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旧体诗词的缺陷

在俗与雅的纠葛中,俗化其实是一种趋势,就像从诗到词,从词到曲,从曲又到白话诗,一方面是文化的普及,一方面是经济生活带动精神生活的必然性,“雅”向“俗”的转变几乎无法避免。
所以,很多人批判旧体诗,反对格律诗,还写了好多诗来攻击我们,我都见过,写的不怎么样,一个意象也没有。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旧体诗词相对于新体诗,其实有很多缺陷,不要逃避,更不要掩饰。
格律的袈裟,格律的枷锁
“格律”是旧体诗词最受人诟病的一个地方,虽然说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看法,也在用我们自己的看法据理力争,但其实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格律其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抒情。所以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大多都是以不拘平仄的歌行体的形式出现,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则成为了格律诗词的奠基人。
首先是平仄,有的时候灵感爆棚,但是发现平仄不对其实是很打击人的一件事,我也这么觉得过,甚至有些生气,然后又得苦思冥想去改,看看能不能达到既符合平仄,又表达精妙的效果,而在你去想如何符合平仄的这一过程中,其实完全是与“灵光乍现,一气呵成”的根本要求背道而驰的。其实我有的时候不是不想写诗,是不敢写诗,就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其实很掉价,很违背我写诗的初衷。所以我不喜欢酬和,赋诗,我更倾向于诗为己而做,要等到真正有灵感的时候,才写几句,这也应该算是我对格律最后的一点理解,甚至说是补救吧。
其次是押韵,当代的旧体诗人,主要喜欢用两组韵书:《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华新韵》。当然还是有部分人喜欢《广韵》、《洪武正韵》还有《唐韵》。而在我们这些旧体诗人中,也总是在争到底是复兴古韵好呢还是将“张口就来”摆在第一位好呢?我个人还是主张用古韵,但前提是你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对某一个字属于哪一个韵部作出相对位置的确定,其实这也免不了你在初学期往往是为了韵脚在写诗。所以如果还从“灵光乍现,一气呵成”的角度看的话,使用《中华新韵》才是最正确,也是最容易的选择。当然对于熟练的人来说问题还是不大的啊,但是熟练的人没多少啊,我都不太熟练。
总之,格律的真面目是“袈裟”还是“枷锁”,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但是毕竟世界上枷锁要比袈裟多啊。。。
时代的隔膜
谈到诗词,大家脑中也许就会浮现出一些画面,要不就是清风明月,要不就是红袖添香;亦或是金戈铁马,亦或是笔墨诗书。毕竟我们是现代人,我们生活要是见到一对男女举案齐眉,吟诗作赋,有谁会觉得是才子佳人?大家都会认为是在搞汉服的宣传活动或者是行为艺术罢了,少见多怪啊。
但是,我如果出个题目,让你作首诗:
假设你在一个大城市里,等红绿灯等的干着急,等过了红绿灯那叫一个爽,却不知道还有几百个红绿灯等着你,请以此为主题作一首诗,体裁不限,尽量简短,无格律诗限时十五分钟,格律诗限时三十分钟。
我之前就故意给大家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人脱口而出说:“政入万灯围子里,一灯放出一灯拦”,这个其实是化用了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诗句,我当时就觉得很妙啊,平仄也符合,当然这只是玩笑啊,大家在创作前也放松一下刚刚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题目带来的紧张。
最后,这场不寻常的“考试”也达到了我的预期设想——要么就是写不出,要么就是绞尽脑汁想如何表达“红绿灯”这个意象:说“灯”太含糊、不明确,说“红绿灯”俗不可耐。所以有的人直接就扔笔不写了,还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诗来骂我这什么破题啊。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现代很多东西,在古代是无法理解的,是和典雅古朴的诗词冲突的。“红绿灯”?你想啥呐!可如果再从“灵光乍现,一气呵成”的角度看的话,你觉得我们身边是红灯笼多还是红绿灯多?你觉得我应该写红绿灯还是红灯笼?那自然是见到什么写什么啊!
这个其实很恐怖,我们在作诗的时候,总是会去想,这个意象有什么“雅称”,比如如何去形容“保温杯里泡枸杞”呢?我给你对“清盏泛红光”。就这?就这?谁会想到保温杯里泡枸杞啊!
所以,这其实是一层“隔膜”,诗词是古代的东西,而我们现代的一些要素与诗词创作的那种“辞藻”其实是很冲突的,或者说是很突兀、硬核的。
当然这也有一些解决的方法,比如:用具象来解释抽象。
我以前在写“飞机”这个意象的时候,我就用了“登天客”,送旅客登天是飞机的具体职责嘛。
不过相对来说,现代诗的范围更宽泛,既可以是古代的,也不与现代冲突。
情感的时效性和词章的严谨性
我们总是说“触景生情”,但毕竟这种情是具有时效性的,过了一会儿你可能就会忘了,莫得感情了。而我们在情到深处之时,突然诗兴大发,想写一首诗来记录此刻的感情。但是,如果再再从“灵光乍现,一气呵成”的角度看的话,我们作诗的时间应该就是我们感情还没有逝去的这段时间。
可大家要明白,诗词的遣词造句不是讲讲理论那么简单的,一些手法,炼字,平仄格律还是需要推敲的,我把这成为“严谨性”,你不可能随便放一个词在这里,草草作结。而我们在推敲的时候,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以致于我们推敲着推敲着完全陷入沉思,刚刚的“触景生情”完全没了。那不就又成了为了作诗而作诗了嘛!
可现代诗不一样,它不需要词章的严谨性,只需考虑一定的手法,押韵,张口就来,以巧取胜就行。像之前有一首诗:
我还是喜欢你
像小时候吃辣条
不看日期
这首诗就是纯粹的“以巧”取胜,首先“辣条”这种东西不可能作为一个意象出现在诗词里,而且短小精悍,虽是张口就来,却是灵光乍现,一气呵成!但旧体诗词却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些点。

有的时候,结束其实是一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