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学就懂 | 83.《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怎样理解第三卷的标题?

2023-08-29 16:27 作者:小马大研-马理论考研  | 我要投稿

       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这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由抽象到具体建立《资本论》一至三卷科学体系的方法上加以领会。

      《资本论》第一卷,从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中抽出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第二卷,比第一卷具体一步,在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则在前两卷所研究的资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基础上,再具体一步,从整体上研究资本运动过程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以及与之相应的利润的各种具体分配形式等等。从而接近了或理论上再现了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呈现出来的生活形式。这样,由第一卷到第二卷又到第三卷,就建立了反映资本运动全部过程的科学理论体系。

      《资本论》第三卷的标题“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马克思对第三卷研究对象的概括。下面分四点来领会: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就是资本运动过程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表现为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统一。因此,资本的运动,从总体上或整体上来考察,就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第二,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不是对资本运动过程整体作一般的考察。因为一、二卷已经考察了这个整体作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体的自身。所以,第三卷要在前两卷的基础上,考察这个资本运动整体“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三,资本运动整体“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就是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资本在社会表面上”,“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例如,(1)资本家投资办工厂,首先关心他的“老本”,于是生产中耗费的资本价值就表现为作为“老本”的成本价格形式;(2)资本家的目的是“将本求利”或赚钱,而把赚到的钱看作全部投资带来的收入,于是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形式。由于第三卷研究的资本运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不只涉及生产过程,也不只涉及流通过程,而是发生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总过程中,因此标题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四,第三卷所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恩格斯明确指出:“第三卷所阐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而讲完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也就结束了剩余价值的整个生涯,此外对它就没有更多的东西可谈了。"

       马克思在一至三卷《资本论》中所剖析的资本运动的全过程,其轴心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是资本家阶级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依据这个轴心来说,第一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就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就是在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上,分析剩余价值的流通,第三卷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就是在前两卷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础上,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这里研究分配,不是像资产阶级经济学那样,割裂分配同生产、流通的内在联系,撒开社会形式泛泛地谈分配,而是从生产、流通、分配的内在联系上,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由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流通进一步来分析由剩余价值生产所决定的剩余价值的分配。

       恩格斯强调指出:“剩余价值的分配就像一根红线一样贯串着整个第三卷。”只有抓住了剩余价值分配这“一根红线*才会认识“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实质,从而才会看清楚各类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都在瓜分剩余价值。“马克思的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

       因此,我们无论学习哪一卷《资本论》,就资本关系来说,都应该归结到剩余价值上来,以便抓住《资本论》的中心。


一学就懂 | 83.《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怎样理解第三卷的标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