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石敬瑭为什么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看法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也是最为传奇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原土地四分五裂,政权更迭,后晋就是五代中的第三个政权。
其建立者石敬瑭被戏称为“儿皇帝”,这与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行为脱不开关系,那么他为什么会甘做罪人,割让燕云十六州呢? 天生将才石敬瑭 石敬瑭生于晚唐,是沙陀族人。
其父石绍雍,胡名臬捩鸡,是李克用、李存勖的部将,不仅善于骑射,更擅长兵法策略。
石敬瑭是臬捩鸡的次子,自幼就显露出了不亚于父亲的品行与天赋,他性格大方沉稳,不喜欢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追逐打闹,小小年纪就喜好研究兵书兵法,将李牧、周亚夫等名将视为自己的偶像。
石敬瑭是一匹千里良驹,他很幸运地遇到了伯乐,那就是代州刺史李嗣源,这位刺史对石敬瑭推崇备至,直接将自己的女儿下嫁。
后来的石敬瑭也没有辜负李嗣源的期望,他跟随李嗣源四处转战,多次救李存勖和李嗣源于危难之中,击败后梁大将,为后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时之间,其声名显赫,无人能出其右。
换代之际野心膨胀
公元933年,李嗣源薨逝,其子李从厚继位,这是一次并不容易的帝位交接。
李嗣源的几个儿子在他生前便对皇帝宝座虎视眈眈,李从厚在与几个兄弟的厮杀中成功存活下来,但还没有等到坐稳皇帝的位置,便被发起反叛的李从珂和石敬瑭拉了下来。次年四月,李从珂继位为后唐末地,改年号为清泰。
李从珂继位后,也如历史上的诸多的皇帝一般,犯起了疑心病,他最为疑心就是曾与他并肩作战的石敬瑭。李从珂的嗅觉也是相当敏锐的,石敬瑭也并没有表面上那般对他忠心。
在石敬瑭的心中,同样也有一个皇帝梦。
李从珂并非李家血统,而是明宗李嗣源的养子,本姓王而不是姓李,而他石敬瑭是先帝的女婿,论起与皇室的亲疏远近并不逊于李从珂,而他本身比李从珂更加有才干。 因此,他并不愿意完全服从与李从珂,在日渐积累的作用下,石敬瑭想要实现皇帝梦的心也越来越迫切。936年五月,太原节度使石敬瑭拒绝前往郓州任职,举兵反叛。后唐末帝词条李从珂闻讯,立即派兵讨伐。 在当时的情况下,石敬瑭并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打败李从珂。 这个时候,他的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与契丹联合攻击李从珂,代价是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还要称辽国皇帝为父,权欲熏心的石敬瑭答应了。
而这一条计谋也十分有效,石敬瑭联合契丹,成功击溃了李从珂的军队。
最后,李从珂一把火结束了自己,石敬瑭成功当上了皇帝,定都汴梁并建立后晋,同时也因为称儿割地留下了千古骂名。
争议当中的石敬瑭 石敬瑭这个人物历来是褒贬不一的,有的人觉得他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卖国贼,这样的野心家为了自己的地位勾结外族,令人愤慨,应该遗臭万年,但也有人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情有可原,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了实现抱负,联合外族也能够令人理解。
石敬瑭的所作所为,该如何去评价,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也有人好奇,石敬瑭为什么宁肯成为一个千古罪人?
石敬瑭想要做这一切,最开始的起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皇帝梦。石敬瑭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同于人的才华与性格,这样的人对于成大事是十分热衷的,他并不甘于做臣子,而想要夺取帝位,就必须要拥有雄厚的实力。
当时的中原地区深陷混乱,而同时期的辽国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石敬瑭深知自己如若拥有了这股力量,那么打败李从珂便不在话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诱惑是巨大的,在这样巨大的诱惑面前,燕云十六州的归属权对于石敬瑭来讲是没有那么重要了。
其次,石敬瑭如若不选择割让土地联合外族,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其身死覆灭的结果。
李从珂登基后,也想要效仿废帝李从厚搞削藩,当时整个后唐中,李从珂最大的威胁就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他不仅拥有强大的兵力,还有着不输于李从珂的资历与辈分,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俗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李从珂登基后,他与石敬瑭就不对付,君臣之间相互猜忌,李嗣源死后,石敬瑭去参加葬礼就被李从珂找理由给软禁了起来,不放他回河东,石敬瑭担心李从珂杀了他,一时之间吃不好,睡不得,变得枯瘦如柴,一个大活人差点被李从珂搞丢了半条命。
石敬瑭当然不会甘心等着做案板上的鱼肉,双方的争斗必然有一方会死,试想如果在性命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会有几个人选择保住领土主权呢?
石敬瑭若是想要活着,联合契丹是最好的选择,而自古以来,外族的胃口又不是能够简简单单满足的,割让土地,俯首称儿和自身性命相比,石敬瑭选择后者倒也不令人意外。 勾结少数民族势力离不开时代的影响。在隋唐以来,就有不少人为了为了宏图霸业勾结外族势力。 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其子李世民就让他与突厥联合,让刘文静到始毕可汗那里做说客,说“愿与可汗兵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宝金帛入突厥”在唐末藩镇势力中也有不少选择勾结契丹的人,如李克用就和耶律阿保机称兄道弟。 而在石敬瑭那个时候,同样也有不少势力在和契丹私下联络,比如赵德钧,甚至李从珂的属下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只是契丹在这些势力中选择了开出条件最诱人,最有希望的石敬瑭。
因此,石敬瑭联合契丹的做法在当时的许多枭雄看来都是可以选择的一条路,只是选择割让土地以及像契丹皇帝俯首称儿这样的做法,让许多人感到不耻。
石敬瑭选择割让燕云十六州,也并不完全只有他自身的原因,契丹这个民族在唐末时已经有了隐隐发展壮大的迹象,在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被灭以后,更像是失去了掣肘一般迅速强大起来,在后唐建立的时候,契丹的实际势力范围已经渗透到了易州和涿州。
可以说,即使没有石敬瑭的出卖,燕云十六州的主权依然会处在一个不好说的境地,石敬瑭选择将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事实情况不乐观,必须要有权宜之计。
石敬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千古罪人,不单单是因为他丝毫没有考虑国家大义,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行为给后世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让中原从此长期被少数民族政权侵扰,而且其在位期间,搜刮民众行为奢靡,谄媚契丹,造成了许多反叛,激起了很多仁人志士的愤慨。
但是,割让土地并不能只从他身上寻找原因,也要结合他所得处时代背景。
再观石敬瑭施行的内政并不是一无是处,可以看出他或许也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只是因为时代所迫以及没有战胜内心的贪欲,最后沦为了千古罪人。
(作者并不是直接洗白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而是正史,我翻了史书才写出来的,花了一天半时间【藏狐】) 我是爱历史的完颜阿骨打喵,文章如有不妥,请指出来,谢谢! 下期:为什么李嗣源会反叛李存勖(我搞得手都麻了,看看今天能不能搞出来【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