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越来了,也止不住情景喜剧的颓势,原地踏步了29年!
看了四期《开播!情景喜剧》,对于情景喜剧如今的颓势,可谓是有了深刻的了解。
带着流量的杨超越来了
说实话,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看过情景喜剧了。不是不愿意看,而是没得看,现在几乎没有人在做情景喜剧了。 想必《开播!情景喜剧》节目组也是有这方面的焦虑,所以才邀请了杨超越,想借此博取大众的关注。

毕竟杨超越是偶像选秀出身,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话题度,可以起到为节目引流的作用。果不其然,在首期节目中,杨超越就为《开播!情景喜剧》带来了热搜。当然了,这也得益于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杨超越组战胜了尚敬组。尚敬是国内情景喜剧界的大师级人物,由其执导的《炊事班的故事》、《都市男女》以及《武林外传》等作品,皆曾是火爆一时的经典之作。故而杨超越赢了尚敬,有点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意思,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但是即便带着流量的杨超越来了,也止不住情景喜剧的颓势,因为情景喜剧需要面对的是大众市场。杨超越的高话题度,主要体现在“饭圈”之中,不具备大众市场的号召力。当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了之后,观众会如何去评价现阶段的情景喜剧,还是要看内容给不给力。
梗老又不愿意创新
既然讲到这里了,就不得不说一句大实话,国内的情景喜剧原地踏步了29年!自从《我爱我家》在1993年开播算起,足足过了将近29年,眼下的情景喜剧依然在用着当年的老梗。

以杨超越组的《家有姐妹》第二集来说,在《我爱我家》中就能找到类似的故事脚本,只是换了一个人物而已。大家可以回想或回看一下《我爱我家》的第一集,文兴宇饰演的傅明由于退休了,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便开始主持家庭工作,闹得鸡飞狗跳的,是不是很像《家有姐妹》中的倪虹洁啊?

其实梗老也无所谓,最可怕的是剧情架构同样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的创新。打一个比方好了,国内的情景喜剧好比《名侦探柯南》,从第一集开始看和从第九十九集开始看差别不大。原因在于,每一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剧情,貌似是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小品聚集在了一起。只不过这些小品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是一致的,但内容又相互不关联,如同曾经流行一时的杂志《故事会》。好处是剧情涉及面非常广泛,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观众没有了追剧的动力。这个故事跳过了,也不影响看一个故事,观众慢慢就会流失掉了。
更高级的表现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长大之后再去看儿时记忆中的经典影视作品时,猛然间发现不香了。究其原因,时代在进步,影视制作的水准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我们习惯了现有的影视制作水准,再回过头去看十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的影视作品时,真的是不堪入目!

相同的道理,停留在1993年制作水准的情景喜剧,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是与时俱进,打破固有的创作模式。
例如引入连续剧的创作模式,从头到尾围绕着同一个主线剧情展开,加强每一集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度衍生出一些支线剧情,但又要确保不能离主线剧情太远。以此来维持住观众追剧的积极性,拿刚收官不久的《对决》来说,就是一直在用卧底、保护伞的身份吊着众人的胃口。这虽然是一种手法,但想要运用得当并不容易,对编剧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另外在细节和专业性上也得下足功夫,现在的观众对影视剧中的细节极其敏感,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原因很简单,通过细节来分析剧情,早已成为很多人的乐趣所在。换而言之,影视制作水准在提升,观众的鉴赏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了。当一部剧的细节满足不了观众的鉴赏需求时,那么注定要被抛弃,而传统的情景喜剧恰恰不是那么注重细节。

所谓的专业性,指医患题材影视剧中的医学知识、刑侦题材影视剧中的刑侦知识等等,情景喜剧也得有。诚如前文所说,情景喜剧先要明确主线剧情,而主线剧情势必要有一个范畴。任何一个范畴,肯定都有相对应的专业知识,这些在剧中也是需要体现的。进一步来说,假如是刑侦题材的话,适度加入一些悬疑元素也是必要的。这就要求编剧不仅会抖包袱,还得去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懂得如何将悬疑与搞笑结合在一起。单纯的插科打诨,真人秀节目就能够做到,情景喜剧要有更高级的表现方式。
结语
总而言之,情景喜剧今日的颓势,不是一档综艺节目、一位流量明星可以挽救的。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否则是没有出路的,谁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