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第四代人参皂苷”真的比人参皂苷rg3更好?事实是....
几千年来人参以其神奇功效,被尊为长生不老名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参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确证的人参皂苷单体化合物有三十多种。
然而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称“在化学结构式中,糖基越少,抗癌活性越强;双键越多,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越高,也就是分解吸收效率越高。目前常用的人参皂苷中,抗癌活性最强的是第四代,也就是人参皂苷aPPD和aPPT。其次是第三代的人参皂苷Rk2和Rh3。”
上述言论认为人参皂苷Rg3是第一代;人参皂苷Rh2是第二代,并认为Rg3有2个糖基,1个双键,导致其抗癌活性是最弱的。这个说法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单体人参皂苷与其他植物提取的成分不同,并不存在糖基越少、分子越小、吸收越好这种说法。Rg3有2个糖基并不会削弱了其抗肿瘤活性,相反是每一个糖基都起到了对抗肿瘤的不同作用,缺少哪一个都会失去其中一重要的抗肿瘤机制,这也是Rg3不同于其他皂苷的地方。
除了上述言论,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一个表格和结论,称“科学家通过癌细胞实验比较了几种常用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实验结果如下图。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人参皂苷Rk2的抗癌活性是Rg3的7倍!也就是Rk2比Rg3强6倍!
多组人参皂苷抗癌作用更强?新一轮谣言,让你防不胜防!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IC50”,是指“反应”被抑制一半时抑制剂的浓度,这里的反应可以是酶催化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等。在凋亡方面,可以理解为一定浓度的某种药物诱肿瘤细胞凋亡50%,IC50值可以用来衡量药物诱导凋亡的能力,即诱导能力越强,该数值越低,当然也可以反向说明某种细胞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再来说回上述图标,除了简单的一句话带过,没有交代具体是什么实验项目,研究目的是什么,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最终是通过怎样的结果得出的结论,实验细胞也只有一个A549(人肺泡腺癌基底上皮细胞),仅凭一次的试验对比,根本不能说明什么,而且上图是体外细胞实验数据,指在活生物体之外的环境中的操作。但人体是复杂的,所以体外实验数据在进行活体实验之后,是不具有参考意义的。而人参皂苷Rg3是通过了四期临床试验(Ⅰ-Ⅳ期)人体实验,1999年,通过Ⅰ-Ⅲ期临床实验研究,证实了Rg3口服制剂的安全性及抗肿瘤疗效的确切性;1999—2003年,Rg3的Ⅳ期临床试验研究完成,这比起区区的实验室细胞试验更能让人信服吧。
当然,Rg3在A549细胞的相关研究方面也是有很多文献数据的,随便搜两篇发下图:


再说说上面提到的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我们还是以Rg3的研究文献为主,以下选取了几篇相关文献的结论截图:

那再搜一下人参皂苷Rk2的相关研究,包括外国期刊,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文献数据。如果是因为某些进口品或者国外的一些专家研究的还没有上传到国内专业网站的,那也希望专业人士能够给广大网民翻译并解释一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英语专业的。


相信各位通过看完上面的图文分析都能有自己的判断了,其实人参皂苷是总称,包括几十种单体成分,而这些单体成分是难以分离出来的,需要特定的技术才能做到,并且只有纯度达到一定数值的单体皂苷对人体才有作用,而所谓的“多组分人参皂苷”效果缺乏针对性,几种皂苷成分组合,在未经过人体毒理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的前提下,其毒性和副作用更是未知的。无论是“第几代”人参皂苷,都要拿出硬性证据,而不是只凭三言两语就能说明什么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