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常识午餐】
1.(单选)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A.《诗经》《孟子》《孝经》《尔雅》
B.《周易》《尚书》《礼记》《春秋》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尚书》《周易》《论语》《孝经》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
第二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南宋理学家朱熹题《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的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中庸》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2.(单选)下列关于恐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活跃在中生代时期
B.霸王龙和剑龙都是肉食性动物
C.属于脊椎亚门类动物中的哺乳纲
D.可通过某个DNA片段克隆出恐龙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
第二步,地质时代,是地质学专业术语,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霸王龙是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而剑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巨型恐龙,它是食草性动物。
C项:恐龙是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蜥形纲,而非哺乳纲。故C项说法错误。
D项: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恐龙需要完整的DNA序列,光靠某一个DNA片段无法克隆出恐龙。
3. (单选)关于北斗七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斗七星中的开阳星与其辅星构成双星
B.北斗七星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
C.北斗七星是七颗亮度相等的恒星
D.古代“斗牛”中的“斗”指北斗七星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中的天文常识。
第二步,北斗七星由斗口至斗杓连线顺序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前四颗称“斗魁”,后三颗称“斗杓”。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北斗七星图解叫“辅”,开阳与辅星是全天唯一一对肉眼可见的物理双星,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对双星。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上的一切,太阳,月亮,星星,都是沿着赤纬线绕着北天极运动。相对于南半球的人也可以说绕着南天极运动,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无时无刻不在变,季节不同,它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
C项:北斗七星的七颗星中有六颗是二等星,一颗是三等星,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
D项:古代“斗牛”中的“斗”指“南斗六星”。南斗六星分别为天府星、天梁星、天机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杀星。南斗六星是古代汉族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六颗亮星在南天排列成像斗杓形状,在二十八宿中属于斗宿。南斗是六颗,北斗是七颗,民间有“北斗七星南斗六”的说法。

4. (单选)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
B.蛋白质是鸟类羽毛的构成成分
C.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D.蛋白质摄入过量会在人体内转化为脂肪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动物蛋白和人体蛋白的结构较接近,营养结构与人体的营养结构也比较吻合,而植物蛋白质因外周有纤维薄膜的包裹而难以消化,故动物蛋白质比植物蛋白质更易消化和吸收。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蛋白质组成骨胶原蛋白,促进生长发育,蛋白质素缺乏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使神经传递受限,大脑反应迟钝。此外,蛋白质参与构成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如果缺乏蛋白质,还将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头发枯黄、皮肤粗糙等。
B项:蛋白质是细胞最基本的组成物质。鸟类的皮肤、羽毛、肌肉、内脏等都是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D项:一般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0.8克,如果蛋白质摄入过量会转化为脂肪蓄积体内,造成脂肪堆积,高蛋白和高脂肪容易引发高血糖,同时也会加重肾脏负担。
解题技巧:本题可以采用主体词变换法。题干很简单,考查“蛋白质”,选项字数也不多,且A、B、D三项都围绕主体词“蛋白质”展开,如果秒选的话,就是C选项。
5. (单选)下列与果树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杏树是耐旱能力比较弱的树种
B.冬季不需要对果树进行病虫防治
C.嫁接是一种常用的果树繁殖方式
D.富含氮的肥料可促进果树开花结果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
第二步,果树的繁殖方法通常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主要方式有分生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嫁接繁殖等。嫁接繁殖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具有品种更加优良,繁殖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果树繁殖方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杏树原产于中国新疆,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具有耐寒、耐旱、抗寒等特点,尤以华北、西北地区种植较多。
B项:冬季是果树休眠期,也是果树病虫害防治不可忽视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对减轻果园全年病虫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项:一般认为,氮肥长叶,磷肥促进开花结果。但是氮肥太多会导致叶色深绿,茎叶徒长,木质化差,成熟期延长,易受病虫侵害,耐寒能力降低,还会产生硝酸盐严重污染土壤。
6. (单选) 下列诗句与所描写景观对应错误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金沙江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长江
D.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泰山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诗词曲赋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长河指的是黄河,而非金沙江。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赞美西湖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眷恋。
C项: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描绘出诗人乘孤帆沿长江顺流而下、远眺天门山的情景。
D项:出自元代贾鲁的《登泰山》,赞美了泰山的雄伟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