我的后方。傍晚,那则是一个心念——回家的心念,有母亲怀抱的意味,是温暖的,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一路上,正前方永远是他,不离不弃。
现在啊,是高中呢。半个月回家一次,总是匆匆的。算是对高中无趣压抑的反抗,我们,总是放纵着,刷着视频啊,打着游戏啊等等,这是必定空虚的。当我们偶然走出家门,抬头望望天空,不觉就望见了他——依旧在那里矗立着。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他的装扮更替着,可那身形,号称“双鹰”的身形,我怎能淡忘呢?总是呆呆地,我就这样静止着,与他无声的交流,心的沟通。我望着他,考虑着未来,考虑着人生,可能是迷惘的。但我总是希望着,坚定信念吧!活的精彩吧!
我知道,游子之心我在未来是必定会有的。那我想,那个日日夜夜醉在生活里的我,安静下来,记忆中朦朦胧胧的会不会是他?我想,终归是的,父母也好,那个风土人情也好,终归是在那片土地生,在那片土地逝去的。
只希望:家乡的印记,能让我直面挫折,像东暴克一样屹立在岁月中;家乡的印记,能让我不醉于浮华,像东暴克一样把心暴露在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