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意六合拳名师白恒祥

2020-05-21 09:49 作者:武术人官方  | 我要投稿

白恒祥老师,祖籍河南淮阳县,回族,生于1934年,归真于2005年6月2日。曾任第一届卢式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玻璃瓶三厂副厂长。

老师一生痴习武术。始于查拳,成于心意六合拳,兼习汤瓶七势拳,精揉三拳之大法;势法、式法、心法、口法,法法精湛、功力浑厚,独树一帜,为沪上得诸大师武术真传的一代明师。尽显其聪慧之天赋,刻苦之含辛,谦逊之大家气场。

师从名家集大成

河南查拳大家马忠启、马忠立前辈是老师七岁始学查拳的拳艺老师,学之功力到位,舒展劲畅,排于十小徒之七。后前辈们游历传习武艺一直携白恒祥老师随行于左右。

1952年仲春之际卢嵩高前辈偶尔去白家走亲(卢祖师与白家为远房表亲,上一辈关系甚笃)见老师愈加宽额方正、熊肩虎腰、聪慧灵巧、刻苦勤奋,心中甚喜,即生传艺之心。白老师父亲当即让儿行拜师礼、遵师父,逐被收为回族弟子的关门徒弟。卢大师言传身教,在白家店铺后门(现长寿路桥公园附近)一对一悉心严格亲点四年有整。深得大师真传。

老师视前辈及师娘如自身父母而一生待之。1961年10月1日卢大师归真,其后白师经常侍奉师娘左右,家中衣食之事悉心照料,师娘归真后事全力办妥,其孝礼举动为卢家后人深为敬佩,卢大师的孩子们也与老师兄弟相称,互相关照有加。

在卢前辈归真后,老师于1964年拜学汤瓶七势拳传人郭文治前辈门下。长期的习武功底使老师很快地接受了汤瓶七势拳的拳意精华。后文革始起,郭前辈生活陷入拮据状态,老师即替师带徒,解前辈之困,直至文革中前辈归真,老师冒惩罪之险亲自置地苏州使得前辈落土归安。

老师一生习武德为先,以德伺武,以仁待师,集各路拳艺内涵精华之大成。

传承发展为大师

老师一生习查拳,心意六合拳,汤瓶七势拳,沉缅于习练与思悟、钻研与认识、传承与升华的过程中。晚年老师对心意六合拳拳法、拳理予以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注内外兼修之合意,重以外带内,以内催外,求惊炸发劲之技击灵魂。得以有形似无形,无形似有形,绵钢自如,浑然一体,一击制胜。

老师亲录卢前辈拳论:此拳内实精神,外似安逸,见之如妇,夺之似虎;其中变化难测:如苍穹之缥缈,如江海之波涛,如风云之声色,有阴阳之奥妙,令人不可思议。此拳法理深奥,健身抗暴体用奇妙,锻炼心志、斗志、意志之高大尚,足令学者穷其一生而深究。

白恒祥老师自书:身成六式,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六合立身之法,六形合为一体。又有内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六式唯雷声最不易学,雷声其意义博深,含意宏大。其发也有序,震于肺,动于意,始内丹田而出于口。

心意六合拳重视用意而不重用力,用意不用力、用力在一点,其关系相当重要,与鸡、龙等五式相埒。但自始至终浑身内外不允许有稍许松懈,大而言之,如五官四肢、毫毛、爪甲都须齐动,一动而无不动,一惊而无不惊。明三节、齐四梢、如马惊、如雷炸。演练之时要始终贯之精、气、神。做到勇猛短毒、疾恨快利。

师年近古稀尚且动如脱兔、丈余之间令对手无以遁形、一个虎扑使合抱大树百枝闪摇……

谦逊尊德是大家

老师一生谦逊厚礼待人,恪守武德。待师、待兄、待徒均礼仪情致,他从不涉足于社会世俗和损武浊流之中。一再言语;“做明白人,练明白拳。”

白老师十分爱惜前辈们呕心沥血创造的武艺,从不糊乱传授拳艺,怕糟蹋了前辈的“东西”。他十分忌恨卖武骗钱的人,常说:“艺是传的不是卖的。”同时,立三教三不教:不义之人不教、愚蠢之人不教、猖狂之人不教。学练卢式心意六合拳明师最难求,若非明师施教,有可能伤其五脏六腑,晚学之人须切记。所以,白老师开课授徒缓急有序,言传身教法力罕见,授徒讲课从不言其他、只讲武艺与武林中事,从不浪费时间。他很爱学生,待徒如子,师徒间习武气氛融洽,势法、式法、心法、口法精解无遗。一招一式由外至内、由内提外,内外相兼,无不体现出拳术真传之臻和自身传承与发展卢式心意六合拳上乘拳法之核心。

后继桃李吐芬芳

师因意外之意外,不幸过早撇下徒子徒孙而去!感念师恩、无不使弟子们垂手顿足悲叹至如今!这是弟子们长久之痛!

师之德、仁、艺,无不是我们后辈之楷模、穷一生之典范。今后师兄弟及后辈应时时效仿老师、团结共进、少些纠葛、毋妄想功利、勿私心薰染、专心致孜钻研老师给予之功艺、全心全意做利于卢式心意拳发展发扬之大业,功莫大焉!

白恒祥老师传徒概览:

 刘芳海、张宁卫、张展浩、李文卿、李继伟、李贵宝、李忠林、王勇、曹福根、马义春、桑佳印、张志刚、何天平、沈锦康、杨德才、祁福星、章泉乐、章兴乐、白春元、王小鹏、韦志云、蔡伯澄。

                   撰文:白春元  蔡伯澄

心意六合拳名师白恒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