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的古代的太政大臣、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有什么区别?

2023-04-14 09:55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对于相对了解日本古代历史的朋友们来说,太政大臣、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应该都不是陌生的名词。不过出于各种原因,很多朋友还是搞不清太政大臣、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的区别,有时会出现“关白与征夷大将军,孰大?”的争论。本鬼接下来说一说个人的观点看法。

大宝二年(702年),天智大王(后改称天皇)仿照唐朝正式建立了日本的律令制体系,律令制体系设置的官位就被称为“律令官(也称令制官、太政官)”。律令官一共有二十九个等级,顶点就是太政大臣。所有律令官在名义上都是太政大臣下属,类似于中国的三公之首。

不过国家治理总是有变化的,日本朝廷在律令官之外也会设置一些临时性官职,统称为“令外官”。因为以太政大臣为顶点的律令官是在天皇有实权的奈良时代建立的,所以太政大臣的权力无法与天皇相比。正因如此,到了天皇大权旁落的时代,太政大臣就不适合架空天皇了。

早在飞鸟时代,圣德太子就以摄政的身份代推古大王掌控朝政,是为“摄政关白(天皇未成年时为摄政,天皇成年时为关白)”。到了天皇大权旁落的奈良时代后期和平安时代前期,那些架空天皇而又无法取代天皇的掌权大贵族就在律令官之外专门设置“摄政关白”来架空天皇。

平安时代中期,藤原氏世袭垄断了摄政关白之位,日本迎来了藤原氏掌权的“摄关政治”。摄政关白也就成为专门为藤原氏掌控最高实权配套的令外官,朝廷公卿的领袖必须当摄政关白才有合法性。平安时代后期,白河上皇通过“院政”夺回了最高实权,但武士阶层就此崛起。

平治元年(1159年),平清盛控制了日本的最高实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治全日本的武士领袖。但平清盛没有为武士阶层建立统治日本的体系,而只是借助武士的力量将平家变成了朝廷大贵族。结果就是平家很快失去了武士阶层利益代言人的身份,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

文治五年(1189年),源赖朝消灭了最后一个对手奥州藤原氏,成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源赖朝起家于武士势力最大的关东,又有平清盛的前车之鉴。所以源赖朝决定将包括天皇、院政、摄政关白、太政大臣在内的整个朝廷全都架空,专门建立一个武士主导的统治体系。

不过在天皇是名义上的日本最高统治者不变的前提下,源赖朝建立武士主导的统治体系还是需要一个由天皇册封的官职头衔,这个官职头衔就是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本是日本朝廷为了讨伐阿伊努人(虾夷)而设置的令外官,虾夷被赶出本州岛后,征夷大将军就空置了。

建久三年(1192年),源赖朝就任征夷大将军,以征夷大将军的名义开幕府,日本正式进入武士主导社会的幕府时代。从源赖朝开始,征夷大将军成为专门为武士领袖统治全日本设置的令外官。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都是如此,连明智光秀都搞出了一个“十三日征夷大将军”。

综上所述,太政大臣是律令官的顶点,摄政关白是为公卿架空天皇而专设的令外官,征夷大将军是为武士架空朝廷而专设的令外官。因此摄政关白和征夷大将军没有位阶,有时也可以兼任太政大臣,比如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日本的古代的太政大臣、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有什么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