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阅读理解尖子生:语文阅读理解5个纬度提高方法!

2023-02-06 15:46 作者:少明阅读理解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专注语文阅读理解,科学提分的少明老师!专注做一件事,死磕语文阅读理解!让您的孩子成为阅读理解尖子生!


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部分常常令初中生头疼,初中生一见到阅读理解题就望而却步,毫无解题思路。


其实,做阅读题不是件难事,只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平时多阅读、勤积累,自然就会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解题轻松自如。


阅读理解
提高方法1

从情感切入,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语言文字主要目的是表情达意,文章作者常常是为了表达自己某种情感而动笔写作的,或直接表现内心世界,或将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


因此,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往往要考虑切入点的选择。


阅读理解
提高方法2

从整体切入,把握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提高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学会如何理解文章的内容。


可从文章的整体内容为切入点,学生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悟到了文章的内容。


阅读理解
提高方法3

如果学生对阅读理解很感兴趣,则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到结果!

因此,在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学习方面,可以从知识体系入手比较稳扎稳打,而且效果比较快!


阅读理解
提高方法4

从艺术表现切入,揣摩艺术手法


一般来说,作者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组织语言,以表情达意。


当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这些妙处时,文章内容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作文写作的实用技巧。


阅读理解
提高方法5


从学习语言切入,品味优美词句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中,可以突出语言学习的训练。




举个例子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语言非常精美,充分体现了作者锤炼文字的扎实功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注重从品味精美语言的角度切入。


运用品味语言的学习方法,学生锤炼了分析能力,理解了内容,又进一步提高了语言感受能力。


每天分享关于阅读理解的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交流!


如何系统学习?

像今天分享的方法,只能说是咱们系统课程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因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解题流程,咱们的课程归纳了:

阅读理解知识体系:5大核心34组专业术语

阅读理解题型体系:8大题型+21种小题型

阅读理解方法体系:24套解题清单

只要掌握了,轻松破解小升初和中考阅读理解丢分问题。







1.现代文阅读理解4大丢分原因,6步拿高分!

2.阅读理解回答不到点上?1个问题+3个点+3个面,立体化解决!

3.全网最干!4个步骤,10倍效率刷题!

4.家长一定要看,看完就明白,阅读理解丢分在哪里了?

5.【绝对干货】5套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6.4个思考+5道真题,破解写答案为啥没有分?

7.现代文阅读理解4大丢分原因,6步拿高分!

8.全网最干!4个步骤,10倍效率刷题!

9.阅读理解回答不到点上?1个问题+3个点+3个面,立体化解决!

10.【技巧】阅读理解关于审题的6字阀门!



1.【词语删除】3分钟掌握

2.【词语替换】800字学习

3.【词语意思】4分钟吃透

4.【语句意思】尖子生必会

5.【句段作用】2步搞定

6.【划分层次】5大逻辑吃透

7.【中心思想】2个流程+4大线索

8.【概括内容】6点拿高分

9.【语句作用】3个关键+3个步骤+2个问法

10.【标题作用】2步分析+3步解题!

11.【记叙方法】3种底层方法

12.【描写方法】10分钟学会

13.【图文转换】高分解题

14.【概括内容】4条路径解决

15.【人物描写】这样做拿高分

16.【开放题型】5步+2个重点

17.【词语赏析】4步解题+2个关键

18.【列数字】的关键作用分析

19.【人物形象】2步流程+4个问法

20.【人物心理】一篇文章讲透

21.【语言描写】2问+2步拿高分

22.【神态描写】1篇文章+2个问法+3步解题

23.【心理描写】高分解题流程

24.【环境描写】实战分析,流程+例题




2919字拆解·修辞手法【比喻】

1678字拆解·修辞手法【比拟】

1519字拆解·修辞手法【夸张】

1019字拆解·修辞手法【排比】

1369字拆解·修辞手法【反复】

1200字拆解·修辞手法【对偶】

1000字拆解·修辞手法【反语】

1221字拆解·修辞手法【反复】

1500字拆解·修辞手法【设问】

1070字拆解·修辞手法【引用】

1538字拆解·修辞手法【借代】

1386字拆解·修辞手法【通感】

3000字拆解·修辞手法【番外篇】


阅读理解尖子生:语文阅读理解5个纬度提高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