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泸州江边一块石,杜甫拴船成古迹,矗立千年依然在

2023-03-08 16:39 作者:江阳沽酒客  | 我要投稿

泸州这个地方,你说它有什么了不起吧,也说不上。因为泸州人其实骨子不善表达,他们对待宾朋大多数都是奉献好的,却没有巧言令色的本领,也不会用太多华丽的辞藻。这不是泸州没有文化人,而是江边讨生活的习惯,风里来、浪里去,直白和质朴占据了更多的一种处事态度。

所以,泸州的文化人一直没有特别突出的。但是不代表泸州人不喜欢文化,不想让家乡被更多人喜爱,继而推动泸州更长久的发展。

从古至今,泸州虽然是川南边州之城,却并不闭塞和落后,虽然交通过往不发达,但是水路却让泸州很早就具备通江达海,五方辐辏的能力。

长江和沱江环绕着这座古城,千载悠悠,除了让老泸州人靠水吃水,江上打拼,商贸交融,也带来许多历史名人,光顾这座酒城。

诸葛亮、赵云、李白、杜甫、陆游、范成大、黄庭坚、杨慎等,有的还需要考证,有的则是确有此事,并且能找到证据。

比如这个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李白来泸州的证据我个人不充分,虽然有人说他《峨眉山月歌》里的清溪在泸州纳溪,但是我还觉得这个可能比较牵强。

但是杜甫则是的的确确到过泸州,在他晚年的时候,失意的杜甫来到泸州,其实好多名人因为人生的挫折被贬责之后,流放西南,虽然对他们来说是人生的低谷,但是对于泸州来说,确是莫大的荣幸,文以载道,文人更能让一个地方流芳千古。

他在《解闷》的组诗里曾经写道“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这个泸戎就是泸州和宜宾,当年吃荔枝在泸州吃了新鲜的,而后头回到当时的长安都城虽然也见到了,可惜不新鲜了,应该是干荔枝,或者储存的。

杜甫到泸州是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5月,杜甫从成都浮流东下,路过泸州,并寓居过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离他离开人世也不过相差五年,对于杜甫来说,泸州之行,喝的未必是泸州大曲酒,但是泸州给他感受一定不错。

而当他路过月亮岩的时候,也就说今天的东岩,他要上去游历,那个时候东岩应该更原生态些,正好江边有一座特别大的巨型石头,杜甫的船就拴在这石头上,石头啊石头,你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要不是杜甫,你再过一千年也没有人对你重视。

后来就被泸州人叫“杜甫石”,其实最后被讹读成“豆腐石”,再变成了“灰毛石”。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好事者研究认为,杜甫二字也许川人读成了豆腐,后世当初豆腐,而豆腐又可以做成豆腐乳和毛豆腐,泸州人这边叫“灰毛”,也许就是这样来的。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期,有石匠想采集它来修房子,好在当时图书馆老馆长,吴孟辉先生极力保护,才没有被彻底破坏。石头临江面刻着“郁清涵碧”这个大字,相当醒目,有人说是杜甫的手迹,这就是乱点鸳鸯谱了。

大竹探花江国霖于清咸丰年间来泸游历于山水间,到江边漏子洞寺庙遇到当地住持告诉他,江岸有杜甫石可观大江东去,别是一番情趣。江国霖登上杜甫石,遥想当年工部石上赏月,留下佳话,而今览胜不能没有文章,于是在杜前石临城厢面大书四字“郁青涵碧”为纪。

大家一定要清朝,不要说错了,误传下去。要真是杜甫题字的话,这石头必须是一级文物了。不过即便如此,此石头在江边也应该爱惜它,它是泸州人文见证的活文物。

泸州江边一块石,杜甫拴船成古迹,矗立千年依然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