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U成績不太美丽,保底大学哪个好?
关东地区的学生,很多人把拓殖大学,帝京大学,东海大学等作为保底校申请,当然成绩好一点的同学会把March类大学中国保底(挤占名额)~
总之,很多学生认为某个大学作为保底也不错的时候,已经不是/不能算是保底校了,或者说很难保底了,尤其招生人数为单个数的学科越是如此。
况且谁都不知道实际竞争倍数和实际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每年都不同,往年的数据/经验不过是参考而已。比如有实力考上March的同学也有可能选择和你同样大学/专业作为保底,但通常合格也很少真去读,但会实实在在挤掉部分名额,
6留考成绩比预期的低,这种情况很普遍,一般般成绩也好,下次11月再考再申报也好,除非提高特别大,实际上结果不会有太大区别,因为考的好一点要求也会跟着提高,挑剔保底的眼光自然也会提高。
所以我还是重复那句话,成功概率的本质在于挑战/尝试的次数,固定的招生人数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等不确定因素存在,也只有多申报多尝试,不论留考成绩好不好,只要有资格申报那就“干就是了”,
但绝不是不认真做准备用脚投票决定,一个年度(4月-3月底)的学习/考试计划需要规划,稳步推进,需要定期调整,各个大学/专业的申报计划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提高),安排定期准备/实施,包括志望理由书,面试训练等,等到了申报时间,那就提交/应试/总结经验,调整,再应试这样就好,
临阵磨枪,又只期待个别学习最保底,合格概率也不会高,如果是我至少会申报略高于自身天蓬的大学,再以此作为基准往下拉开差距挑选大学和专业/申报方式(比如纯材料还是有笔试面试等),但最下边的“保底”大学,那就选一个“十分有把握”的大学,考上了未必真的会读单位了提高自信/士气~,
目前9月了,已经进入了应试深水区,对上半场来说已经没有了提前准备的概念/时间了,不过至少还可以体验实战应试气氛,至少可以多习惯临场/怯场的紧张情绪,为后半期增加一点概率筹码,多得瑟多实践实战才是硬道理!~
——————///补充
有人问,没有6月留考成绩,左右托福,问我考上明治大学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只能说不知道…假设11月留考靠的还算可以,但竞争也大,变数也多是事实,再假设目前情况几率很小,但如果参加实战应试,起码会为下一次概率争取一点筹码,如果没自信的时候都不申报,下半场招生本就少,“一不小心”又得花钱再度一年语言学校或需去专门学校延长签证…还不如在第一年内行不行多尝试多积累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