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弹幕“刘邦用韩信,诸葛亮用马谡”的思考
对于某条弹幕“刘邦用韩信,诸葛亮用马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刘邦用韩信,所以刘邦会用人?诸葛亮用马谡,所以诸葛亮不会用人?刘邦用韩信,所以刘邦成功得到了天下?诸葛亮用马谡,所以诸葛亮兵败撤军,失去了“断陇”最好的一次机会?
就字面意思而言,这条弹幕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他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刘邦时期的人才库跟诸葛亮时期的人才库能一样吗?诸葛亮接收的是,刘备在夷陵大败之下,原本就不富裕的人才库更是几乎掏空的情况下,迁入派人才也逐渐老化的情况下,多的不谈,《三国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日: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马良要是没在夷陵战死,论资排辈能排得上马谡?
但是抛开人才库不谈,诸葛亮用马谡确实是用错人了。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谡违亮节度”,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不听军令,“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这就来到了这条弹幕最核心的部分,“诸葛亮用马谡”是实打实的错误,但他用了“刘邦用韩信”来打掩护,为的是强调“诸葛亮用马谡”的错误性,但是“刘邦用韩信”真的能成为掩护吗?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韩信是“汉初三杰”,但是在刘邦统一全国论功行赏的时候,不谈刘邦钦定的开国首功的萧何,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功劳第二大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而是曹参,当然这里面有曹参是沛县老乡更得信任,能够出更多的力做更多的事等成分在里面,但是如果能力不够也同样把握不住这些机会的。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韩信第一次被任命为了库管。这里不能确定是刘邦认命的职位,毕竟史料没有细说。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这个时候夏侯婴就明确地将韩信推荐给“上”,而 “上”的态度是什么?没有发觉韩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让韩信担任了管理粮饷的职务。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直到韩信遇到了萧何,而萧何的态度是什么?十分赏识。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欣赏到什么程度?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了。
刘邦对于萧何追韩信的态度是什么?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骂道:“将领跑掉的有好几十个,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刘邦甚至不相信,韩信是值得萧何连通报都没来得及就去追赶的人 。 而萧何在对刘邦推荐韩信的评语是什么?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 ”
而听到萧何国士无双这样的评语后,刘邦的回答是什么?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还是看萧何的面子?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正是因为“看你面子,当个将军吧”这样的态度,萧何很清楚,这样是没办法留住韩信的,因为哪怕是当个将军,毫无资历的韩信依然很难在沛县武将天团中脱颖而出,因为这时候汉军实质意义上的统帅是刘邦,让韩信当大将,其实就是让刘邦将统军权分给韩信。一来这个时候刘邦还是没觉得韩信好在哪里,二来毫无统兵资历的韩信一上来也没办法瞬间获得汉军的支持。于是哪怕是名义上为了韩信争取军心,萧何再次为韩信铺路。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哪怕一军皆惊,也正是这让一军皆惊的“拜大将”,至少在声势上为韩信立住一定的威信。
看到这里“刘邦用韩信”,真的是刘邦用韩信吗?成功的功业属于领导,成功的名声属于领导,没有问题,但下属的努力不能被掩盖,也无法掩盖。
萧何什么眼光?
班固·《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是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的时候,唯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那么回到标题,是刘邦就那么会用韩信?是诸葛亮就那么不会用马谡?
是刘邦的成功来衬托诸葛亮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