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卖,宋朝就有

2023-06-24 09:55 作者:晒秋香堂老板娘  | 我要投稿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她不仅流行于王孙贵族圈子里,也深受各阶层民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广泛应用在健康养生、怡情养性、雅怀养德等各个方面,正能量满满。


尤其在宋代,随着香药的极大丰富,用香的气氛空前活跃,达到了 “巷陌皆香”的地步,甚至有职业行香人——香婆,并且统一着装。三五好友聚会于茶肆酒楼,叫来香婆做一炉香点燃,品茗饮酒,好不惬意,这与当今的“外卖”极其相似,而那一炉香,就是当时盛行的“印香”。

“印香”又叫“篆香”,是将香篆放在铺平的香灰上,把香粉填入香篆的范模内,提起香篆,漏下的香粉形成了一条延绵不断又富有各种寓意的线条。点燃一端,香烟袅袅,渐次燃烧。品味、观烟、赏图……引起无尽遐想,抒发万般情怀“印香”形成于唐代,在文人当中很普及,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句。我最喜欢王建的那首《香印》。“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诗人在闲暇的时候烧了一炉印香,整个房间充满了松柏的味道,由于很少会有人用到松木,所以这里单指柏木,烧的是以柏木为主的合香,可见诗人并不富有,但并不影响他借香抒怀的追求,这与诗人朴实亲民的风格相匹配。香烧完后,“篆文”清晰明了,犹如长满青苔的石碑上隐约可见的碑文,意境和其高远


今天,很多人接触到了“印香”,差不多所有的香道培训都把“印香”纳入必修课,但很显然,大部分还都太简单了。


怎样才能做好“印香”呢!


首先是准备印香粉。合香是首选,没有了解甚至掌握合香的规范,无法上手,那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熏香的目的就不能实现;

其次要考虑持续燃烧的问题。木本类与草本类以及树脂类香药的比例不能随意,否则烧不出好的效果,需要在全面了解香药特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然后是香篆的选择。时下绝大部分香篆都有边墙,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香粉没有机会散落出去,但也同时大大降低了难度,不经意都可以完成,那做“印香”最重要的“修行”功能就舍弃了,得不偿失。所以我主张用平面的香印,无墙似有墙,用心才能完成最后是手法。从整理香灰开始,思想就要高度集中,“平心静气、循序渐进、点线结合、一蹴而就”。这十六个字是我多年来总结的口诀看来,“印香”并不简单,尽管一千年前就以“外卖”的形式存在了,但就今天的文化氛围而言,要精准掌握,实属不易。


外卖,宋朝就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