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报名】第六届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创新大赛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我国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碳中和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碳中和教育方兴未艾。而科学规范地核算各种产品、技术和企业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是支撑全社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基础,也是实现全国和全球碳中和的基础。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特联合各单位共同举办第六届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创新大赛,暨四川省大学生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创新大赛。
一、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协办单位:成都亿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二、大赛宗旨
普及生命周期碳足迹方法
培养社会急需的碳中和专业人才
支撑国内外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三、赛事安排
01 比赛时间
2023年7月~2023年11月
02 参赛对象
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在读学生
03 参赛方式
组队参赛,每队2~4名学生,指导教师1名
04 选题范围
不限专业、不限行业。
大赛将设置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专题比赛,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冶金、材料、化工、建材建筑、电子、电器、机械、汽车、塑料、化纤、纺织、农产品、食品饮料、轻工、包装、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废弃处置、再生循环、环境管理等。
05 选题要求
参赛小组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围绕碳足迹数据库建设、低碳产品和技术评价、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碳中和理论与政策研究等主题,自选参赛课题。
四、赛程设置
2023年7月~8月:大赛报名、学习阶段
1、报名:参赛师生进入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学科竞赛平台网站,填写相关资料,完成报名。
(网址:https://cc.moocollege.com//#/details?id=18740)
2、学习:请参赛学生在“中国大学MOOC”官网,搜索并学习《生命周期评价与应用》慕课课程,掌握LCA、碳足迹基础知识,完成随堂测验与单元测验。
3、激活比赛专用账号:
参赛师生扫描下方小程序码进入比赛活动页面,点击“立即报名”;
指导老师根据页面提示下载参赛协议,完成比赛协议的签署与盖章,最后将扫描文件上传至小程序;
参赛学生根据页面提示上传慕课单元测验成绩(至少包含第四、五、六章)与省赛系统报名成功页面截图;
大赛组委会审核通过后,将通过邮件发放eFootprint软件的比赛账号。
重要提示:账号激活后将收到大赛组委会发送的邮件,请按邮件说明,加入大赛官方QQ群或添加大赛工作人员企业微信账号,后续比赛通知将在群内发布。

2023年9月:数据库开发与评审发布阶段
1、大赛组委会将为参赛小组提供软件操作指南、数据收集要求、模型/数据集示例等资料,以便于参赛学生在掌握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熟悉eFootprint系统的软件操作及模型/数据集发布流程。
2、参赛小组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初步完成碳足迹/LCA调研和建模分析,由专家评审后发布参赛小组自主知识产权的碳足迹/LCA数据库(数据库发布情况将计入大赛总成绩)。
3、本阶段比赛期间,大赛组委会将定期举办在线的操作演示和答疑,解答参赛小组在课题研究和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疑问。
2023年10月:低碳产品与技术深入研究阶段
1、参赛小组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在已发布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碳足迹/LCA数据库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参赛课题的研究。
2、研究期间,参赛小组需按照WebLCA工作流程,完成从数据收集到LCA报告撰写的所有流程。
3、本阶段比赛期间,大赛组委会将不定期举办研讨会或答疑活动。
2023年11月:各专题比赛、大赛总决赛阶段
专题比赛
1、课题研究完成后,大赛组委会按照专业类别将参赛小组分为若干专题进行比赛,比赛形式为线上/线下PPT汇报答辩,考核形式为评委评分。
2、获奖小组可获得获奖证书与奖金,其他参赛小组将根据名次获得WebLCA平台积分,具体奖项设置以专题比赛安排为准。
总决赛:每个专题比赛的排名靠前的小组将有机会晋级总决赛。
1、总决赛由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承办,视情况以团队展示+PPT汇报的形式在线下/线上举行;
2、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专家作为评委,对小组团队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判打分(详细评判规则将在赛前公布);
3、总决赛结束后,根据最终的总成绩排名并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
五、大赛联系
1、大赛官网:https://online.efootprint.net/contest
2、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8-85404099
联系邮箱:contest@weblca.net
六、注意事项
1、比赛期间参赛队伍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所有的创意、方案及相关的知识产权均属于参赛队伍所有,大赛组委会承诺履行技术保密义务,参赛资料仅用于本届参赛用途,宣传与推广以不透露参赛队伍核心技术为限。
2、参赛队伍应保证所提供的创意、方案和相关材料属于自有知识产权。大赛组委会对参赛队伍因使用本队提供的创意、方案和相关材料而产生的任何实际侵权或者被任何第三方指控侵权概不负责。一旦上述情况和事件发生,参赛队伍必须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并保护大赛组委会免于承担责任。
3、后续大赛信息将持续在公众号发布,请关注公众号通知。
4、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