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卑

青春期的时候,觉得自己成绩不好,长得也不帅,不爱看书,运动能力也不突出。别人偏科,自己门门平庸,高分考不上,低分又不敢考,简直是活在平均区间的废物。
大一时候还留过斧子头,不染发不烫发,就靠自己超硬的头发生生勾出一个油腻的,毛躁的造型(现在回忆起来都想笑)。
辛弃疾的这首词用来形容自卑很好。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自卑,就是一个愁,黏黏的,自己加给自己的,环境加给自己的。
关于自卑,前人做了很多功课,他们将其藏到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哲学,科学等等领域中。如一个拼图游戏,只读一本书,了解一个领域,不容易带你走出自卑的情境。你需要兼容并收,将所有领域都了解一番,才能拿捏住自卑。了解所有领域并不难,听着吓唬人,实际花不了几年……
看书,能让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排解和正视自卑。自卑,如人处于知识青春期的正常反应,是对世界的无知所产生的自然情绪。不了解世界,所以习惯拜偶像,推崇英雄,将种种能力推到无法解释,神秘的,主观的个体身上。跟人家一比较,自己咋这么差,好了,最纯净的自卑产生了——我不如他。增加知识量,就会慢慢将眼光从人身上转移,学会分析,对方的优点如何,怎样培养,付出了什么,牺牲了什么,你的视野会慢慢超脱个体,放在广袤的世界上。可能还是比不过对方,但你发现了人生真正有价值的方向,就不会一直过不去了。
知识需要亲身去探索学习。听课,听讲解,只能算开胃菜,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你。它们包装好了知识,变成了谄媚的样子,你吸收得快,也因此懒惰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毛糙,毛刺,学习真实。相关原著不好读,别扭,但这种别扭,是世界真相的一部分。心灵鸡汤好喝,不如你自己抓鸡做着吃。做的半生不熟,吃的还有鸡毛,那才好呢,那才能嚼出味道呢。
克服了自卑,恭喜你,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吧。你将视线从沙滩的小贝壳身上,转移到了广袤无边的海洋。无垠的海洋会让你迷茫,自己如沧海一粟,要如何开拓前进的方向,向哪里开拓,意义是什么,都得自己打弄。打趣地说,这还不如简单的自卑,然后奋发图强好呢。人的压力来源,从自卑转移到了无限的世界上。你无法与无限对话,经常如打空拳,不踏实。纷杂的精神流从你面前穿过,你抓住了几缕,但遗失的更多,你的思维更像是阻碍,它只能帮你触碰到些许的精彩,然后如隔膜,将其他的美好一并隔开。你会和世界连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承受所有人的苦难,享受所有人的欢欣……
回到自卑,克服自卑的不是一个金句,道理,是你探索世界的决心。囿于原地,只会不停受自卑的冲击;勇敢探索,探索自己,探索世界,你会忙得都没时间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