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理论剧场 • 国美插画知识点【图像小说的源起与发展】

2023-08-03 13:55 作者:琢木考研中心  | 我要投稿

:: 2 0 2 3   ::

R  E  S  H  A  P  E

 重 塑

「  精准聚焦;研学深耕  」
WELCOME ZUMUER/ 欢迎大家和琢木一起探索设计∞可能 /

-#About Godard图像小说的源起与发展

国美游戏与动画学院考研 - 理论剧场//

第七届图像小说节于今年5月20日至6月4日如期举办,作为插画叙事专业中的热门研究方向,图像小说有着非常强烈的魅力与吸引力,在当下结合时代新需要,呈现出更多新的发展趋势,也受到许多年轻读者的欢迎 。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尽管在90年代之后就正式面向大众市场,但对于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新词汇,常常会陷入“图像小说究竟是文学作品、小说、还是绘本画册”的疑问之中。简言之,图像小说即是漫画,是书籍化漫画,相对于传统杂志形式的漫画书“comic book”来说,“graphic novel”的题材选择更加宽泛,以面向成年读者为主。而“漫画”被称作“图像小说”,则是漫画家为了把漫画摆进书店售卖所做出的一种努力。

图一:图像小说《沙丘》

漫画一词是从日本引入中国的,最初用“漫画”二字的是葛饰北斋,于德川时代,约合我国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斋”漫画为漫画的开山老祖。在中国最早见于陈师曾1909年所作的《箭墙》一画的题词中,丰子恺亦称陈师曾的简笔画为“中国漫画之始”。西方的漫画起源于英国,早期漫画大师如18世纪的荷加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20世纪德国画家格罗斯等等。美国漫画最早诞生于1895年 《黄孩子》,当时以报纸漫画的形式广为流传,提高了报纸和杂志的销量,是当时的脍炙人口的“大IP”。20世纪后期,由于漫画的诙谐、幽默特征,使之成为各国流行的大众通俗艺术。

图二:《黄孩子》虽然漫画在东西方国家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始终是作为次要艺术存在。1978年,出版了《与上帝有约》的威尔·埃斯纳成为了漫画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与上帝有约》讲述的是30年代布朗士区贫民窟的生活,共由4个小故事组成,有着独特的视觉张力和旁白配字,最重要的是,威尔·埃斯纳在书籍的封面上写下了“图像小说”这一新词汇,从此一种新的漫画类型——graphic novel诞生了。“graphic novel”有别于“comic book”,威尔·埃斯纳希望漫画也可以走正规书籍的出版流程,并在书店里出售,这有别于传统的漫画产业发售杂志形式的漫画,拓展了漫画的受众,提高了漫画的文化地位,引领漫画产业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梯。威尔·埃斯纳认为传统漫画可以开拓一些新的市场和形式,这基于他对美国漫画市场的长期观察,以及在深入了解欧洲的漫画市场之后所受到法漫的影响。在1975举办的第二届安古兰漫画沙龙上,威尔·埃斯纳看到了欧洲漫画形态的多样性,同一时期的法国漫画大师墨比斯、德里耶、雨果·普拉特等贡献了非常多的佳作,漫画书的装帧形式也多种多样,更有很多精装本在沙龙上展出。

图三:威尔·埃斯纳《与上帝有约》从“graphic novel”一词诞生的那天起,漫画在美国的文化地位开始渐渐上升到“ 艺术作品”的范畴,在这之前,漫画在美国只是一种图像娱乐的方式,甚至许多漫画作品上并没有漫画家的署名,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在从事一种创作。随着“graphic novel”这一词汇的出现、以及80年代漫画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漫画家开始出现了主体意识,以“漫画艺术家”的身份角色来从事漫画这门艺术事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出现了以漫画家为追随对象的现象。1988年,为了纪念埃斯纳的漫画成就,Fantagraphics Books出版社以1984年的奖项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完全由漫画业界投票评判的奖项:“埃斯纳奖”,以埃斯纳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漫画奖项被誉为美国漫画界的奥斯卡奖,埃斯纳也被誉为“美国动漫教父”。

图四:威尔·埃斯纳60年代涌现出众多地下漫画,而70年代至80年代则是地下漫画、另类漫画从地下走向地上的重要时期,其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当属罗伯特·克朗姆,被称为“主流漫画的规则破坏者”,他的作品常表露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通俗文化并颇具讽刺意味。“图像小说”这一名词,在一定程度上为漫画的销量做出了积极影响,尽管在漫画业界也有人认为图像小说只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体面名称,不可否认的是图像小说的出现让冷门题材的作者有了接触小众读者、开拓新市场的机会。

图五:动画《怪猫菲力兹》,改编自罗伯特·克朗姆漫画作品

图像小说在欧美漫画界从概念形成到自成体系的繁荣,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图像”与“文学”,在新的时代趋势中不断进行着新的发展。“文学”对于图像小说作品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重要作用,也因为文学的加持,漫画有了更高的文化地位,漫画家也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尽管图像小说在我国出版物的分类中仍然模糊,但出版界对于图像小说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出版社乐于引进具有深度的、获得世界性奖项的作品,如流传甚广且经久不衰的《鼠族》、《我在伊朗长大》、《我在私立学校的第一年》、《缄默》、《春分秋分》……等等。

图六:《鼠族》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和繁荣,图像小说也引申出许多有关图像与文学的不同脉络,逐渐发展出更多新形式、开始有更多新题材的创作,图像与文学带来的双重感受推动着图像小说的普及。除纸本叙事之外,也在视觉艺术等领域进行探索,近年来更是出现许多与音乐、电影、诗歌等联动出版,进行合作交流。好的内容无关主流领域或是次要艺术,经得起时间的大浪淘沙,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新的价值。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小编很喜欢的话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all 祝福大家学有所成!


理论剧场 • 国美插画知识点【图像小说的源起与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