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基层智慧,争做良好青年
理论普及要从历史大逻辑中把握、谋划和开拓。“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动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历史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起伏,隐藏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一定意义上,历史学也是未来学,只有正确的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只有以明澈的历史大视野、清晰的历史大逻辑读党史,才能在新时代不断地丰富创造理论,才能从历史的深处把握现在。

(实地探访)
回顾历史,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全面抗战、遵义会议、八七会议、改革开放等等,我们党总是能够在历史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找到正确的道路,关键在于我们党善于从历史的大逻辑中找寻实践探索的方向。
因此,既要普及革命抗战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理论学习,还要着手于实际情况,深入基层民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去办公间普及宣讲)
普及群众要坚持以学铸魂,从道理、学理、哲理的角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努力把深化、内化、转化的功夫做足做细,坚持不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领略人民智慧)
还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维度,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理论体系,贯彻落实到三农各项工作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道路。要从战略定位、重点任务、实践要求的层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自觉在全局中谋划、大局下行动,抓细抓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战略任务,扎实稳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距离观察文化瑰宝)
同时要坚持以学增智,掌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农民主体、群众视角,始终把农民需要作为思考问题、谋划政策、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持自信自立,立足基本国情农情,统筹农业农村农民,协同生产力提升、生产关系变革和农耕文化传承,抓紧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把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落细落小到规划战略、政策举措、制度机制上,立足实际扎实有力推进。坚持守正创新,在找准方向的前提下,保持创新的激情热情,努力通过改革创新来寻求突破、推动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把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精准发力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弱项。坚持系统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在兼顾多头中找到最优政策组合,全面协调推动两难多难问题持续解决。坚持胸怀天下,着力谋划务实有效的平台载体,拓展农业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实效。
在本次的普及宣讲活动中,小组成员以及受普及群众都明白了要坚持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要摸清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找准实际困难问题,精准完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