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史传(17)三方原合战

延历寺烧讨之后,最为开心的就属明智光秀了。因为在攻打延历寺期间立下许多战功,明智光秀在战后受封包括坂本在内的近江国滋贺郡为领地,同时还被足利义昭任命为山城国南部的总代管,一时风光无两。
头回当上领主的明智光秀非常激动,他先是给自己剃了头,然后前往幕府向足利义昭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出家入道,不问世事,想辞去自己在幕府的官职。光秀这么做其实并不是自己真的看破红尘,而是想辞去幕府的职务,将工作重心放在治理领地上。当年的幕府公务员伊势宗瑞(北条早云)在前往骏河国之后,也是这么做的。
通俗点说就是,光秀觉得跟着幕府混没有前途,不想做足利义昭的家臣了,想只做织田信长的家臣。
人往高处走嘛。
足利义昭并未答应,而是将其挽留在了幕府内。
不过,成为领主后的明智光秀的毛病却非常多。比如,他借着整顿延历寺旧领的名义,学习以往的室町大名的做法,肆意侵占领内的寺社庄园,结果被寺院和神社给联合告到了天皇那里去。天皇得知此事后下令让足利义昭处理光秀,但是此时的义昭正要拉拢光秀,怎么可能去处分他。最终,天皇只得自己派遣山科言继前往美浓国岐阜城,请求织田信长介入此事,处分光秀。
由于织田信长外出的缘故,山科言继在岐阜城里并未见到信长,便住了下来,等待信长归来。
山科言继在岐阜城的消息传到了明智光秀那,他深知信长素来为了联合寺社势力都尽量不招惹他们,再加上信长和天皇的关系也不错,光秀生怕信长一生气又把他的领地给没收了,便连夜带着几个随从前往岐阜城拜访山科言继。
见到山科言继的光秀从怀里摸出一个钱袋,说:“山科大人长期待在岐阜,手头一定很紧吧,这是小人的一点心意……”
山科言继当然明白光秀的意思,不过他也不敢不收,毕竟大晚上的身边也没几个护卫,把光秀惹急了几刀下来自己估计也交代在这了。所以山科言继便答应光秀会在信长那边美言几句,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待光秀离开以后,山科言继把钱从钱袋里倒了出来,惊讶地发现,嘿根本就不需要数钱。
为什么呢?因为这笔钱只有两贯。
从当时的物价来看,若是丰年两贯钱大概可以买五斗大米,大概一百五十斤左右吧。若是灾年,大概只够买大米一斗五升,也就四十五斤吧。(以《胜山记》里甲斐国举例,别杠谢谢。)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当时的两贯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万日元,按当下汇率来算,就是一万人民币左右。
对钦差大臣来说,真是一笔“巨款”。
话说回来,织田信长这时候在忙啥呢,当然是在忙着揍浅井长政。浅井长政为了诱骗朝仓家出兵支援自己,欺骗朝仓义景说尾张国和美浓国的通路已经被长岛一向一揆切断,织田信长现在首尾难顾,只要出兵定能取胜。结果带朝仓义景带着一万五千人来到小谷城外见到军势阵容整齐的织田军以后,瞬间傻了眼。当天夜里,就有不少朝仓军士兵出逃,连朝仓家重臣前波吉继都带着军队投降了织田家。
此外,随着织田家的势力越来越大,三好三人众之一的岩成友通、细川京兆家家督细川昭元纷纷来到织田信长阵中参降,局势对织田信长越来越有利。
眼看着信长即将平定浅井、朝仓两家,突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浅井、朝仓两家续了1s。
织田家的盟友武田信玄背盟了。
武田信玄原本是织田信长的敌人今川义元的盟友,在今川义元死后,觊觎今川家领地的武田信玄便与织田家结盟,同信长的小弟德川家康一同瓜分了今川家的领地。
旧说中事件起因是武田信玄想要上洛。因为在一份年份不明的五月份发出的书信中,武田信玄曾声称自己会举兵上洛。这封信在以往被认为是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合战前写的,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认为这封信其实是武田胜赖在信玄死后,假借信玄名义写的,这个我们下文再表。
根据武田信玄自己的说法,出兵攻打德川家是为了“发泄三年以来的积怨”,所以我们对武田家的这次举兵,通常不称为“武田上洛”,而是称为“武田西进”。
真实情况来看,两人的矛盾还是因为前几年瓜分今川家旧领之事。据说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约定以河川为界瓜分今川家,但是德川家康认为这个河川应该是远江国、骏河国边境上的大井川,但是武田信玄却认为这个河川应该是远江国中部的天龙川。所以,当两家一起揍今川家时,因为武田军比较能打,一不小心就越过大井川进入了远江国,招到德川家康的抗议,两家也因此结仇。
这其实有点侮辱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的智商了。既然都一起密谋瓜分今川家领地了,能不好好聊聊边境在哪就开打吗?
实际上,武田信玄在出兵以前就表示过自己会出兵远江国,当时德川家康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这大概是因为德川家康没有料到武田军的进军会如此迅速吧。等到秋山虎繁率领的武田军进入远江国以后,投降德川家的远江国人便又都跃跃欲试,想背叛德川投靠武田,动摇了德川家康在远江国的统治,这才使得家康向武田信玄抗议。
当时武田信玄因为和东边的北条家开战的原因,为了避免与家康背后的织田信长起冲突,便主动让武田军撤走了。这对向来秉承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观念的武田信玄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同时,武田军进入远江国后,德川家康也感觉到了危机,便没有按照先前的盟约攻灭今川家,而是与今川氏真和谈,让他前往北条家接受庇护。双方的矛盾因此爆发,武田信玄开始调略德川家麾下的远三国人,而德川家则反手和武田信玄的敌人上杉谦信结盟,还试图游说织田信长背叛武田家,与上杉家结盟。
织田信长当然没有答应,盟结得好好的,背盟干啥?不仅如此,织田信长还一直在幕府那边帮武田信玄运作,希望足利义昭能够帮助武田家调解与宿敌上杉家的关系。
不过信长的行为在武田信玄看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德川家康是你小弟不?你小弟你不管?那就我来管!
如果两家能坐下来好好谈谈的话,武田信玄或许就会理解信长了。因为当时的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虽然有可能是不那么对等的盟友关系,但是绝对不至于沦落为信长小弟的地步,织田信长并不能够控制德川家康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正在做什么。
于是,武田信玄就开始攻打德川家的领地了。为了保证自己在打德川家的同时不会遭到北面的上杉谦信的攻击,武田信玄与本愿寺、越前朝仓家结成了同盟,而这两家正是织田信长的死敌。
这下换成织田信长不爽了。恰好这个时候,位于武田家、织田家边境上的“两属”(既是织田家家臣又是武田家家臣)国人远山景任病逝,织田信长便派遣织田军进入远山家的根据地岩村城,控制了远山家。位于边境上的远山家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在信长介入远山家内务以后,家臣们纷纷对织田家感到不满,便驱逐了织田军,反过来投靠了武田家,还迎接了武田家重臣下条信氏进入城中。
这下仇是结下了。开打开打。
元龟三年(1572年)十二月,武田信玄率军来到了德川家康的根据地浜松城外。此时织田信长虽然自己抽不出身,但是也派遣了首席家老佐久间信盛率领三千余援军抵达了浜松城协助守城。
信长的意思是尽量防守为主,等自己率领大军来了再说。
德川家康没听。
武田信玄多年行军,早就养成了比老鼠还精的个性。他一眼就看出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的意思是想据守浜松城待援,自己可没那么傻,便在浜松城外的一处名为“大菩萨”的地方掉头西去,丢下浜松城不管,直接奔着三河国去了。
这下德川家康麻了,下令吹法螺出兵迎战。
家臣们抱着德川家康,劝说家康不要出兵。但是德川家康却说,如果就这样放武田军西去的话,不但德川家会沦为笑柄不说,三河国也将会不保,便执意要出兵。
结果,武田、德川两军在三方原台地意外遭遇。彼时,武田军人数约两万余,德川军人数约八千余,织田家的援军则有三千余。
武田信玄先是派出一群由下级贱民组成的辅助部队,他们远远地朝着德川军投掷石子,挑衅德川军出战。见德川军没有应战,便派遣上野国国人小幡信真作为前锋对德川军发起攻击。
武田信玄认为,德川家康不敢应战是害怕,然而德川军的反击出乎了武田信玄的预料,他这才明白人家那不是害怕,而是大招CD。在德川家康的指挥下,德川军一路杀到了武田信玄的本阵前,武田信玄不得不投入旗本武士与德川军作战。遗憾的是,冲到本阵前的德川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武田胜赖、马场信春的奋战下,武田军逐渐逆转战局,最终击败了德川军。
顺便一说,三方原合战时武田军的赤备由武田信玄的侄子武田信丰统率,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武田信玄死后,武田信丰把部队改成了黑备,而使用赤备旗号的许可则被赐给了小幡信真。说白了,赤备压根就不是什么精锐部队,只是指衣服的颜色而已。
除了德川家康的家臣夏目信吉、本多忠真、鸟居忠广、中根正照等人战死以外,织田家援军中的大将平手汎秀也在战场上被武田军杀死。德川家康边战边逃,亲手射杀了几员武田军的追兵以后,逃回了浜松城内。
再顺便一说,三方原合战时德川家康并没有拉到裤子上。江户时代虽然有家康拉裤子的传说,但拉裤子的时间也不是三方原合战,而是三方原合战两个月前的一言坂合战。当然,德川家康找画师画下自己狼狈模样的故事的历史则更短,是昭和时代德川家子孙为了吹捧家康编出来的。那副所谓“三方原败像”的画像,其实是家康子孙命人绘制的长筱合战时的德川家康。拄着脚捂着脸的样子不是牙疼,而是佛教里的一种坐像,其实是神化家康的作品。
家康虽然败退逃回了浜松城,但是并没有非常狼狈,德川军的损失十分有限。实际上在三方原战败的当天夜里,德川家家臣大久保忠世就派遣了一支铁炮队偷袭了驻扎在犀崖的武田军,慌乱之中许多武田军士兵没看清夜路,跌落到犀崖之下摔死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方原的战败极大地激励了反织田势力的士气,因为武田信玄的到来,证明了织田信长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篇幅所限,很多内容无法细说,欢迎大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