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螈属饲养
肥螈一直以来都是本人非常热爱的蝾螈品种,可许多螈友还没有饲养过肥螈,如果在野外发现带回来了又如何饲养?!饲养前先要了解它的习性、环境、吃什么,一起看看 肥螈属于变温动物。栖居于海拔800-1700米山丘的溪流石隙处。5-6月间产卵,卵乳白色,卵单生或相连,一般为30~50粒,成堆贴附在石块下,蝌蚪有外鳃,幼体全长70毫米时已完成变态。转为肥螈幼体苗子后对,上一段时间。蝌蚪捕食蜉蝣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以蚯蚓、虾、红虫、小鱼等为食。肥螈是有尾目蝾螈科肥螈属的动物,它们体型全长大约155~190mm,特征为头部稍扁平头部稍扁平,躯干至尾基本钝圆。尾末端头部稍扁平,因为外观独特凶猛可爱,所以受到了许多蝾螈玩家的热爱。肥螈的分部地区在中国的安徽、浙江、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及广西等省区;越南北部均有分布。栖居于水流清澈流速缓慢的地方,以蚯蚓、虾、小鱼……为食,繁殖期在5~6月之间,下列说明下各熟知的品钟。本人在福建地区,小溪里的黑斑和秉志非常多 一.介绍品种 1秉志肥螈
名称以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命名,体型肥硕,头部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部较长,吻端圆。鼻孔极近吻端,头侧无棱脊,唇褶发达。无额鳞弓,犁骨齿列呈“∧”形。躯干至尾基部圆柱状,背腹略扁平。尾基部宽厚,后半段逐渐侧扁,末端钝圆。皮肤光滑,体两侧和尾部有细横皱纹;咽喉部有纵肤褶,颈褶明显,有的个体腹部有横皱沟。四肢粗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体背面褐色或黄褐色,有些有黑色斑点,背侧常有橘红色斑点;头体腹面橘红色,有少数褐色短纹或呈蠕虫状斑;四肢、肛孔和尾下缘橘红色,有的个体尾末段两例各有一个银色斑。雄螈肛部显著隆起,肛孔纵长,内壁有乳突;雌螈肛部略隆起,肛孔较短,早期幼体有平衡枝,全长53mm时有羽状外鳃3对,颈褶明显,尾背鳍褶达体背前方。
2黑斑肥螈
以上图片都经本人同意发布
黑斑肥螈。雄螈全长平均173毫米左右,雌螈172毫米左右。唇褶明显;皮肤光滑;体形肥硕,背腹面略平扁;背面及两侧青黑或棕褐色,周身满布深色圆斑(成年时期黑斑更为粗大明显)。黑斑肥螈多生活于海拔800~1700米的大、小流溪内。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同时也是本人饲养最多的品种。以蚯蚓、小虾、小鱼、红虫为食…… 3黄斑肥螈
该品种是本人非常喜欢可遇不可求的,黄斑肥螈,属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肥螈属,体型肥壮,头部扁平,吻部较长,皮肤很光滑,背脊部位不隆起,纵沟明显。四肢很短,前足4个指,后足5个趾。体背褐色,体侧有黄色斑点组成的纵带;腹面有橘红色或橘黄色的大斑块。黄斑肥螈一般生活于海拨800米至1400米的植被茂密山区,成螈以水栖为主,主要捕食水生小动物。 二.肥螈饲养 1环境
以下说的为个人饲养以及他人的饲养方式,如有不对请谅解 肥螈饲养可以选择超白鱼缸或大号饲养盒超白更方便观赏鱼缸30~40cm,宽度20cm以上推荐水深在15cm以上,鱼缸可以装上过滤模拟肥螈野外生存环境,但水流一定要平缓,不然肥会乱窜。地下铺上垫材,可以多放些石头,石头缝隙多肥可以躲里面,让他们更有安全感水中最好放一块大石头方便肥螈攀爬换气,水中可放水草、蜈蚣草……最要记的一点是一定要盖子(本人就有过肥越狱成生“老爹神器”的经历)肥螈性格凶猛,领地意识强切记不要混养,如果没办法只能混那最好在环境里放上躲避、大块的石头。肥螈至今国内好像没有人工繁殖记录希望大家的饲养下可以玩到人工繁殖的肥螈苗 肥喂食时可以用红虫,小河虾,小鱼。切记不要用猪肉 最后希望肥的数量在野外逐渐庞大起来,不要被某些野商啊给进行贩卖,本人有发现也是带一两条小苗子回来 希望本篇文章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