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些旅游记录

2022-09-22 05:38 作者:恺撒狮子兽  | 我要投稿

【流水账+多图预警】

9月12日至17日,和朋友一起去奥地利玩了一段时间,在此稍微记录一下。

9月12日

首先来到了靠近德奥边界的萨尔茨堡。这里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故乡,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不过因为行程安排等原因我们并没有去到与之相关的地方。

火车是下午到达的,之后整个下午基本上都在逛萨尔茨堡要塞。要塞是建在山顶上的,因此可以从很多地方看见不错的风景,既能看见远处的阿尔卑斯山,也能看见城市风光。要塞里面主要是一些要塞的历史介绍。

其中还提到了一个故事。萨尔茨堡曾经被敌人围困,当城里食物短缺只剩下一头公牛的时候,城主想出了一个计谋。第一天,他们把这头棕色的公牛赶到了城墙上向敌人展示;第二天,出现在城墙上的是一头白色的公牛;第三天,一头黑色的公牛从城墙上跑过。于是敌人认为城内还有充足的粮食,继续围困下去也没有益处,便撤兵了。但实际上,自始至终都只有一头公牛,是萨尔茨堡人每晚把公牛身上的颜色洗掉后又涂上了别的颜色。于是萨尔茨堡人又被称为“洗牛人”。(不过我后来去搜索了一下,这个故事大概率是杜撰的w)

流经萨尔茨堡的萨尔察赫河,远处山上就是萨尔茨堡要塞
在要塞的观景台上拍到的萨尔茨堡市
另一个方向拍到的风景
上下山坐的缆车,速度还挺快。之前在德国的海德堡也坐过
萨尔茨堡夜景(那两盏灯太亮啦)
晚上拍的萨尔茨堡大教堂(效果有些微妙)
晚餐吃的维也纳炸肉排,里面是一片薄薄的小牛肉
萨尔茨堡蛋奶酥(Salzburger Nockerl),其实更常见的造型是像三座小山一样的。外皮又薄又软,里面吃起来像布丁

9月13日

这一天去了海尔布伦宫和萨尔茨堡大教堂。海尔布伦(Hellbrunn)意为“清泉”,而这里也正是以庭院内的喷泉机关著称。庭院里有许多喷水雕像以及水力驱动的机械装置,更有许许多多隐藏的喷水机关,园区里的工作人员会随机挑选幸运游客溅他们一身()我自己也差点被喷到了,那个机关看上去和普通的鹿头装饰一样,但是会从角和鼻孔里喷水。不过因为这些小机关的运作都很突然所以来不及拍下来。

《吹水老哥》(不是)
像是宴会桌一样的机关,开启后客席的凳子下面和周围会喷水
尼普顿的雕像
雕像下面的Germaul面具会时不时翻白眼吐舌头从鼻孔里喷水
四个小雕像(龙、海豚和两位神话角色)进进出出地绕圈。这个洞窟里能听见十二种不同的鸟叫声,似乎也是某种水力驱动的装置
根本看不出来水是从哪只乌龟的口中喷出来的
机械剧场,运作时上面的人物都会动,还会演奏管风琴音乐
鼓起勇气穿过去!
鹿人和六只狗狗
花园里的鸭鸭,水里是鲟鱼
宫殿里面展览的独角兽

大教堂里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下午坐上火车,晚上到达维也纳。

9月14日

维也纳的第一天,去了霍夫堡的茜茜公主博物馆和美泉宫,这两个地方都有已经包括在门票里的语音导览(甚至有中文的),但是都不允许拍照。在茜茜公主博物馆里了解了一下这位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的生平,她在嫁给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后一直苦于憋屈的宫廷生活,向往自由,却在意外逝世后立即受到全民的爱戴与怀念,时至今日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实在是令人唏嘘。尽管拥有皇后这个身份,茜茜公主比起政治人物更像是一位“文化偶像”,在这两个地方的纪念品店里她的周边也几乎占了一半。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真正被历史记住的“偶像”吧。

宫殿里有一张画,描绘的好像是某个重大场面(记性太差)。据语音导览所说,画中的人群里有一个小孩就是莫扎特,但实际上这个事件发生时莫扎特还在老家,并未成名,只是这幅画耗费了多年时间,完成时莫扎特已经成名了,于是画家又在画中加上了年幼的莫扎特。(朋友还吐槽说这是几百年前的PS技术w)

在宫殿里有一些所谓的东方风格的装饰物和房间,不过基本上就是对中国和日本风格的拙劣模仿甚至是凭空想象,即所谓“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世界”,在我一个中国人看来确实有种难以形容的怪异。

霍夫堡(前面有一尊骑马的欧根亲王的铜像,但是角度和光线不太好我就没有拍下来)
茜茜公主博物馆
美泉宫
茜茜公主的巧克力和香皂,都是最经典的那个柄(不是)
晚餐的炸鸡排和烤排骨,我和朋友一人一半
晚上的多瑙河

9月15日

这一天去了皇家珍宝馆和艺术史博物馆。

皇家珍宝馆里基本上都是些皇室使用过或是收藏的奇珍异宝,而且也有不少宗教相关的物品。不过因为我在这方面了解不多(连人家哪个皇帝是那个时期的都分不清楚),看得比较粗略。

鲁道夫二世的皇冠、权杖和十字圣球
拿破仑的儿子出生时收到的礼物宝座摇篮
“独角兽的角”,其实是独角鲸的角。收藏于馆中的这支算是相当长的

下午来到了艺术史博物馆。因为听说里面可以逛一整天,所以我们专门挑了会延迟闭馆的周四来。

说起来也发生了一点小意外。我们本来打算租两台中文语音导览,不过前台可能看我们不是跟团来的,就好心告诉我们中文的相比德语和英语的缺了很多,最后我们就租了一台中文的和一台德语的。进去看了一会儿之后才发现德语的听起来还挺吃力,最后就变成了一人听一层中文()

即便如此,因为博物馆的内容真的特别丰富的缘故,我们在里面一直从12点多待到了晚上9点闭馆。建筑本身就很大,哪怕是走马观花地过一遍也需要走很久,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人而言大概从上午10点开门到晚上9点闭馆都看不完。我在这里拍的照并不算多,除了个人艺术素养不太够的因素之外也有听讲解听忘记的情况(

门口广场上的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皇像
艺术史博物馆
博物馆地图

0.5层主要是埃及文物、雕像和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来自埃及的《塞赫麦特女神坐像》
《Gemma Augustea》,讲述了一个与奥古斯都皇帝相关的场景。其独特之处在于是直接在一块双色缟玛瑙上雕刻出来的
会拍这张只是因为觉得这种双尾人鱼很奇特
虽然拍得有点大了,但这实际上是一块很精致的小浮雕。描绘的是希腊神话相关的亚马逊之战
象牙雕塑《狂怒》,馆中还藏有同一作者的多个作品,作者的称号“狂怒大师”便是源自该雕塑
《熊猎人》,展现出了猎物成为猎人的荒唐局面。这个工艺品本身也是藏有机关的小玩具
发现两只小可爱,是狗狗和……狮子

1层全是欧洲画家的画作,其中有不少人物肖像和宗教相关的作品。这一层我就看得非常马虎了(

动森里面《优美的名画》的原型,老彼得·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
同样是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儿童游戏》。非常热闹有趣的一幅画,其中也能看见类似滚铁环、陀螺之类的游戏
动森里面《有趣的名画》的原型,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四季》中的《夏季》
同样是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作品《水》,算是本层所有作品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一幅,走之前还买了一张明信片

2层我上去的时候只有一个硬币馆是开着门的,进去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出来后拍到的自然史博物馆,与艺术史博物馆面对面,两座建筑几乎是对称的

9月16日

在维也纳的最后一天,因为朋友已经逛得差不多了,就打算去我想去的自然史博物馆。

上午主要是在景点比较多的那一片闲逛。

斯蒂芬主教座堂
听说最高处的景色很不错,不过我们没有上去(天气也不太好呀)
黑死病纪念柱
安可钟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十二个指针上面的人物都会出来走个过场,并播放音乐

下午就来到了自然史博物馆。这里也和艺术史博物馆一样大,而且细看下来内容比艺术史博物馆还要多,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在这里从开馆待到闭馆也很不错。这里的游客中小孩子比较多,确实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就连垃圾桶上垃圾分类的图案也是霸王龙咬着废纸、塑料瓶和骨头w)

自然史博物馆的地图,一目了然
小朋友应该会很喜欢这种展示柜的设计吧(我这个小朋友还被吓了一跳)
种酱快乐馆(不是)这只恐龙会动会叫,表现得很自然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旧石器时代的小雕像,可能与生育繁殖相关
“猫猫被罗马人带到了中欧”
《狼与苹果》——鬃狼和他们最喜欢的食物狼果
鲨鱼~
猕猴桃……不对,几维鸟
已经绝种的渡渡鸟
已经绝种的袋狼
大咕咕!
长须鲸头骨,让我想起了《旷野之息》里的巨鲸化石
我day到了!(后面的影子也很有感觉)

参观结束后,晚上坐夜车到了慕尼黑。

9月17日

因为回程时正好是慕尼黑啤酒节开幕,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这也是啤酒节停办了两届之后的再会,场面热闹非凡。不过很不巧地碰上了下雨,看了个开幕式游行之后就离开了。(说起来,我小时候去青岛啤酒节也碰上了下雨,还是雷阵雨)

在会场外拍到了有趣的一幕
正门
最先出场的是骑警。因为几年前的啤酒节出过事故,现在的管理非常严格
乐队
端着大啤酒杯的小姐姐
农民风格的队伍。后面是Ochsenbraterei的帐篷,这家以烤牛肉为特色,上面那个烤牛模型也在不停地转动着
啤酒厂商Löwenbräu的帐篷,喝啤酒的狮子吉祥物令人印象深刻
Schottenhamel的帐篷,据说是最古老的啤酒节帐篷
Augustiner-Bräu的帐篷,其特色为200升的大木桶啤酒
纪念品,巴伐利亚小狮子和啤酒杯(不过这种浮雕杯子算是面向游客的工艺品,传统的酒杯一般都很大且没有太多装饰)

真的要按传统来的话,应该穿着巴伐利亚皮裤或是Dirndl裙子去逛啤酒节的,不过当天天气较冷而且还下着雨,基本上看不见什么人穿着传统服装了,而且也没能看见两手端十杯啤酒的大力女士(不是)。

下午就坐火车回家了,旅行结束~

说起来这应该是我在没有家人的陪同下时间最长的一次旅游了。要去哪些地方基本上都是朋友决定的,不过实际去玩了之后才发现在时间安排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有不少地方没去成。而且把照片好好看了一遍之后感觉自己真的很不擅长拍照啊()无论如何,这次旅行的收获还是挺多的,算是让孤陋寡闻的我大开眼界吧。

一些旅游记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