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心理学速成课】第5集 - 感觉与知觉

第五集 - 感觉与知觉
- 奥利佛·萨克斯 脸盲症

- 这里视觉,也就是看见东西的感觉是完整的,但他分辨面孔的知觉有问题
- 感觉: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视觉,听觉,嗅觉……),是对外部刺激的接收和传递

- 知觉: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我们的大脑组织和理解信息,并将信息与情境结合

- 绝对感受阈:刚刚能够50%概率引起特定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 为什么用百分比?因为感受不是刺激足够强就行,还与心理状态、警觉程度以及期望有关
- 信号检测论:用来预测个体在什么条件下会检测到一个微弱的刺激,建立在一定情境的基础上

- 敏感化:感官能力得到提升(eg:父母对于宝宝哭)
- 习惯化:持续受到同一刺激作用,感觉会进行调整(感觉适应)
- 差别阈限:个体分辨差别的能力(非线性的)
- 韦伯定律:我们感知到差异和刺激量大小呈对数关系,而不是线性关系
- 视觉




- 短波频率高,蓝光;长波频率低,红光;颜色亮度取决于光的振幅
- 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 棒体细胞:检测灰度,用于周边视力(间接视力,眼球中央凹以外的视网膜上的视觉能力)
- 椎体细胞:检测细节和色彩,集中于视网膜中心的焦点,即中央凹。只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下才起作用。

- 普通人能分辨的色彩有一百万种
- 杨-赫尔姆霍兹 三色理论:三种锥体细胞接收红绿蓝三色光,一起被激活时,三种细胞结合起来能使眼睛能看到任何颜色
- 对立过程理论:看见颜色是相互对立的加工过程产生的结果。有的感受器被红光激活,但被绿光抑制,而其他细胞的作用正好相反。所有感受器细胞的结合使我们看到各种色彩。
- 棒体、锥体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聚在一起形成束状的视神经,将眼球的神经冲动传给大脑

- 视神经→丘脑→视觉皮层(位于大脑背后的枕叶),右侧视觉皮层加工来自左眼的信息,左侧则相反

- 特征觉察器:视觉皮层特殊化的神经细胞,对特定的特征进行反应,如形状,角度和运动
- 视觉皮层不同部位识别事物的不同特征
- 平行加工:将情境中所有单独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