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气和血并重,更把气作为血的统帅,这是中医生理上的一种认识方法。气的名称相当多,有

2022-11-12 13:38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气和血并重,更把气作为血的统帅,这是中医生理上的一种认识方法。气的名称相当多,有元气、真气、精气,这些都是指整个人体内气血和其它物质及能力,名虽异而实为一种。另有阳气、阴气之称,这是从元气内分别两大作用,说明一种能保卫体表, 另一种能保持精力不使亏耗,故也叫真阳、真阴。还有宗气、中气,是指元气中有一部分属于上焦肺,另一部分属于中焦脾胃,所以亦叫肺气、胃气。概括的说,均为元气。

气血的气,有些地方代表能力,有些地 方代表物质,因而有气属无形、血为有形的说法。我们的体会.前人把气和血对等提出,血是物质,气也应该是物质,气所发生的作用就是“能力”。血液循行脉内全身受其营养,气能改善血液的功能和帮助血液的 正常运行,二者是构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内经》说:“血主濡之,气主煦之。”这就说明二者是绝对不能分离的。假使气受到心理上、环境上的刺激,无论情志方面的喜、怒、哀、乐,气候方面的冷、热,以及工作方面的劳逸,都会影响到血。因此,前人特别重视气,称做“气为血帅”, 又说“百病皆生于气”。

一般的说,血分病虽当用血分药治疗,但还有理气和血、行气逐瘀、血脱益气等治法,这是因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要使血液循行正常,先使气机舒畅;要使瘀血排除,先使气分通利。有出血不止的症候,还能用补气药来帮助收摄;严重的贫血,根据阳生则阴长的道理,同样需要用补气药来加速恢复。这些方法,在临症上都是很有效的。

中医临症时所称的气,多数是指脏腑机能的障碍、或消化不良等产生的气体。常见的如胸膈痞闷,胁胀脘塞,筋脉不舒,腹内攻冲响鸣,用气滞、气壅、气郁、气积、气聚、气闭等名词,作为病理的解释。发生这些症状的病症,也就多用气字为病名,如气厥、气膈、气胀、气臌、气呃、气淋、气秘、气瘿、气疝和肝气、胃气痛等等。举例 来说,临症所见的厥证、膈证、膨胀病等, 它们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属于气分酿成的, 只要调畅气机,症状就能消失,因而又有舒气、疏气、调气、理气、行气、散气、顺气、降气、破气等多种治法。所以生理上所说的气和病理所说的气意义不同,应予区别。


气和血并重,更把气作为血的统帅,这是中医生理上的一种认识方法。气的名称相当多,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