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情,不是时间,而是内容

2023-09-25 10:32 作者:张广天与文学  | 我要投稿

张广天 著 旧时国人男子纳妾蓄婢蔚然成风,只这样的做派也有陈规制约,谓“四十纳妾”。四十或四十之后纳妾,不但不算坏事,还受到社会鼓励。人生四十不惑,近“知天命”之年。不惑者不为外物所动,知天命者窥晓天机。人渐渐离了外部世界的纷扰,内心甦醒过来,性情复得伸展,恰似老树又放新红。从感应力的方面讲,这时的男人才真地开始体会情致,晓得女人是怎么回事了。固然,弱冠与及笄,必有成婚的考虑,只是这样的婚姻,凭媒妁之言,为的是社会需要,男女欢爱则退居一旁。一般人家里,人生中段的苦痛也裹挟着婚姻,往来诸事,皆为营营奔突,夫妻维系,亦难以挣脱。

为了需求的男女相处,自然味同嚼蜡,交往胜于根性,只在得失轻渥上做文章,哪里来的纵情欢爱!是故大部分旧时家庭,惟敬重原配,却同衾无缘,两具紧贴的身子如同隔着千山万水。他们的容貌、才识、肉欲、年纪、地位、身份,无不受到人生轨迹的限定和身处这轨迹中产生的实际需要的驱使,直捣得原本的盼望和情愿支离破碎。看透的认命,看不透的毁灭,绝少两全其美的便宜圆满。革命后提倡自由恋爱,新式婚姻,但如果不彻底改变需求的认识,依然以劳作为苦楚,那么即使把妇女也解放出来去参加生产,只是需求由一处变为两处,苦楚由双倍积为四倍,麻烦和冲突愈演愈烈,也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深地陷入困境。这就是国人在新社会里始终不解西人之所谓爱情的根蒂。

我们是难以理解在需求中又超乎需求的那份爱情的。需求永远意味着实现的功名利禄和不实现的贫贱潦倒。我们学着他们那样接吻,学着他们那样过情人节,学着他们那样情无反顾地赴死,可是仍然鬼使神差地患得患失,竟先死的那个在未抵冥界前就喊冤,未死的那个远远盯着跨过界线的最后一步而逼责。我们是难以体悉也难以学会入世的审美的,我们是完全弄不明白夫妻戳破利害锱铢必较间又生出生死恋情的。自那大门被关闭以来,我们心心念念于门外之事,而含忿茹怨地消极抵抗需求的袭扰,我们长久以来没有想过心知与需求间存在融通的幽径,几近促狭地挥霍掉“知行合一”的思想遗产,幼稚而狡黠地悖逆着人生中段的漫漫路程,倔犟地别过脸去,一次又一次地以泪洗面。

我们只喜欢玩乐的美。在这样的美中震惊世人。“过桥人似鉴中行”,“晴鸽试铃风力软”,“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白发的长者和红颜的少女,在“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明媚中共绽生命的花朵。无论叔梁纥与颜氏、武帝与钩弋,抑或子野纳妾耄耋配二八,所谓老夫少妻、虬枝颤花,实质上都是性灵超越时间的邂逅。那些忘却年岁、时光消失后的根性交织,其质地更为纯粹,褪去了欲望的荷尔蒙气息,像蝉翼一样透明,如寒冰一般澄澈。衰羸的肢体簇拥的裸女,更显肤如凝脂,形似朽木的底座衬托的美玉,枯槁的藤蔓长出的绿叶……极端的外在对立,撕扯着现实与真实的两翼,令人顿时窒息,窒息中,心被牵动上来,悬浮在咽喉之间。这简直就是一个意象,象中之意唤醒你先验的愉快。好啊!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就这么简单,别无其他。据说子野八十纳妾后,还活了八年,期间生了两个孩子。死的时候,二十出头的少妾悲恸欲绝。这样的情感很难用“爱情”来概括。只是对她好的人去了,再难有知她认她的人与她玩乐了,她心里难过极了。这是一种相好,发乎本心。这诚然不是相爱,相爱往往只在志趣相投,而相好总是怜恤心带动志趣。一个是经验的,一个是先验下的经验。所以,旧时只说相好,不言相爱,更不知以后舶来的爱情。

子野先生去了,留下了青春姣好的少妇。好者好矣,这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我曾经在汉城认识一位研究戏剧的女教授,做学问一流,为人也倜傥分明,只是到了快近五十的年纪还不嫁人,成为庸遴的同事和后生的谈资。后来我们在工作中熟了,她告诉我,新近刚在纽约见了少年时的相好。会面前有人劝她不如不见,说留个青春时好的念想,否则人老珠黄的,见了倒是毁灭。她犹豫了一阵,还是见了。她说,相好不是长久的事,有来得早的,有来得晚的。她的,早早就来了,来过有过就足够了。现在见面也不是重续旧情,现在是朋友,不再相好未必不再相知。相知的人头发黄了,面容失去了光泽,真的两相看起来都很陈旧了,但这样的现实都敢于面对的人,才深知美好。教授这么想,恐怕那些古代送别了老夫的少妻也这么想。相好不是时间,而是内容。

然而,这样的相好对那些嫁给年轻男人的女子似乎不大公平。在旧时的社会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她要相夫教子,为了家政内务操持忙碌,战时祈祷征人安然归来,太平时寄心于夫君及第登科或者牵挂商贾贩运的迢迢远途,经常独居空房,年纪轻轻形同守活寡。而到头来,老了只剩寂寞的日子以及义理中虚妄的母仪尊敬。试想,此时看着曾经共蒙甘苦的夫君竟与豆蔻花龄的新夫人在偏室寻欢作乐,该是什么滋味?自然,不同阶层,不同遭遇,不同缘分,不同条件,都可能演绎出相反或差异的版本,只是大的格局中大多数妇女并摆脱不出这样的命运。而今时的新社会又怎样呢?今时的革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更为悲惨的是,革命后妇女不但没有从内务中解放出来,而且甚至要像男人一样去肩负社会生产劳动中的外务。愈加深重的负担,团聚起此世间女人的积怨,滚滚如流,悲愤难抑。结果,居然带动了消费主义加享乐主义的女权解放,旧时解散的家庭非但没有重组,反而翻造成一所所妓院。我们是否想过,这弥漫在全社会的紧张气氛,或者并非全部来自阶级斗争,更为深刻的冲突,其实来自心知和苦行的对立(心知与理知的对立),而革命有无可能解决这随革命而来的越来越尖锐的对立?

心知带来自性情愿的行动,而理知,即世俗义理,促使被迫压抑的作为。知行合一,正是要解决这个矛盾。如何从理知中甄别心知,由绝对心知统领相对理知去行走社会人生。

(选自《妹方》绪言中一节“爱情” 张广天 著)

爱情,不是时间,而是内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