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规划设计实践的理论基础
架构师在面对大型复杂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在开展架构设计工作时需要有自己核心思想。也需要一些开展工作相关的流程、方法、工具。需要从上自下和顶层设计规划。这时就突现架构设计的真正价值和正确地位。那么架构设计时的三板斧是什么呢?立场、路线、方法。
一、立场
定义: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项目为什么要有立场呢?
打个比方:一个产品持续多次推倒式重构,这种场景的立场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景呢?
所以对于一个项目,架构设计师对项目有一个正确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项目的立场就是项目的方向。引领项目朝向正确的方向是面对当下复杂挑战的必要能力。
比如:我们要构建一个支持线上简易流程,线下复杂流程能力的订单系统,并且要求能具备持续向后动态扩展能力。
思考题:立场与愿景是什么差别呢?
二、路线
定义:从一地到另一地所经过的道路(多指规定或选定的)
面对一个复杂的项目如何起点走到成功,在项目初期是最模糊的,如何在开始时确定一个相对成熟高精准概率的项目路线就是项目成功的保障。【我的项目案例中航线效益分析项目中的业务建模非常具有代表性】
完成一个项目即有标准路线,也需要面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更加精确的项目路线。【规划项目路标,指导项目进程,可以是相对能确定的粗放节点】
三、方法论
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 = 方法论;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只有底层逻辑,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底层逻辑,在我们面临外界环境变化时,才能被应用到新的变化中,从而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论。
基于这个思维,再结合当下的软件架构设计挑战,当下的软件架构设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环境变量是什么呢?
我个人对企业架构设计的思考:采用业界顶级的架构设计思想TOGAF【1+4A+9M】+DDD【设计方法和开发框架】。
以上为基础是我的企业架构核心思想,然后结合不同的项目场景进行不同的方法论实践,然后再形成应对复杂项目架构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
【未完待续,后续将理论点进行系列论述并结合多种案例分解】
公众号: 架构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