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合集

- 毛泽东思想(讲课的一部分)
- 科学含义
- 四大问题就是对含义的论证
- 六个特色
- 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人民服务
- 赋予哲学的根本点 - 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 符合基本国情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有什么枪打什么仗
- 毛泽东 都觉得自己的提出的点可能不适用,要与时俱进
- 伟大的实践产生了卓越的理论
- 全胜,从小到大,从省到国,从国内到国外
- 统帅 + 领袖 + 军事家 + 政治家(多重身份,极其少见) - (团长出身的毛泽东,可以独立战役,往上是战略,往下沉是战术)苏大林是大本营指挥缺乏基层指挥经验
- 以弱胜强,多次一当十
- “四渡赤水”“解放战争 - 三军挺进中原”
- 对人类军事思想的巨大创造
- 一切反动派和武器都是纸老虎
- 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
- 人民是历史的创作者
- 充满辩证精神的军事哲学
- 持久与速决
- 攻与守
- 中华气派和毛泽东独特个性品格的完美结合
- 尼克松对毛说“推动了民族,改变了世界”
- 具体案例
- 1917年 当学校学生主席 护法战争爆发
- 二十四岁 收拾败军之伍
- 打下坚实基础
- 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期阶段的三个思想
- 农村包围城市
- 党指挥枪的原则
- 十六字
-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跑我追
-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建国以后
- 抗美援朝
- 提出和解决了现代条件下进行国际主义局部战争的方针、政策和作战原则
- 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以抵御外敌入侵的历史任务
- 确立了向国防科技尖端发展的战略,使我军进入了建军的高级阶段
- 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 军事哲学的殿堂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毛泽东的战争观 —— 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 心理决定战争论
- 自然主义战争论
- 宗教战争战争论
- 马尔萨斯战争论
- 种族战争论
- 地缘政治战争论
- 技术工艺发展战争论
- 消灭垃圾人口战争论
-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 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 哲学原理
- 一般战争规律
- 特殊战争规律
-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 着眼特点 、 着眼发展
- 与战争有联系的要素
- 政治、经济、自然、军队
- 时间、地域、战争性质、战争对手
-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 关照全局 、把握关节
- 抓住关节
-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 主管知道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人类最伟大的军事战略
- 人民战争
- 战争的正义性
- 战争的群众性
-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 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指导路线
- 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共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的人民战争
-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 核心问题
- 人和武器是构成战斗力的两个基本因素,正确处理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 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殊物质,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人力(物质力量)、人心和人的能动作用。
- 人作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殊物质。决定了人在战争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
- 人的素质决定武器效能的发挥
- 武器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是战争的重要工具
- 武器装备的水平决定着战争方式、方法和战略、战术、原则
- 人只能利用武器,不能代替武器(马克思主义都反对唯意志论,唯武器论)
- 信息时代到来,武器的重要越来越突出,但并未改变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努力改善武器装备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人的军政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
-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前提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 主要内容
- 暴力革命
- 党指挥枪
- 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 统一战线
- 三结合
- 与其他斗争形式结合
- 第一条战线和第二条战线
-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 战略战术
- 阶级性(重)
- ?现代条件下如何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 人民军队
- 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性质: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无产阶级的军队,不是国家的军队)
-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军军魂
- 人民军队的宗旨: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 人民解放军只接受中共领导(绝对领导)
-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关系)
- 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对敌)、工作队(军地关系)和生产队(军民关系)
- 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政治民主(平等,同志 + 兄弟 关系)、经济民主(反腐败)和军事民主(集中智慧)(前提反对平均主义,服从为前提)
- 人民军队严格而自觉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一个从来不愿意被别人管的人,他一辈子都会被别人管束,应当上升为自觉
- 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 人民军队的建设方向: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
- 人民战略战术(九条)
-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 战略是全局、还指政治、宏观,战术是微观、细节、具体
- 右:夸大敌人力量 左:夸大敌人力量
-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辩证关系)
-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宏观的,原则的 (最重要的一条)
- 前者由守转攻,后者只守不攻,死守等死
- 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
- 自卫的后发制人原则
- 在政治上让你先吃亏
- 战略上的防御与战设战斗的进攻相结合的能动指导,即在战略上进行防御战时,积极寻机打战设战斗的进攻战,做到攻防结合,防中有攻
- 坚持持久中的速决胜敌,即在战略的持久战中,积极打好战役战斗的速决战
- 在战略的内线作战中,采取主动行动打好战设战斗的外线作战,即攻防的有机结合
- 集中优势力量,各个歼灭敌人
- 把战略防御适时地导向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最终战胜敌人
- 精华
-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最关键的是两条,即积极防御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前者是战略指导思想,是原则性的,是宏观的;后者是战术上的,是战设、战斗的,是具体的。
- 对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精华,我们作如下概括: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为指导,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在内线的战略的持久防御战和外线的战设、战斗的速决进攻战,把全局和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局部的一个个的战设、战斗的优势,通过在一个个的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使量的积累达致质的飞跃,最后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并获得全局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辨证法和积极防御战略的要旨。
- 歼灭战是质变,消耗战是量变
- 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化(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
-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我们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战术是以十当以
-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 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
- 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 获得军队的主动权,是军队的命脉
- 制人而不制于人
- 灵活性就是在战争变化中争取主动(敌变我变,方能百战不殆)
- 战略战术
- 地图常识
- 日本投降于资本阶级的国军
- 美国通过陆、空、海帮助国军抢夺抗日果实
- 一系列说明了 敌强我弱
- 国军:共军 —— 4:1
- 陕北三战三捷 胡宗南大败
- 山东战场 敌人四十多万,我军十六万
- 孟良崮战役
- 七十四师全美装备,最精锐
- 三军挺进中原
- 先刘邓大军直插大别山 ,后西翼进军,后东翼进军
- 济南是大决战序幕
- 华东华北连成一片
- 打下后,先东北
- 辽沈战役,就地歼敌
- 一百多万东北野战军(自由机动)
- 其后的战役,都是摧枯拉朽
- 三年半解放全中国,不多不少
- 民兵
- 特点:群众性、地方性、分散性
- 战术
- 麻雀战、扑捉战、地雷战、窑洞战、地道战、联防战、水上游击战、破击战、攻心战、围困战、坚壁清野、伏击战
- 渗透在积极防御思想后的灵活机动,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
- 革命军队的特色:为人民服务听党指挥无产阶级军队
- 积极开展政治工作
- 是我军的生命线
- 一个馒头的故事,教导不是靠莽
- 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人民军队
-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搞好国防科技建设
-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
- 要抓紧研制尖端武器
- 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去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