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出问题,咨询师要先改变家长?

整理、编辑:溪溪子 审核:彭秋红
一到寒暑假,青少年咨询和家庭咨询就慢慢多了起来,
原因大多都是孩子在家天天上网,根本管不住;孩子做寒暑假作业敷衍了事;孩子一放假心就放不到学习上了等等问题,接踵而至。
父母们匆匆忙忙想要咨询师帮帮忙,告诉他们一些解决办法,让孩子能够把学习放在心上。
看着着急的父母,咨询师也想帮助父母快快达成目标,按照父母的意思,赶紧把孩子变成好好学习,健康上网的孩子。
对父母来说,会认为想要快速达成这个目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咨询师直接去干预孩子,
把孩子调整成父母想要的样子给到父母,这是大部分父母对咨询的期待。
但是如果咨询师只与孩子工作,把孩子的问题处理好了,通常孩子的问题又会复发,可能没过几天父母又会来到咨询室“为什么我的孩子刚刚没上几天学,又不愿意上学了”。
咨询师可能就容易得出结论,我的咨询是失败的,我没有帮助到这个孩子,这不仅打击了咨询师的自信心,也让咨询师对接下来的咨询找不到方向。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父母的目标,再确定目标需要如何进行干预。
在干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在于:
咨询师要做的是帮助父母去实现他们的目标,而不是替父母实现他们的目标。
咨询中我们收到父母的咨询目标的时候,倍感压力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区分好这一点。
• 帮助父母实现目标,是咨询师与父母一起合作达成目标。
• 替父母实现目标,则是咨询师大包大揽,企图用自己的单方面的能力实现父母的目标(有扮演拯救者的倾向)。
然后等待父母的评价,而这往往容易导致咨询过程压力重重,并且往往也要不到目标的实现。
那我们怎么帮助父母实现他的目标呢?
首先,父母想要什么目标都是可以的,我们都可以先接过来。
然后跟父母慢慢去讨论怎么样才能要到父母想要的目标。
例如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可以与父母探索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好好地学习?
要有好的情绪,好的学习氛围,好的关系,好的学习技巧等等。
然后再逐个讨论。
例如,孩子拥有好的情绪才能好好学习,那就要讨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好情绪呢?
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是专制的管理方式,天天批评指责孩子,甚至动不动打孩子,孩子可以有好情绪吗?
—— 这种情况下,父母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教育方式呢?
父母关系不好,总是吵架闹离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好情绪?
—— 这种情况下,父母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夫妻关系呢?
或者如果夫妻关系调节不好?
—— 是不是可以帮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保持边界呢?
再看孩子的学习氛围,我们需要知道孩子在学校里面的学习氛围如何?跟同学老师关系如何,会不会有压力?
看看孩子在家中会不会有好心情?
他每天面临是战火连连、漠不关心,还是欢声笑语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孩子的表现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通常当父母能够看到这部分就可能会有所改变了。
接下来咨询师就可以帮助父母看看可以怎么提升他们的能力,提升什么样的能力。
帮助父母把这些不利于孩子学习的因素减少,把有利孩子学习/成长的因素增加,
通过这些方面的改变,去间接改变孩子的状态,孩子的状态可能慢慢就会变好。
所以我们的目标仍然需要锁定在帮助父母,通过这些帮助来让他们自己去实现他们的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以及咨询胜任力,让自己有能力能够帮助到来访者。
这两点都是一个好的咨询师缺一不可的。

学员:我们需要在咨询一开始就告诉来访者我们咨询师想要先帮助他们改变的目标吗?
沈老师:我们不需要担心如果没有和父母在评估阶段说明白这部分,到最后他们会认为是你的责任,
也不用担心父母会说你没让我孩子上学,或者是你没让我让孩子管理好网络。
实际上只要我们与父母讨论影响孩子上网上学的因素有哪些,当他看到这些因素,以及自己可能某些无意识的部分会影响到孩子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自然不会把这个责任全部交给你了。
但是,如果你把父母的目标拿过来当成我们要替父母直接实现的目标,
即使效果很好,孩子也很难维持好的状态,
而且这时候孩子没有变好或是问题重新出现,父母很有可能会怀疑你的专业能力,
所以在我们专业胜任力足够的情况下,你也就会承认,这是我的失败。
学员:比如父母在第一次咨询比较顺利之后,第二次咨询又过来说孩子又不上学了,
那咨询师是不是需要关注来访的养育问题,从而去转移来访的关注点。
沈老师:可以问问父母“孩子又不去上学,发生了什么?父母在这期间又做了些什么?”
我们可以从不上学为起点,转向与他们讨论与孩子的关系。
比如有些父母会说孩子开始熬夜打游戏的那一天晚上,我们夫妻俩又大吵了一架。
我们会发现孩子不上学有时候还是因为父母有些不妥的行为,那么如何调整这个部分就是接下来我们需要和父母讨论的部分。
其实父母的目标是很明确的,我们仍然围绕父母的这个目标与其讨论就可以了,我们不去给父母增加其他的目标,其他目标是需要父母去发现的。
学员:就是要聚焦到父母一开始来的问题上面,父母来的时候最关注的也是这个。
沈老师:是的,我们讨论的一直都是怎么帮助父母解决孩子的问题,
当我们帮助父母看到孩子的问题可能来自他们的时候,再慢慢与父母讨论如何调整你们的养育方式,如何调整你们的夫妻关系,这部分慢慢也有可能变成父母的目标。
学员: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他们的咨询目标已经转变了,这个时候再来跟他明确和澄清这个部分。
沈老师:是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证自己的专业性,保证自己的胜任力。
学员:比如父母刚来的时候,他们讨论的目标是想要调整孩子上网的时间,
第一次讨论的时候,他们的目标坚持不改变,我也很难让他看到夫妻关系和养育方式这个部分对孩子上网的影响,
怎么给到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让他们看到这个部分?
沈老师:在刚开始咨询的时候,我们就试图让父母看到养育方式和夫妻关系对孩子上网的影响,父母往往不太会觉察到,
所以一般先围绕着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减少上网先谈会比较好,后面谈到第三、四次之后,我们再让父母看到他们的养育方式和夫妻关系的问题对孩子上网的影响会好一些。
之后,再去澄清他们新的咨询目标,例如如何调整养育方式,夫妻关系。
调整养育方式、夫妻关系等等只是为了实现孩子健康上网目标所引申出的中间目标,只能算是一个小目标。
但是他到咨询室真正想要的目标-孩子健康上网,我们作为咨询师仍然要去帮助他们实现。
学员:我们要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一步一个去实现,每一个小目标实现了以后,要持续做一些事情维持。
沈老师:是的,我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实现来访者的目标来努力的。
需要记住的是我们是目标的帮助者,不是目标的直接实现者。
我们给来访能力去要到他们的目标,而不是直接把他们的目标拿过来,我们替他们实现,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