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得其形,不得其神】

2023-07-19 19:07 作者:海十七侠AB  | 我要投稿

《第一滴血》讲了什么?


答:一个美国人反抗美国社会的故事


什么样的美国人?


答: 一个征兵入伍的越战老兵


他为什么反抗美国社会?


答:因为美国征召他去打越战,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杀人机器,回国之后被美国政府抛弃,被美国社会歧视,被美国警察挑衅甚至虐待。电影中的警察其实是一种傲慢权威的化身,对抗警察,其实本质上就是对抗美国政府。


《第一滴血》的主题是什么?


答:反战,以及对美国社会的反思。


反战,反的其实就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发动战争一方面造成了越南人民的苦难,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本国人民的苦难。这是对战争的反思。所以《第一滴血》是一部反战片。


其次就是对美国社会的反思,美国社会把战争的痛苦归咎到被迫参战的士兵头上,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第一滴血》同时也是一部悲剧片。


兰博控诉战友被越南小孩炸死是否为“反战败”?


答:完全是胡扯。


因为兰博并非美国政府的代表,恰恰相反,他的立场和发起战争的美国政府是对立的,他并不是站在美国政府这边。当兰博提到越南小孩炸死战友的时候,是站在一个“人”的角度上去描述的,他描述是残酷战争对他的精神伤害,而不是对战败的惋惜。


《第一滴血》为什么不以越南人的苦难为主要内容?


答: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就着重得表现了越南人的苦痛。《第一滴血》选择了另一个视角,是因为除了反战,它还有对美国社会的反思在里面。所谓的“越战英雄”回到美国后是被人歧视的,当成流浪汉一样随意驱赶。如果电影选择越南为场景,就无法表现这一点。鱼和熊掌的取舍罢了。



《战狼2》讲了什么?


答:一个中国人协助非洲撤侨的故事


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


答:一个被开除军籍的军人


他为什么要协助撤侨?


答:冷锋虽然被开除军籍,但他仍牢记军人使命,义无反顾得加入到了撤侨的行动中


《战狼2》的主题是什么?


答:片方已经很贴心得写在片尾了,本片的主题囊括下来就两个字:自信


《战狼2》和《第一滴血》是同类型么?


答:从整体上来看完全不同。


《战狼2》并不是一部反战片,片中并没有对战争的反思或者控诉。冷锋前往非洲的动机是为了寻找杀害女友的凶手。而冷锋协助撤侨的动机是因为他曾经是个军人。二者属于平行叙事。前者的高潮是冷锋干掉了杀害女友的凶手。后者的高潮部分是冷锋举起国旗穿越战区的片段,此时的冷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整个中国军队。


《战狼2》片头抗拆的情节和《第一滴血》类似么?


答:是类似的情节。


前面说过《第一滴血》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反战,一个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思。《战狼2》没有反战的部分,但是片头抗拆情节确实是对社会不公的体现。但并未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


可以说《战狼2》的片头部分其实就是《第一滴血》的浓缩版,这段情节其实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去展开。直接把冷锋代入兰博,把拆迁队长代入警察局长,那就是《第一滴血》版本的《战狼》了


但很可惜《战狼2》仅仅把它做成了一个片头,这就导致这一段和故事主体的严重割裂。


《战狼2》和《第一滴血》的区别是什么?


答:很多朋友都说《第一滴血》是美国版的《逼上梁山》,这个比喻是非常准确的。如果从这个比喻延展去看《战狼2》,那它其实就更像是《征方腊》


谈一谈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


答:个人英雄主义的重点在个人,而不在英雄


英雄这个词本身指代的就是那些智勇过人的人。可以说英雄本就是对比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个词属于是词义重复。


早年国内舆论批判好莱坞电影鼓吹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是对电影的无知。


电影主角在叙事中承担的责任其实是引导观众一起进入故事,他即是故事的推动者,也是故事面向观众的讲解员。一个讲解员可以同时给50个人讲解,但是50个讲解员没有办法同时给一个人讲解。


所谓的“好莱坞电影鼓吹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电影叙事架构,单主角的电影叫独角戏,双主角的叫对角戏,三人包括三人以上的叫群像戏。随着主角人数的增多,每个角色的描绘篇幅会越来越少,角色刻画的深度就会降低。大部分电影都采用独角戏的叙事架构本质是上为了塑造人物深度,而非鼓吹什么主义


以上


The End


【得其形,不得其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