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活用工行业发展新趋势:规范化、智能化、平台化

2023-10-31 10:04 作者:国信企服通  | 我要投稿



官网:https://gxt.siciei.com/

关于我们

为积极响应国家依法治税、以数治税的政策要求,针对解决企业财税管理痛点、难点,国信双创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打造了国内领先的专业智能化财税管理平台——国信企服通,国信企服通围绕建设国信总部基地为核心,解决传统产业园招商引资、政策落地、税务规范、部门监管等痛点堵点问题,搭建国信灵工SaaS平台、国信创客SaaS平台、国信灵租SaaS平台、国信企服SaaS平台四大业务版块,通过线上一站式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赋能,促进当地产业招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财税管理健康合规。


灵活用工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与传统的标准雇佣形式有所不同。它包括劳务派遣、外包、众包、兼职、平台用工、自雇、退休返聘等形式。灵活用工的特点在于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和管理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弹性。



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企业通常将灵活用工的需求交由第三方服务商处理,后者负责用工招聘、协议签订、员工入离职和薪税等人事管理事务。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人口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灵活用工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导,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有序。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而灵活用工模式对于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的三方价值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一、灵活用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频繁发布利好政策,以促进灵活用工行业的有序增长。


政府通过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方式,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各类服务,并为劳动者提供培训和保障。



进入2023年,包括北京、广东、浙江、贵州等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保障灵活用工权益的指导性意见,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灵活用工行业的规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促进灵活用工行业在未来更好地发展,并为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产业环境:产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过渡灵活用工行业发展


2016年起,我国经济结构重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为我国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生产周期整体较为稳定、技术门槛相对较高,意味着其员工结构也相对稳定。反观服务业,其用人需求存在波峰波谷现象且技能门槛不高,决定了人员的高替代性和流动性。


因而,相较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灵活用工的需求更为强烈。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加速了我国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


三、社会环境:人口结构调整灵活用工模式需求度持续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2016-2022年期间,劳动适龄人口(16~59岁)占总人口的比重从72.5%降至62.0%,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提出了一定挑战:一方面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而另一方面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间的适配不平衡,导致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企业出于招聘效率和用工成本的考量更倾向于采用灵活用工模式,在降本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平缓期的用工缓冲。


四、产业生态:第三方服务商实现求职者与企业间需求的匹配


我国灵活用工行业主要包括求职者、第三方服务商和用工企业等。第三方服务商连接求职者和用工企业,并实现用工适配。



企业方面,降本是现阶段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模式的首要目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显示,超75%的用人单位采纳灵活用工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44.1%的企业采用灵活用工则是为了减轻自招压力,依托人力资源服务商的强大资源网,快速招到匹配的人才。


灵活用工行业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尽管该行业的市场渗透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用工需求多元化等因素的推动,这一差距也为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服务商方面,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商和SaaS企业是两大主要类型。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商凭借多年的沉淀和全球人力资源网络,能够为用工企业提供海量可选资源,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而SaaS企业则依托技术优势,通过快速、高效的人才与企业匹配实现灵活用工。近年来,部分大型甲方企业和支付机构也纷纷进入灵活用工领域,通过自建平台模式开展相关业务。


对于灵活就业者而言,市场主要分为蓝领群体和白领劳动者。蓝领群体倾向于通过输出时间和劳力来获得报酬,这种形式的灵活用工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而白领劳动者主要是以高学历和高技能的人才为主,他们更倾向于自雇或自由职业的形式进行灵活用工。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兴的灵活用工形式是“数字游民”,他们通过灵活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在网络时代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获取收入。


虽然我国的灵活用工市场渗透率不足10%,与发达国家普遍在30%-4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我国灵活用工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企业需要以较低成本、快速匹配人才的方式来应对变化。因此,灵活用工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


五、未来,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1.政策逐步完善


随着灵活用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将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出台更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并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服务商深入AI布局


灵活用工服务商将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布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提高人才匹配效率。同时,加强与用工企业之间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的整合,提升交互水平,提供更精准、高效的用工服务。


3.灵活用工平台化


未来,灵活用工行业将转向平台化发展,建立统一的在线平台,实现用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高效互动和匹配。平台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招聘、人才管理、薪酬结算等,方便用工企业和劳动者进行灵活用工。


4.行业专业化和细分化


随着行业的成熟和发展,灵活用工行业将出现更多的专业化和细分化服务商。根据不同行业和用工需求的特点,服务商将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企业和劳动者的需求。


5.跨界合作与创新


灵活用工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与创新,如与互联网等行业的合作,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同时,服务商还会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而言,灵活用工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驱动下,将呈现规范化智能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就业和人才管理服务。

灵活用工行业发展新趋势:规范化、智能化、平台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