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瘦肉精羊肉涉事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

2021-03-16 15:17 作者:高山论  | 我要投稿

新华社石家庄3月16日电(记者王民 冯维健)“瘦肉精”问题羊肉被曝光后,河北青县县委、县政府于当晚9点半开始,连夜开展封控排查处置工作。截至16日上午8点,在涉事养殖户回成杰养殖场饲料中检测出“瘦肉精”阳性,对新兴镇21.9万只存栏羊的抽样送检以及全县所有肉羊养殖户的排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据介绍,青县共有养殖场664家,存栏育肥羊48万只,全年出栏70万只;共有屠宰厂4家,年屠宰量50万只。此次曝光的涉事企业位于新兴镇,这个镇共有规上养殖场(1000只及以上)160家,存栏21.9万只。其中,养殖户回成杰所在的代庄子村142家。

  青县成立了案件调查组,公安等部门对曝光的涉事企业河北天一肉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代洪茹、负责人代峰以及养殖户回成杰进行控制,连夜追查“瘦肉精”来源和问题羊肉流出情况。就地封存河北天一肉业屠宰场羊肉,对仅存的9个羊腔抽样,抽取2个混合肉样,“瘦肉精”检测结果待出。封控排查养殖户回成杰养殖场,对存栏羊和饲料抽样,在饲料中“瘦肉精”检测出阳性。同时,按照3%比例正在对新兴镇4个村养殖场、21.9万只存栏羊抽样,部分抽样已送检,1例为疑似阳性。

  目前,抽检和案件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青县多部门和乡镇组成的100余人联合执法队伍,正在排查全县范围内所有肉羊养殖户,严防问题羊肉流出县境。青县纪委对疑似通风报信的村支部书记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案件调查组入驻乡镇,按照行业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对相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开展调查。对于查实的涉事相关人员,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青县县委、县政府将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查清瘦肉精来源和去向,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再次出现,只不过这次喂的是羊。昨晚的央视3·15晚会,报道了河北省青县养殖户在养羊过程中,为了增加出肉率、多卖钱,在饲料中偷偷混入瘦肉精的情况。吃了瘦肉精的羊“一只多卖五六十元”,部分“瘦肉精”羊肉流入河南等地市场。晚会播出后,农业农村部不仅立即责成河北省、河南省迅速组织开展查处工作,同时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督促地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肃惩处违法行为。目前,涉事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当地政府已对问题羊肉进行封存,正在追溯瘦肉精来源。

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也是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但多年来屡禁不止。就央视3·15晚报道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在部分地方还相当严重。与被点名企业往往迅速发表声明、悔过认错并公布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相反的是,涉事企业河北天一肉业有限公司并不认账,其法定代表人信誓旦旦地称:“我们现在屠宰的羊都是合法的,我们根本没有宰瘦肉精的羊。这个报道是不符合实际的”,“沧州检疫部门的人都‘住’我们家。如果造谣的话,我们也要起诉的。”

难道是央视报道有失误?其实公众倒真希望如此,因为谁也不愿意看到,10年左右的时间里,每年出栏70多万只羊,都涉嫌用瘦肉精喂。但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从当地养殖户对陌生人三缄其口,熟悉之后才透露饲养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看;从央视记者对天一肉联厂当天屠宰的羊肉进行采样并做瘦肉精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看;从一些商贩不在市场内销售羊肉而是在附近货车上交易看,如果没有添加瘦肉精,遮掩的到底是什么?

诸多的问题亟待回答:每年出栏的70多万只羊中,有多少被喂过瘦肉精?为何央视记者随机采样就能检测出阳性结果,而“住”在企业的检验检疫人员没有发现?央视记者也了解到,对于违规添加瘦肉精行为,青县相关部门也一直在严查,但是养殖户说他们都有各种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应对。此外,当地人将少量没有喂过瘦肉精的羊称为“绿色羊”,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在运羊车上装载几只“绿色羊”应付检查。养殖户的“揭秘”,其实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工作组调查的重点,除了查明添加瘦肉精的具体情况,还应该查清到底有没有提供消息的“各种渠道”。是否存在为违规养殖户通风报信的“内鬼”,或者与养殖户联袂上演了一幕幕“你严查、我配合”的双簧?从购买瘦肉精,到销售瘦肉精羊,这条“绿色通道”是怎么建起来的?

瘦肉精羊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也值得监管部门反思。无论是为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健康,还是为了属地的经济健康发展,都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并严加惩处。同时各地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违法添加瘦肉精问题,彻底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相关阅读

    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再次出现,只不过这次喂的是羊。昨晚的央视3·15晚会,报道了河北省青县养殖户在养羊过程中,为了增加出肉率、多卖钱,在饲料中偷偷混入瘦肉精的情况。吃了瘦肉精的羊“一只多卖五六十元”,部分“瘦肉精”羊肉流入河南等地市场。晚会播出后,农业农村部不仅立即责成河北省、河南省迅速组织开展查处工作,同时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督促地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肃惩处违法行为。目前,涉事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当地政府已对问题羊肉进行封存,正在追溯瘦肉精来源。

    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也是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但多年来屡禁不止。就央视3·15晚报道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在部分地方还相当严重。与被点名企业往往迅速发表声明、悔过认错并公布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相反的是,涉事企业河北天一肉业有限公司并不认账,其法定代表人信誓旦旦地称:“我们现在屠宰的羊都是合法的,我们根本没有宰瘦肉精的羊。这个报道是不符合实际的”,“沧州检疫部门的人都‘住’我们家。如果造谣的话,我们也要起诉的。”

    难道是央视报道有失误?其实公众倒真希望如此,因为谁也不愿意看到,10年左右的时间里,每年出栏70多万只羊,都涉嫌用瘦肉精喂。但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从当地养殖户对陌生人三缄其口,熟悉之后才透露饲养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看;从央视记者对天一肉联厂当天屠宰的羊肉进行采样并做瘦肉精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看;从一些商贩不在市场内销售羊肉而是在附近货车上交易看,如果没有添加瘦肉精,遮掩的到底是什么?

    诸多的问题亟待回答:每年出栏的70多万只羊中,有多少被喂过瘦肉精?为何央视记者随机采样就能检测出阳性结果,而“住”在企业的检验检疫人员没有发现?央视记者也了解到,对于违规添加瘦肉精行为,青县相关部门也一直在严查,但是养殖户说他们都有各种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应对。此外,当地人将少量没有喂过瘦肉精的羊称为“绿色羊”,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在运羊车上装载几只“绿色羊”应付检查。养殖户的“揭秘”,其实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工作组调查的重点,除了查明添加瘦肉精的具体情况,还应该查清到底有没有提供消息的“各种渠道”。是否存在为违规养殖户通风报信的“内鬼”,或者与养殖户联袂上演了一幕幕“你严查、我配合”的双簧?从购买瘦肉精,到销售瘦肉精羊,这条“绿色通道”是怎么建起来的?

    瘦肉精羊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也值得监管部门反思。无论是为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健康,还是为了属地的经济健康发展,都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并严加惩处。同时各地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违法添加瘦肉精问题,彻底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相关阅读


      瘦肉精羊肉涉事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