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中道,御考研,双非逆袭985丨华东师大外国哲学上岸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
导言 /introduction/
咱们前面的几篇经验贴,分享的同学或是初试高分,或是名列前茅,但就考研本身来说,我们并不追求名次、高分,能上岸,就是胜利!下学期开学,考研的成绩已成过去,大家又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需要学习更具有一般性的经验。
今天邀请到的小伽同学,是22届比较早就跟着加油鸭学习的一批学员,她的经历或许更能代表大部分上岸同学的状态:
备考过程中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目标与方法。备考时间早,恒心毅力强,学习踏实有规划。初试奋勇上场,一往无前,四科总成绩排名第五,报考专业统招9人,稳稳当当进复试。
复试准备既不飘飘然,也不慌慌忙,只是踏实复习、良好发挥,无需逆袭,也未被反超。最终一志愿录取,学生卡续费。经验贴完稿,她已开始做着研究生入学准备。
从学习态度、复习方法、所得成绩这几个方面来说,小伽同学的经验或许可以用“中道”一词来形容,满怀进取心,无过无不及。好了,小伽的故事,让她自己来述说吧~
——鸭小墨
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大家好,我是加油鸭22届学员小伽。20年10月我决定跨考外国哲学,随后就开始了英语单词的背诵。21年1月我正式开始备考,初试成绩368(政治64、英语73分、哲学综合107分、哲学基础124分),一志愿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拟录取。
从初试到复试,在将近一年半的备考历程中,我走过许多弯路,也获得了不少经验,在这里分享出来,希望能够给备考华东师大外哲的同学以及广大的哲学考研er一个参考。
/ 1.择校历程 /
备考期间,我曾经两次更换目标院校。我本科就读于浙江的一所普通双非院校,当我下定决心准备考研时,由于三跨没有足够的信心,最开始选择了难度较低的一所双非一本。然而这所学校以中哲为强项,外哲稍弱,甚至没有我想学的现代西方哲学,因此我决定更换上海师范大学作为目标院校。
随着逐步深入的备考学习,我渐渐开始领悟一些哲学学习的方法,甚至想挑战一下985院校。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咨询学长学姐,我了解到华东师大是一所非常公平的院校,并且它的题目难度中等(虽然略有压分),研究重点与我的喜好非常契合。
但是,毕竟要经历从双非到985的飞跃,我心里还是有些犹豫。在加油鸭这里,规划鸭小涵学姐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也帮助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方法。于是,在5月中旬,我最终将华东师大定为目标院校。

华东师大的外国哲学以政治哲学、诠释学及认识论研究为主,集中于对现当代哲学的研究,喜欢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同学也可以将华师大定外目标院校哦。
/ 2.考试特点 /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的初试科目分为哲学综合和哲学基础,这两门专业课考试有着各自的特点:
(1)哲学综合
哲学综合这一门科目最大的特点是考察范围广,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整本书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全部内容)以及中哲的先秦部分、西哲的六个重要的哲学家。
总体来看,哲学综合考察知识点较为基础,复习难点在于总量大、难背诵。对于跨考的学员来说,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针对这门科目,我的建议是及早复习、吃透知识点并尽早开始背诵。背诵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而背诵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理解中的不足。提早背诵,不仅是出于大体量的任务,也是查漏补缺的好途径。
(2)哲学基础
报考不同专业的考生,哲学基础的题目是不同的。就外国哲学来说,所考察的内容是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
除了复习量大之外,哲学基础的考察特点是难度加强,需要考生把握好哲学流派之间的脉络以及哲学家思想的前后相承关系。
因此,哲学基础这门科目要求考生透彻理解哲学家自身思想的基础上关注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交融。此外,对哲学发展的外部影响也需要熟练掌握,比如近代认识论转向所发生的背景、启蒙运动与工具理性、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外部危机等等。
综上,华东师范外哲专业初试考察范围广,专业课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尽早开始复习及背诵。
/ 3.复习方法 /
(1)时间及任务安排
在暑假前,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应该占据大头,尤其是英语要在前期打好基础。专业课在暑假之前至少应该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学有余力可以阅读一些原著或二手文献以加深理解。
暑假期间,英语可以继续保持一天一篇阅读,以至于二刷、三刷。最重要的是保证质量,总结经验,而非一味追求量。同时也可以适当练习其它题目,如翻译、完形等,不必贪多。政治可以每天看一点书,不会过于繁重也可以适当缓解焦虑。
专业课在暑假期间要尽量达到彻底的理解,整理出思维导图以便后续的背诵和思想发展的梳理。在七月末、八月初左右便可提前开始背诵,尤其是马哲部分,要进行多轮、滚动式背诵。
九月份到十月份期间需完成专业课的一轮背诵,知识点把握尽可能做到透彻理解、无遗漏。并且,这段时间需要开始着手练习真题答题思路,熟悉真题出题方向。
英语方面可以开始练习写作、新题型、完形等,合理、适当地分配时间。英语阅读仍要持续练习,保持阅读手感,不断地总结经验,摸清出题思路。政治方面,九月开始需要进行刷题、巩固基础知识点,也可以选择跟随网课学习技巧,强化理解与运用。
十一月到十二月是考研的最后冲刺期,在这个阶段公共课要抓住英语作文、政治选择题与大题,专业课不仅要通过背诵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
其实,在最后的阶段,我相信大家基本上都已经理解并熟记知识点了,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此时回顾课本,通过课本梳理发展脉络。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2)笔记梳理
在前期,不少同学都会面临着“抄书式笔记”的困扰,既无效率也浪费时间。我认为,哲学这一学科重在理解,在早期的复习中,可以对段落或是章节大意进行提炼总结,而不是一定要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笔记。
在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如果时间较充裕便可自行整理笔记,也可以选择比较靠谱的机构笔记,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功夫。
我使用的是加油鸭课程配套的手册,中西马加上现西。值得一提的是,加油鸭的笔记十分良心,不是摘抄书籍内容,而是基于理解的整合,不会让老师看到试卷时觉得是“背书”的学生,嘎嘎。

但是,框架式的梳理最好亲自完成,这样有助于在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形成系统、连贯的思维。
经历过多轮背诵后,实际上已经无需再一字一句地巩固,而是要关注框架、关注思想发展。同时,思维导图式的笔记在我们练习答题思路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举例来说,当我们回答柏拉图的“理念”时,便可以在思维导图中筛选我们所需要的内容再进行填充。除了“理念”一词的核心阐述之外,我们还可以答“两个世界的区分”、“灵魂回忆说”、理念论的影响等等。如果说思维导图是一棵树,那么哲学家理论的每个板块都是一颗果子,我们随时可以摘取我们所需要的果子。
思维导图的梳理不宜过简也不宜过繁,要用最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核心内容,这可以通过颜色、字号的变换实现,有时也可采用关键词来化繁为简。
(3)书籍阅读
哲学专业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但是在考研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要不要读书、读什么书就成了问题。
首先,书是一定要读的。至于读什么书,就要结合自身情况来考量了。如果备考时间紧张,便只读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以应付考试即可;而如果备考时间充裕,则可以选择阅读原著、二手文献来加深理解。

私以为在初试期间阅读二手文献是性价比还是蛮高的,一方面,二手文献的用词相比原著较为易懂,方便加深我们的理解,另一方面,二手文献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哲学家之间的思想发展。
至于原著,我们可以对部分章节进行选读,这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4)复试复习
疫情影响下,华东师大的复试只有一场面试。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英语和专业课。
英语大家要仔细打磨自我介绍,并准备英语口语提问,可提前进行练习。(加油鸭的复试课里就有英语自我介绍模板和英语口语提问的讲解,这一点很贴心。)
专业课部分面试的时候问得很广泛,需要对初试所考内容进一步巩固复习,并再次系统浏览哲学史。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可以通过阅读一两本原著来加深理解。
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模拟复试来检验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及时改进不足之处,也能缓解复试的焦虑与紧张。
/ 4.焦虑对抗/
考研期间,每个备考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焦虑,我们所要做的是正视和缓解焦虑。
不得不说,网络上的信息是制造焦虑的一个重要源泉:5月考研还来得及吗、专业课第十轮背诵结束、9月政治1000题2刷完成……有时不是我们有意去搜索,而是大数据精准投放给我们。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尽量缓解焦虑,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复习。缓解焦虑的一个方法是行动,面对仿佛大山似的学习任务,我们只能一点一点地攻克。急于求成,必不踏实。
拿我自己来说,我也曾定制过学习计划,却因各种因素未能完成;也曾面对网上的信息而十分焦虑,甚至一分都不敢休息;甚至到考试前一天,还觉得自己有两个科目就像没背诵过一样,但我还是坚持到最后,最终成功上岸了。
另一个方法是沟通。有些人拥有自我消解负面情绪的能力,他可以通过短暂的娱乐或是运动来松解紧张,而有些人却要通过沟通来释放压力。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与父母、朋友、研友、学长学姐进行交流,获得一些安慰,缓解焦虑情绪。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考研人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上岸。但通往岸上的路有千千万万条,没有唯一正确的道路,有的只是适合自己的路。也许我们会走一些弯路,但只要坚持到最后,最终还是会走到终点,达到目的地。加油,明年华师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