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倪海厦老师经络视频课笔记 2.肺经和大肠经(桂园)
任 脉,督 脉讲完了。2022.05.30
下面开始进入十二条正经的内容了,我们先了解一下这十二条正经循行走向和交接的次序:(桂园补充的内容)
手太阴肺经(开始)——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三焦
经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到肝经后就又和肺经相交接,就这样循环往复昼夜不停的运行,人身上气血一昼夜大约循行50 圈,人体经脉一旦停止了运行人的生命就没了。)
三、桂园学习倪海厦老师针灸视频课 笔记 —— 手 太 阴 肺 经 。属阴金
(肺经有11个穴, 肺经起于中府 —— 终于少商)。 为多气少血之经 气血流注时间:凌晨3点—— 5点。(视 频P7)
肺 脏: 1、相傅之官-肺: 身上所有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在五行里肺属 金, 肺藏魄。肺是气之本。肺主皮毛,在肺上治皮肤病。肺开窍在鼻。长眉等于长寿。
一、肺主忧,忧太过伤肺。喜能胜忧,木主肝;肝生怒;心主喜;脾主思;肺经主忧,肾管恐。情志上有一点点可以,太过就会伤到,伤到就用情志去化解,即用相克。 肺在五音是商声。肺是阴金。肺在干支里面是辛寅。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水。
1、五脏逼毒法: 两个牙闭起来、舌头顶到这个齿间,嘴巴开一点,从两边拉开来。人直立手往上抬,脚尖着地,手往上升时,然后发出呬(si)的声音来,发到没气时,要把肛门提起来,最后发一个无声的气。吸气开始时脚是平的,到最后要提的时候脚才垫起。这是“呬”的动作,是商声。 做五次、六次。 辛辣的东西是金,金会生水,肺是燥金。 肺在声为哭。当肺有问题时,在变动上面为咳,在志为忧,忧能伤肺,喜能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任何东西经过烧就是苦味的,辛辣的东西,放苦的东西就不辣了。
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 肺经有11个穴, 肺经起于中府 —— 终于少商。 为多气少血之经。
阴经都是从手肘以下、膝盖以下,是从井穴开始,就属木(井)火(荣)土(俞)金(经)水(合),是相对的。 肺经是多气少血,流注的时间是寅时,即早上的三点到五点。肺气是从左向右走。不
要相信仪器,一定要相信你自己。人纪是人身上的纪律,人人可以当自己的医师。 手太阴肺经时间是三点到五点,半夜醒来,就代表已经产生了病变。 左手的脉跟右手的脉不一样。 肺主皮毛即在秋天摸到脉,脉气会在皮毛上面,这样是正常的。轻轻的你就可以摸到脉,这种脉叫浮脉。正常的肺脉是浮脉,轻轻就能摸到脉就是正脉。这就是正常。 人参非大剂不补,少则凝滞. 。过食瓜果,会伤到肺,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补之。加羊肾来炖,没有羊肾时就用猪肾代替。
3、肺法象天幕: 正常人要头面身体冷,手脚是热的,这是正常。皮肤像天幕把人体所有的器官包起来。
(桂园补充的内容肺经的主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肺经主治的内容: (1)呼吸系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引起的咳嗽,气喘,胸痛,咳血等症状。(桂园补充的内容)
(2)五官疾患,急慢性咽炎,扁桃腺炎,鼻渊,流鼻血。
(3)经脉所过的疾患。锁骨上窝,上肢前外侧缘疼痛,掌心热等。
(下面开始讲肺经上的穴位)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位。
(注意:手少阴心经的 五输穴 :井 (木)少商穴、荣(火)鱼际、输(土)太渊、经(金)经渠 、 合(水)尺 泽 )。
1,中府穴: 肺经歌诀是:“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肩膀在肌肉跟锁骨下方的凹洞,就是 云 门 穴 。云门穴下一寸半,隔一个肋骨,就是中府穴。针直着扎容易碰到肺。下针由中府透下去,针倒着往上刺,从中府刺到云门,即一针透两穴,一般这个穴是治疗久咳 、气喘。下针的方式,是顺着经走。
2、云 门 穴 :是肺的 募 穴。俞募治疗,取俞穴以及募穴。 、 云门是肺之募、手足太阴二脉之会。中府云门平时下针,是两个穴道一起用。
顺为补,逆为泻。顺经气扎针,叫补,逆经气扎就是泻。 新(初)病为实,久病为虚(新指一周时间)。实症拒按,虚症喜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3 天府穴:天府穴 ;在手臂内侧肘和肩的正中间,下针时把肌肉分开,直针进去。 天府专治流鼻血 ,左鼻右治,右鼻左治。两个鼻孔流就扎两边。侠白在天府下一寸。随寸针法,天府下去血没有止,再针侠白,增强效果。天府、侠白主治大人流鼻血。
4.侠 白 穴 :流鼻血扎天府穴没有止住,要扎侠 白 穴。
5 尺泽穴: 手肘外侧,手臂弯曲的地方是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治疗肺的实症。直刺就没有补泻。肺的经气是向下,同向下就是补,顺为补逆为泻。 新病下针尺泽。久病为虚,就不能扎尺泽。尺泽是合穴,属性是水,又称肺经子穴。 肺经除了内科病以外,还包括神经痛。病人手痛即痛在肺经。经络上新病痛是实症,症状判断准,选择子穴。久病,一个星期以后,就是虚症,用母穴。
6.孔最穴: 从尺泽下三寸,压下去在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孔最在两个肌肉中间,可针可灸。 孔最有一个特别的治症,专治痔疮。找 到压痛点,再在痛点下针,即是“阿是”。平常咳嗽带血,咳血表示有炎症,舌苔都黄的,口渴,都可用孔最穴。
7、 列 缺 穴: 列缺是把手叉起来,食指尖到处是穴。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主任脉,任脉的病可以扎列缺穴。直行的是经,旁出者是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连着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8、在手臂高骨之下是经渠穴。经渠穴属金,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叫本穴。在本穴上可补也可泻。 尺泽,必须要实症才下,虚症不下。假设补泻没做好,针下在尺泽,也是泻, 因为穴性就是泻。而本穴补泻都可以做。脉上面是不灸的,灸的话会伤到血脉。经渠后五分叫列缺,经渠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是太渊穴。
( 桂园理解:什么叫本穴?就是肺经属金,这个肺经上的经渠穴的属性也属金,那么这个经渠穴就是肺经上的本穴。)
9、太渊穴;手太阴肺经母穴: 太渊又名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是并列的。秋天得秋脉,是正常。找列缺时摸上去有个脉叫寸关尺。上面叫寸,中间叫关,下面叫尺。摸脉的时候,右边的寸是肺脉。 列缺主任脉,任脉有问题下列缺。喉咙痛时针列缺。虚症小便多,实症会手掌过热。直行的是经,旁出者是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太渊 穴 ,治心律不整,太渊是母穴治疗肺的虚 症。久咳为 虚,在太渊穴下针。
反关脉与经渠穴: 人会有寸关尺的脉不见,从列缺到阳溪见者,这是反关脉。经脉气不够,络脉气很强,反关脉没有病的。有反关脉,非富即贵。
手太阴肺经的母穴是太渊,手太阴肺经的子穴是尺泽,本穴是经渠。每个经络都有子穴 母穴,阴经是:木 火 土 金 水 ,阳经是:金 水 木 火 土 。
10、鱼际穴与少商穴: 鱼际是荣穴,属火,治乳癌。
11、 少商穴;是井穴。指甲旁边就是穴道。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少商主治扁桃腺发炎。小孩子发烧在少商放血。在大椎、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大部分 烧可以退掉。 扁桃腺放血完,再下针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了,少商再放点血。 有时症发生,可以扎俞穴,也可以扎鱼际,因为是荣穴,所以两个都有效果。
(手太阴肺经讲完了)2022.05.30 (桂园整理)
四、桂园学习倪老师视频课 —— 手 阳 明 大 肠 经:(属 金 )
(有 20 个穴位,起始商阳穴 —— 止于 迎 香穴) 大肠经为 —— 多血多气之经。视频P8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肠经的主治内容:(桂园补充)
(1)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头痛,咳嗽高热抽搐,昏迷。
(2)头面五官疾患,头痛,面瘫,面肌痉挛,牙痛,眼疾,咽喉炎,扁桃腺炎,鼻炎,甲状腺肿大,耳 聋,耳鸣等。
(3)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皮肤瘙痒。
(4)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肩痛,肘臂痛,手指 手背肿痛等。
手阳明大肠经的五输穴:井(金) 商 阳、荣(水) 二 间 、输(木) 三 间、(原)合 谷、经(火) 阳 溪、合(土)曲 池。 大肠经气血流注时间是上午的:5;00 —— 7: 00 。
平时养生在揉丹田时,是顺时钟的方向揉,可帮助排便。
1、商阳穴: 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肺跟大肠相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 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 为什么说吸是肾脏在管,因为肾脏好的时候,这是小肠的位置,吸 气时横膈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所以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会下降,一下降,会挤压肝脏,这肝脏一压到,像大气压力,一压的时候,肝脏的血就出来。
2、二间与三间穴: 二间是大肠经的荣穴,大肠经的子穴,治大肠经实症。
3、在三间穴下针透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也可以三间透合谷穴。
注意;手臂上的三条阳经控制着手臂上的动作: 一是,手臂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二是手臂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三是手臂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五十肩 ,就在大肠经,三焦经, 小 肠经上面治疗。
4、 合谷穴: (原穴)病人手一握,虎口最高点就是合谷。原络治疗,这个“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虚实症之诊治:) 实症--痛,差不多一周之内,用子穴去泻。 实带虚--痛多酸少,超过一周以上,先泻后补。 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再久一点,先补后泻。 虚症--不痛,只有酸,用补。 有酸有痛时,痛比较多酸比较少时,先泻后补。第二种, 扎原穴,扎病经。 大肠经又痛又酸,就用对面的原穴下针,表经跟里经的络穴,肺经的络是列缺。即原络治疗法。
合谷穴用法: 第一生姜灸合谷:治青春痘,可美白。治上牙痛,对称治疗。 牙龈肿胀很大,龈交放血。合谷是牙痛的止痛穴。 合谷穴妇人怀孕时不可以下针。 合谷用在小儿科,叫风关、气 关、命关。 小孩病在风关,在表,很好治。到了气关时病就比较重。到了命关,小孩子就走人了。在合谷穴上能看到人的气的兴衰。合谷穴上出现了凹陷就是气衰了。
5、阳溪穴: 手握起来,两个筋间的凹洞叫阳溪。阳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病人有对称的痛点,才会用。
( 注意:人身上有开四关: 四关穴,手上两个合 谷穴,脚上两个太 冲穴。、四关可找到痛点。全身疼痛可扎针四关穴。)桂 园
6、偏历与温溜穴: 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是通的。是大肠经的(络穴)。肩痛、牙齿痛 、耳鸣 。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我们补之。所以络穴和原穴可以做补泻。 温溜穴在偏历上两寸。温溜穴是大肠经的(郄 穴)。大肠经的炎症,都可以用它。温溜穴往上就是下廉、上廉穴。
7、曲 池 与手 三 里 穴: 曲池是人身上的大 穴。将手肘弯起来,在纹头与肘骨中间。直针进去。曲池就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是土穴,是大肠经的母穴。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肩膀痛半年了曲池下针。 捻转针手法: 补是采 阳数,泻是采 阴数,常用补五下,泻六下。 捻转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迎就是逆着它,逆着扎就是泻。随就是顺着它。 迎随法要用在可以迎随的地方,那就用插提法、捻转法。曲池穴除了是大肠经的母穴以外,也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 上 半 身 的 皮 肤 痒 最好的治疗是在合 谷和曲 池穴同时下针。 面口合谷收,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 曲池可治肩膀痛、皮肤痒等等。
敬告启示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中风八大穴 天鼎至迎香穴 足阳明胃经-头维穴 下关与颊车穴
8、手三里:曲池穴往下两寸,叫三里,又叫扭伤穴。腰 扭 伤 ,针下扭伤穴,左右捻捻,叫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好了。落枕或脖子突然不能动了,针手三里。 那自己落枕时:让头沿床沿自然下垂,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分钟、四分钟,慢慢呼吸,让身体慢慢扭回来,让头慢慢扭回来,当场就好。 所有受伤时,要保持那个姿势不要动,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再慢慢站起来,就不会受伤。
9、肘髎至巨骨穴: 上廉,下廉:手三里向下一寸上廉,再向下一寸下廉。治疗乳痈、硬块、手臂的病。 在拱手往后过个大骨头就是肘髎。肘髎可针,打网球受伤,可放血,用火罐吸一下 。五里穴:肘髎穴往上三寸是五里穴,禁针。 手臂上有个凹洞是肩髃穴,向下两寸,是臂臑,肩髃、臂臑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主治瘰疬 、臂痛不举等。 中风八大穴: 百会,肩髃穴,曲池穴,风府穴是其中四大穴。中风手筋挛针下合谷,一路透到后溪。舌强不语,突然不能说话,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的中风大穴。 肩髃穴治风病、半身不遂 ,不能张弓射箭。 肩髃透极泉 :治疗狐臭。 肩髃上来两边骨头有个缝,是巨骨穴。一般来说禁 针。
10、天鼎、扶突穴: 天鼎是在脖子大筋跟肋骨交接的地方。扶突是从廉泉一路下到大筋外侧的穴道,很少用。很严重喉咙肿胀无法发声,才下针。
11、禾髎与迎香穴: 鼻孔下方水沟两边即禾髎穴,鼻旁开五分即叫迎香穴。 禾髎穴可治鼻窦炎、鼻子不通。 迎香,治鼻不闻味。下针透迎香,亦治鼻窦炎。(对侧先下合谷。) 为的是止疼 。
手阳明大肠经桂园整理完了。 接下来是胃 经。2023年7月2日第二次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