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加试,荡气回肠,幸好2021第一个录取就是梦校

背景介绍
学校:某top2专业:政经哲申请方向:公共政策GPA: 平平,不能说是非常拉跨,只能说是毫不突出……TOEFL:103(Speaking 28)IELTS:7.5Offer:2021 Fall UChicago MPP
出国准备
是否出国读书可能是很多同学本科阶段都会纠结的问题,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选择。尤其是在2020年,时代背景和个人命运疯狂交错,每一个选择都不容易。我的准备之路过于曲折,回顾起来可能唯一有用的建议就是:早做准备!
NO.1
标化考试
托福考试非常重要,即使不出国,托福成绩在申请实习等方面也很有帮助。我很早就抱着体验的心态裸考了托福并拿到103分,但当时觉得升学压力还很小就没有继续刷分。后来当我想要刷分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根据申请和入学的时间要求,托福成绩在有效期内越早考出来越好,申请季的负担也会小一些。
GRE考试的重要性在今年可能到达了低谷。今年由于特殊情况,很多项目都免去了GRE成绩,或者改为选择性提交。从2月份开始我预约的GRE考试连续几个月都被取消,这段时间备考压力和心理压力其实是很大的。未来GRE的重要性我无法预测,但是建议备考战线不要太长,不然会始终劳心费神。由于GRE的成绩有效期有5年,可以早早准备而不用担心成绩过期。
雅思和托福其实只要有一个很高分申英美就都够用了(除非项目有特殊规定只要某种成绩),但我直到今年9月份才意识到想要刷分只能转去考雅思,因为雅思机考的考位比较充足(虽然还是几乎裸考而且总分不高)。机考和纸笔考各有特点,就机考而言,写作可以随意删改是很大的优势,但是听力和阅读对做题专注程度要求较高。雅思阅读文章我觉得不难,但是题目的选项很有趣。我的雅思阅读是9分,一个我觉得拿高分很有用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区分“not given”和“false”。
这三项考试中,GRE是我唯一认真备考的,但是战线过长体验极差;托福和雅思几乎裸考,也没有什么备考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教训就是一定要早做准备早做准备早做准备,这样备考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及时求助,避免在最后一刻一个人扛下所有。
NO.2
GPA
GPA是所有成绩里最需要早早关注的。不是说为了刷分而选一些给分好任务量低的所谓“水课”,而是在选择挑战性课程时稍微权衡一下自己的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承受可能的较低分数。我曾经非常不关注GPA,觉得读书不应该太过计较这些,而且GPA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影响我做喜欢做的事情。直到面临升学压力时,才意识到无论这个评价体系是否合理,GPA的数字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NO.3
实习与科研
做实习与科研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己的过程,这些经历也会在申请中成为自己故事线的重要部分。在非常多的实习或科研机会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参加本身就是对自己内心的追问,在何种项目里贡献自己的力量则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方式。“奋斗目标+如何实现”就构成了实习或科研的完整叙事,申请文书中就可以通过这些经历来展现一个立体的形象。同样地,经历需要早早开始积累,不要在申请时才意识到自己缺乏相关领域的探索。
NO.4
文书与推荐信
简历、个人陈述、推荐信等申请必备材料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完成各项材料所需的积淀也是需要早早准备的。这里要非常感谢愿意帮我写推荐信的老师们积极地回复了我的请求并在申请中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同时我也要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和mentor姐姐,她们给我的文书提出了非常详细的修改意见,每一次都能切中要害,更好地突出主题。
选校
我在选校时主要考虑了两件事:学校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这是亲朋好友和我个人考虑综合的结果,可能也有朋友会和我遇到的情况一样,既希望研究生学校世界排名比本科学校高,又希望在专业领域内也是妥妥的神校。符合期望的学校不多,结合项目录取偏好以及个人背景来看,可以合理期待的学校就更少了。合理期待的项目之上是彩票项目,这两类学校是无论如何都要申请的。放宽条件之后入围的项目是后续可以申请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地理位置、课程设置、校友网络等方面各有所长,如何选择基本是个人的偏好。任何一所学校录取都会接受是选校的底线,不然如果录取也不想去,那就直接不用申了。时间线上最简单粗暴地借用二分法的思维,最早提交最期待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在常规轮次申请截止之前拿到早申轮次的结果。如果早申被录,就可以安心申彩票校等开奖了。如果早申被拒,就需要合理调整选校,规避失学风险。
世毕盟
虽然我早早就有出国读书的打算,但是申请季真正到来时还是慌慌张张手忙脚乱。世毕盟见证了我一路以来的所有纠结,也在我信心不足的时候给予了很多鼓励。申请季我的心情几乎在“录谁都不录我”和“不录我录谁”之间反复横跳,是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陪着我分析选校、梳理经历、反复修改文书,让我心态更加坚定而平和。能够在申请季收到的第一个offer就圆梦梦校,非常感谢世毕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