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风俗纪】四月初八浴佛节

(声明:本文首发bigfun)
浴佛节渊源:佛祖,happy birthday!
四月初八是浴佛节,换个说法就是佛祖的生日。
没错,就是那个“我向佛祖许愿,三天之内祝福了你,霉运都给你扬咯”的佛祖。

佛祖生平可见于南北朝时期的《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小国——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与摩耶夫人的孩子:
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于时树下。亦生七宝七茎莲花。大如车轮。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说是言已。时四天王。即以天缯接太子身。置宝机上。释提桓因手执宝盖。大梵天王又持白拂。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于虚空中。吐清净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身黄金色有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天龙八部亦于空中作天伎乐。歌呗赞颂。烧众名香。散诸妙花。又雨天衣及以璎珞。缤纷乱坠不可称数。
嘛,佛经的话都很难懂,为师为诸君简单总结一下。
貌似很多大人物出生都会有一大堆惊人的异象,比如老子八十降生须发皆白……所以才叫老子,玛利亚生耶稣后有东方三贤者前来祝贺,而佛祖的降生更是相当的有排面:
传说释迦牟尼出生时自己不需要大人搀扶,就能走出七步;
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喊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时天空出现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吐出香水,为他沐浴;
多问广目增长持国四天王将他接到宝床上休息;
身上发光普照世界;
八部护法为他歌舞,天女散花缤纷缭乱……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太子善慧菩萨修满功德进而成佛,即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根据说那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也就是今天了。
顺带一提,因为佛祖出生时有龙王吐香水为之沐浴,佛诞日这天善男信女也以小盆储佛像,用香料熬煮的糖水浇灌,故称“浴佛节”。
至于浴佛的目的,可以参考唐代义净法师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灌沐尊仪章》。法师说:佛虽然已经灭度,但是形像仍然存在,所以应该尊敬佛像如佛在世一般。以香花供养佛像,能生清净心;经常灌沐佛像,能够去除烦恼。
所以印度的浴佛是一种常态化的仪式,但佛教东渐涉及到的地区大多将浴佛当做一年一度的节日。


浴佛节史话:世俗化
自从佛教东渐,浴佛节也在我中华大地深深扎根。由于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风靡,历史上向来不乏对这一节日盛况的记载。
最早的浴佛之俗见于《三国志·吴书·刘繇传》书中记载笮融(著名带恶人,但作为佛教徒却异常虔诚):
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径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这是最早且最为隆重的浴佛节之一。其后南北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同样也有“浴佛”的记载,不过这里提到的“浴佛”之“佛”,不是释迦牟尼而是弥勒:
于四月八日云:“诸寺各设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之征”

可见四月初八佛诞日的说法并不可靠。
事实上印度本土的佛教徒每个月都要进行两次浴佛,所以……也许没有固定的佛诞日。我们的四月初八浴佛节,只是古人为了配合气候变化与民间习俗做出的改变。
毕竟四月初八正是暮春时节,传统观念上是阳气上升的阶段,且气候温暖,适合人们活动娱乐。

浴佛节在宋代最为繁盛……不过好像很多节日都在宋代变得热闹了起来。说得学术一点,这和宋代三教合归儒,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历史课本上的东西大家都知道,这里还是说浴佛节的风俗。
幽兰居士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开篇就是“四月初八”的记载:
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音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迤逦时光昼永,气序清和,榴花院落。时闻求友之莺,细柳亭轩,乍见引雏之燕。在京七十二戸诸正店,初卖煮酒,市井一新。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佳宾,觥酬交作,是月茄瓠初出上市。东华门争先供进,一对可直三五十千者。时菓则御桃,李子,金杏,林檎之类。
又见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浴佛》一节:
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铙钹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以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楫甚盛,略如春时小舟,竞买龟鱼螺蚌放生。
浴佛节的习俗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浴”。而且还都要效仿龙王吐水浴佛那样,制作“浴佛水”。此外南宋时期还有“放生会”的习俗,佛教信众放生鱼鳖虾蟹以求结缘。
也就是说如果为师今年放生一条鱼……明年就有鱼娘——变成美少女的鱼来找我报恩了吧(并不会)。

当然比起现在某些人毫无下限的放生攀比,放生危险物种等等迷惑行为,古人只是买点河里捞的再放回河里,还是挺单纯的。

既然浴佛节是佛诞日,进寺庙拜佛礼佛也是必定要有的。明朝《保德州志·卷三·风土》就记载当时烧香拜佛的事:
四月每八日,北岳庙进香,视圣母庙尤甚焉。
对了,浴佛节还有特殊的一种习俗——吃豆。之前说过七夕吃赤豆,节分撒豆,浴佛节也有豆子吃。
这是清戴的风俗,叫做“舍缘豆”,参见《日下旧闻考》记载:
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又见《燕京岁时记》所载:
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敢青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舍缘豆。预结来世缘也。
不过比起古人对浴佛节的重视,如今倒是少有人还记得四月初八这天是个节日了。好在寺庙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热闹的庙会,让人们知道这是极为盛大的日子,从而心怀期待心怀敬畏,像僧侣居士与善男信女们一样敬佛礼佛,将这香烟缭绕的盛况献给远方的佛。


浴佛节补遗:玩水,效果拔群!
前面提过,浴佛节是佛教节日,佛教的传播可谓是遍地开花,自然不会只有我中华一家。在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浴佛的风俗。
大理一带的傣族著名节日泼水节,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佛教传入而产生的。人们用泼水的形式庆祝佛诞;
日本的浴佛节与中土风俗相近,日文汉字写作“灌仏会(かんぶつえ,ka n bu tsu e)”,也被称作“花祭”,“花节”,佛教徒在这天以鲜花供佛;
东南亚一带与藏地一样,大多以四月十五作为佛诞日进行庆祝。

【岁时风俗纪·浴佛节】
四月初八,浴佛节。古人以小盆储佛像,用糖水灌之,此为佛家故事也。今人多不重此,只知庙会繁盛,欣然游玩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