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他,眼里才有他。
茫茫人海,你我就像两滴水珠,随波逐浪下,能彼此相遇,是何其的运气。
我们每天要擦肩而过那么多路人,生活学习里,又要转折那么多的人情世故。
“你会思念谁,你会注视着谁?”
小学同班同学,到了初中后还记得多少?
到了高中后还能遇见几个?
到了大学后,还是否会想起小学同学?
出身社会许久,如果路上碰到小学同学,你是否能认出?
除非,这个人一直在你心里,不然,即使站你面前,告知了姓名,你也不曾想起。
结尾,女主从校长身旁路过,而校长却“当面”吐槽女主种种。
分析说,通过这一点,可以证明女主已经死去了。
之所以男主能看见,是因为他想看见女主。
而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够深度,可以再深入一点。
校长从最初就看不上女主,他看不起女性的知识,看不起女性的高文化,偏见固执的校长,可能根本就没正眼看过女主,自然不会记得她的样子,所以当女主从旁边经过时,她并不知道她谈论的就是女主。
也就是校长心里没有这个人,自然眼里就不会认出这个人。
影片从头至尾都在阐述一句话:“你想见谁,化作鬼魂你也会看见谁。”
而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可以翻作:“你心里装着谁,你的目光才会注视着谁。”
只是影片我觉得有点BUG,女主一直想见他的未婚夫,所以才会“抓鬼”。
期望世间真有鬼魂,她便可以再见未婚夫一面。
但她如此的“想念”,却没有得偿所愿。
这和影片后面表达的内容有出入。
即使可以解释,需要一个附加条件:需要在死者死亡的地点。
那么女主在影片前面大半时间里表达出的对未婚夫的思念,在后面设定展开时,也应该是立马去未婚夫战死的战场,去“见”未婚夫,但影片里故事却并没有这么展开。
感觉情感线有点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