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年血亏174亿,销量、研发一团糟,“强行上市”救得了威马吗?

2022-06-15 15:25 作者:快上车Go  | 我要投稿


在6月1日,威马汽车提交了IPO文件申请在港股上市。没抢到“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的名头,威马依旧有望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4家登陆港股市场的造车新势力。


当然,同样为新势力的零跑汽车动作可能要更快一些,早在今年1月26日,据证监会网站显示,证监会已接收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


起步早却落后?


从销量数据来看,威马汽车在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新车44157台,同比增长96.3%,接近过去三年累计交付量总和。而统计2019年到2021年的3年期间,威马汽车的累计交付也不足8.4万台。


相比起来,同样在2021年,蔚来汽车交付量为9.1万台,小鹏汽车交付量为9.82万台,理想汽车交付量为9.05万台,其中蔚来和理想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09.1%和177.4%,而小鹏的同比增长高达3.6倍。


有人会觉得,让威马汽车对比如日中天的“蔚小理”不太公平,但实际上,在威马成立的2015年,蔚来不过刚刚成立一年,而小鹏和理想也在同年成立。而在2018年,威马就实现了自有工厂量产,在2019年8月,威马汽车的累计交付量就已经达到了11312台,在当时的所有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一,的确是一手好牌。


换个角度来看,威马并没有能很好保持先发优势,在2019年毛利率为-58.3%,2020年毛利率为-43.5%,2021年的毛利率为-41.1%,这样的数据在资本市场,显然没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2019年至2021年,威马累计营收91.75亿元,累计亏损174.31亿元,其中,2021年威马营收47.43亿元,净亏损82.06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53.63亿元。相对的,“蔚小理”的营收分别为361.4、209.88、270.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0.17、48.63、3.215亿元,对比起来,威马可谓是一手好牌打烂了。


CEO否认“掉队说”


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了,威马的很多技术都和百度有关系,威马W6就首发了百度Apollo的高阶智能泊车功能 AVP。实际上,百度早在 2017 年就参与了威马的融资,且至今仍持有威马5.96%的股份。


但实际上,威马W6以智能座舱和自动泊车功能,依旧难以打动消费者,在2022年2、3、4月份,威马W6的销量分别为415台、884台、540台。因此在威马M7上,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和人机交互能力又成了重点,重点成了32颗传感器,3颗固态激光雷达,4颗英伟达芯片,上千TOPS的算力等等。


至于消费者或许更为看重的换电技术,或许威马还需要一定的时日才能落地。而在充电桩和换电技术的布局上,蔚来目前的优势很大。


但在威马CEO沈晖看来,目前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上半场刚打了不到15分钟,远没到分胜负阶段,因此不存在掉队问题。


研发能力是短板


在渠道方面,威马汽车已建成621家销售与服务网络,包括397家威马体验馆、180家威马用户中心及44家威马星创中心,这个数字几乎是蔚来350家、小鹏349家和理想209家实体店数量的2倍。而在威马汽车的招股书中还披露,威马将于2023年开始投建直营店网络。


在人员编制方面,威马的研发团队总有1141名研发人员,而作为对比,理想有超过3400名研发人员,蔚来的产品及软件开发人员有4809人,小鹏则有超过5000名研发人员。


但就开支而言,威马截止去年末的研发、销售、行政三大开支分别为9.81、9.85、27.04亿元,其中2021年用于行政开支的雇员薪酬合计共有21亿元,但同期一般行政管理人员仅有374人。


如果进一步对比,威马研发团队拥有1141名研发人员,而威马在2021年于研发开支的雇员薪酬仅有2.7亿元。而蔚来的产品及软件开发人员有4809人,但2021年用于研发开支的雇员薪酬达到了26.58亿元,粗略计算,蔚来研发人员的人均成本是威马的2倍。


有意思的是,截止去年底,威马账上的现金储备及现金等价物为41.6亿元,而蔚来和小鹏的现金储备及现金等价物则分别达到了554亿元和435.44亿元,差距非常巨大。显然,威马选择这个时候冲击登录资本市场,的确有原因,毕竟“蔚小理”都从美股融得了大量资金,奠定了它们后续的发展基础。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说到最后,我们还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对威马给出另一方面的评价:如针对威马汽车OTA升级后出现的“锁电”问题,从去年7 月以来,就一直出现在各大汽车投诉平台上。而在今年1 月,173位威马车主还联名向威马汽车发律师函——在律师函中,车主们表示,威马汽车为规避产品质量问题,采取“锁电”方式降低汽车安全风险,采用了欺骗和隐瞒的手段,以保养、活动为名对到店车主私自“锁电”,严重践踏了用户知情权与产品使用权益。


而在律师函中,车主提及的威马汽车为规避的产品质量问题,就是此前数辆威马汽车在正常使用场景下出现的自燃。


从网络数据显示:

2020年9月23日,温州一辆威马EX5自燃。

2020年10月5日,邵武市一辆威马EX5在路边停放时自燃。

2020年10月13日,有一辆威马EX5在充电时自燃。

2020年10月27日,北京一辆威马EX5起火爆炸。


而后,威马汽车紧急召回自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1282辆2020款威尔马斯特电动汽车,但未能完全解决问题。


2021年12月20日,郑州一辆威马EX5充电时起火。

2021年12月22日和23日,海南有两辆威马EX5发生起火。

......

2022年4月19日,海口一辆威马EX5起火,而这已经是威马近年来被曝出的第11 次自燃事故。


不得不说,威马在上市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不仅是技术、销售渠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给消费者信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留给威马的时间已经不多,威马必须要加快脚步了。


3年血亏174亿,销量、研发一团糟,“强行上市”救得了威马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