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怎么度过呢?

2023-08-19 13:51 作者:会发光的机器猫  | 我要投稿

研究生阶段,你不仅存在学业方面的焦虑,还有年龄、婚姻和金钱等等,所有同龄人有的焦虑都会有,只是相对而言你的学业压力才是最主要的压力。如何处理这些压力与焦虑,我比较赞同南京师范大学程天君教授的看法。该文章发表于南师研究生,不知道具体是否为程教授原话。中间也许会有一些偏差,但这样接地气且聚焦时代的发言确实少有。

 

关于读书与学历,他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各位同学首先要明确,读研期间大家的身份和职责就是“攻读”研究生。何谓“攻读”?《现代汉语词典》有云:“努力读书或钻研某一学问,例如攻读博士学位。”攻读期间,“金钱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学术故,二者暂可抛!”千万不要拿着硕士生、博士生的头衔到处兼职、打工赚点儿小钱;千万不要整天沉溺于花前月下,为爱消得人憔悴;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学期来注个册、点个卯就不知到哪里“云游”去了;尽量不要身心两分,板凳还没捂热就回去老婆老公热炕头了。

 

有人说,“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我想对大家说,“没有知识一定是悲惨的命运!”;也有人说,“毕业可能就失业”,我想对大家说,“不毕业永远难就业!”。攻读学位,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心,“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要多读,“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要苦读,“板凳要坐十年冷”,才能“文章不写一字空”。要有毛主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才会有张爱玲“当知出名要趁早”的可能,才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凄凄惨惨戚戚。理工科研究生更要加强阅读,切不可三年只趴实验室。有人说,G20之后未来中国会发生很多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以前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在是,有个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大家要铭记,开卷必有益!

 

关于科研,他说: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

 

这是清朝著名诗人龚定庵的诗句。我借用这两句话来告诉大家如何处理各位与母校的关系。科,就是科举、头衔、学科、学校。你们金榜题名在南京师范大学,有的录取在国家重点学科攻读博士,这就是你们的“科”。毛泽东为湖南一师争光,李政道为西南联大添彩,惠若琪为南师大争气;因为毛泽东、李政道、惠若琪这些人重要了,他们母校的名气、分量也跟着重要了!这就叫“科以人重科亦重”。

 

“人以科传人可知”。如果一个人什么内涵都没有,靠着头衔来鬼混——说我是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我的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我的导师是学界泰斗——同学们,这种人是什么样的人,我不说大家自明。

 

“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前一种人是“人杰”,后一种人是“人渣”。希望你们争做“人杰”,今日你以南师为家,明日南师以你而重。切勿“人以科传”,不要把“毕业于哪所牛校”“师从哪个牛人”挂在嘴边、写在名片上。学校好不代表你一定好,学科棒不等于你自己棒,导师牛不代表你自然牛。希望同学们以出类拔萃的学业成绩和光芒四射的学术成就,超越南师大,为南师大增光添彩!

 

关于师门,他说:与导师心连心,与学友手挽手。

 

与导师一定要心连着心并能将心比心。假如导师比较宽松,你就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假如导师需要你参与做事做科研,你一定要倍加珍惜难得的机会,因为做中“学”特别重要。无论怎样,你得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对导师要“帮忙不添乱”。千万不要把导师变成你的保姆甚至是24小时保姆。比如:开题报告粗制滥造就交给导师,毕业论文直到提交外审的前一天晚上才发给导师,大年三十还让导师帮你修改论文。

 

硕士生、博士生的学友情将使你受益无穷。《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千万不要自视很高、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而唯独缺了自知之明,那样你将变得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孤苦伶仃。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特点、欣赏别人的亮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同学发表论文你要开心,看到同学获奖你要祝贺。不要动辄就羡慕嫉妒恨别人取得的成就,不要见好要见利你就上;什么好事只有你得到了才舒服、才服气,别人得到了你就愤愤不平。这样,你永远做不成一个大写的“人”,而且还很可能会酿成惨剧。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因忌恨其室友黄洋而投毒将其致死,最终他自己也被执行死刑。这样惨痛的教训应该惊醒每一个同学!

 

无论对导师还是对学友、他人,一定记住要“以人为本”——以“他人”而不是“自己”为本,这样你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才能真正成大气。

 

关于目标,他说:王健林的小目标不是你的小目标。

 

最近微信圈有两个话题传得很火:一个是王健林的“1亿元小目标”,另一个是一流大学要有“诗和远方”而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我想说,别人的小目标也许是你终身都难以企及的大目标。你们不要做马上就可能在Nature、Science发表尖端论文的梦想,那需要日积月累、千锤百炼。你们也不要有一夜成为学术明星的异想天开,书山有路勤为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还想说,你们不仅要有“诗和远方”,更要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中国女排怎样夺冠?赛后,郎平教练几乎哽咽着说:太难了,真是太难了,要一个球一个球去打,一分一分去争!所以才有了艰难的胜利,所以才有了夺冠后女排队长惠若琪止不住的眼泪!只想着浪漫的远方和冠军的诗情画意,却拦不住球网,接不住、扣不死对手的球,一切都是白给。请大家记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关于生活,他说:快乐地活着。

 

如何处理好“我与自我”的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难搞定的是你自己的内心,最容易搅动的也是你自己的心,最容易想不通的还是自己的心。

 

首先,不能累死。今年7月17日凌晨,25岁的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博士生田肖华猝死在实验室门口。这样的悲剧不能再发生了!大家要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不靠拼命靠长命”,今日同学少年,60年后只有你还健在,你就是“泰斗”;再过20年你拄着拐棍还在,你就是“泰斗”中的“泰斗”!

 

其次,不能郁闷而死。就算你论文答辩暂缓通过,一时半会儿没有找到理想工作,也不能有“姑奶奶不活了”的所谓“壮举”。就算被骗子骗得身无分文也不要活活气死。毕竟,骗子自古就有,骗子最终也会付出代价,大骗子会付出大代价。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骗子是西周的周幽王。周幽王为了博得冷若冰霜的爱妃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结果失了天下,最终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

 

第三,更不要“作死”。“小才易骄,大智若愚”,要学会与别人智慧地相处,与人为善、与友为伴。即便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要过于张扬,更不能张狂到随便去刺激别人,请记住,“no zuo no die”。

 

第四,大可不必为情而死。“非某不娶非你不嫁”都是言情小说中的煽情和造作。生命和爱情原本就是偶然,没有“非谁不可”的事情。你的爱人,只是你们在人群中互相多看了一眼,或者是你死乞白赖地多求了几回对方心软了的结果。要死要活的男友把你甩了,说明他不是你的“白马王子”;魂牵梦绕的女友弃你而去,说明那不是你的“甄嬛娘娘”。天涯何处无芳草,王子开车满街跑!失恋了,翻过那一页,谈下一个话题!为情而死,猪都会嘲笑。

 

研究生生活并不是我本科时所想的,比较自由且惬意的生活。相反更多是一种背着压力潜行的过程,磨练的是我的抗压能力。这也是我曾经最为薄弱的点。能力的欠缺和自己内心想法的充盈让我很痛苦,不知前方的路到底哪一条是正确的,可唯有不断往前走,探寻,痛苦与快乐伴随,才可能找到属于我的那条路。曾经,我最崇拜和仰慕的便是那些不断学习且勇往直前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现如今,才发现,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是需要付出许多代价的。但无论如何,总会找到那个支撑自己走下去的点。

 

“生命宝贵,来之不易。死是愚蠢者的作为,是最自私的表现,是懦夫的行动。无论有什么难,有什么坎,有什么气,有什么怨,都要珍惜生命,不要轻易做出蠢事。”

 

“让我们在此约定,“一个不差”:数量上一个也不少;质量上一个也不弱,个个都是好样的!让我们约定,毕业典礼见!”

 

这场旅行,我终将孤独前行。但我希望我能不断找到自己快乐的点。

 

“攻读博士学位即便是坐牢,我也宁愿把老弟坐穿,永不出来!”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勇敢的走下去,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选择接受,至少曾今努力过。对于现实主义来说,梦想就是无稽之谈,但我似乎就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想化的人,或者说是相对比较倔强的人,选择了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选择放弃的。人是我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不会过度坚持,但事我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会觉得这才是最可控的因素。

 

“她的文静恬淡与无为心态,往往抚平我的心绪。”

 

我没有找到那个与我做学术真正合适的另一半,我曾幻想我做学术时的另一半应该是相对比较努力的,就算我们之间的互相理解的。可直到如今,也没有找到那个一起同行的人。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强求,独自前行那也何尝不是一件幸事!两个人需要各自妥协,需要磨合,但不是同一条路的人将就也就没有任何坚持的意义了。我可以妥协,似乎对于我来说也不难,但长期这样,我只会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后面的路我将自己前行,无论是潜行、修行,抑或是修炼、打怪都无济于事,我曾这样走过,现在如此,又何妨呢?

转载南师研究生  【程天君教授发言】从博士生到博士,一个不差

引用《“接班人”的诞生——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 程天君

 

 

 


你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怎么度过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