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运史连载(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节选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编,1974年5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在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中的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决不是偶然的,是有它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的。正如毛主席指出的:“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275页。】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三个阶段。当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取得相当势力以后,就爆发了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统治在欧洲的建立,同时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许多国家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英、法、德三国。到了4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当时英国制造着全世界需要的工业品,号称“世界工厂”。1840年,它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在这时,法国的产业革命进展也较快,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820年法国只有65台蒸汽机,1840年就增加到2591台。随着工业的发展,法国对外贸易也迅速上升,1840年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仅次于英国。德国比英、法较为落后,但在这时大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莱茵区成了最发达的工业地区,萨克森和西里西亚发展成为纺织中心,在柏林和其他城市还先后设立了机械制造厂。1840年,它的工业生产已占世界工业总额的12%。伴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诞生了近代无产阶级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这个阶级,随着产业革命对一个又一个的工业部门的占领,在人数上不断地增加;而随着人数的增加,它在力量上也增加了。”【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7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5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大机器生产越是发展,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就越是残酷和野蛮,无产阶级也就越来越贫困化。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从此以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各国连绵不断,一次比一次更严重。黑心肠的资本家把危机造成的损失,千方百计地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头上,进一步促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双生子,又是一对天生的仇敌。从无产阶级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但在初期,他们还处在捣毁机器和自发斗争阶段。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的初期—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265页。】
在19世纪30、40年代,法、英、德等国先后爆发的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运动已由它的低级阶段逐渐走向高级阶段,已由破坏机器的自发斗争逐渐转变为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后的第二年,在英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1836年6月,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要求废除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使社会各阶级都获得平等的地位。1837年6月,协会拟定了一个争取普选权的致议会的请愿书,提出六项要求:(1)精神正常并且没有犯过罪的一切成年男子都有普选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支薪,使没有财产的人也能够当议员;(4)为了消除资产阶级方面的贿买和恐吓,选举采用秘密投票的方式;(5)设立平等的选区以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取消纯属形式的三百英镑地产的代表资格限制,使每个选民都同样有被选举权。1838年5月,协会把这个请愿书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公布,命名为“人民宪章”。为争取实现以普选权为中心内容而蓬勃发展起来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被称为“宪章运动”。参加这个运动的人,就叫宪章派。这个运动经历了三次高潮,成百万工人参加了斗争。在斗争中,格拉斯哥工人在“不给面包就革命”的口号下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工人也举行抗暴大示威。这个斗争从30年代中期开始延续到1848年止,前后坚持了十多年。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英国无产阶级在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恩格斯指出:法国里昂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2页。】列宁称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列宁选集》第3卷,第811页。】
在英国宪章运动期间,德国也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西里西亚是全德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那里的工人不仅受着工厂主和包买商的剥削,而且还受着封建地主的盘剥。40年代初,当地的企业主为了同英国商品竞争,拚命压低工资,工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36000名职工中,就有6000人因饥饿而死亡。工人在《血腥的屠杀》这首自编歌谣中,把工场主和包买商称为“榨尽穷人血汗”和“剥掉穷人最后一件衬衣”的吃人野兽,四处传唱。1844年6月4日,工人唱着这首歌走过大工厂主茨文兹格尔的住宅时,遭到了毒打和拘留。工人们长期压抑的满腔怒火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当天就捣毁了茨文兹格尔的住宅。第二天,3000多工人汇集在一起展开革命斗争,烧毁资本家的债务票据,捣毁了几家工厂,并同前来镇压起义的军队进行血战。到6月6日,普鲁士反动政府调来大批军队,起义才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虽然具有自发性质,但工人斗争的目标十分鲜明地集中在反对剥削制度,行动一致。马克思在评论这次起义时说:无产阶级“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接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它反对私有制社会”。【马克思:《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83页。】
上述几次工人起义表明,欧洲工人运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剥削制度,开始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但是,由于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引,并受到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影响,这些工人运动先后都失败了。
毛主席指出:“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300页。】在当时,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并把它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就成了迫切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
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除有它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外,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来源。正如列宁指出的:“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47页。】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批判继承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革命改造和发展的结果。
德国古典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它的两个著名代表。通常说的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1770—1831)出身于斯图加特城的一个官僚家庭。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等。他阐述了关于发展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泉是内在矛盾,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表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从而对辩证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他把现实世界说成是某种永恒的“绝对精神”的体现。这样,就把一切都弄得“头脚倒置”了。费尔巴哈(1804—1872)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的基本原理》等。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在德国哲学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旗帜。他在解释自然现象时,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坚决否认在物质以外还有什么独立存在的精神,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而已。但他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则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历史唯心主义,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则分别吸收了其中合理部分,第一次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且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就把唯心主义从历史观这个最后的避难所中驱逐了出来,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变成了科学,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了过来。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从威廉·配第开始的,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时期才达到成熟和完成的地步,因此,他们二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亚当·斯密(1723—1790)出身于一个海关职员家庭。主要著作有:《道德情操理论》、《国富论》等。大卫·李嘉图(1772—1823)出身于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等。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他们又把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看成是商品价值的共同创造者,掩盖了资本家剥削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他们的错误,吸收了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的合理部分,仔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发现了劳动两重性,揭示出商品背后人与人的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样,马克思就揭穿了被古典政治经济学掩盖着的东西—资本家进行剥削的秘密,找出了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列宁指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50页。】
法国的圣西门、付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
圣西门(1760—1825)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主要著作有:《论工业制度》、《实业家问答》、《论文学、哲学和实业》、《新基督教》等。他认为历史是一个统一的、进步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法国革命是贵族同市民等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罪恶和灾难的“是非颠倒的世界”,幻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的新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对人的政治统治,将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的领导。但是,他没有提出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不要求剥夺资产阶级。他不了解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受难的无力解放自己的阶级。他反对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宣传教育,以及科学、道德和宗教的进步,来实现他的理想社会。恩格斯说:“在圣西门那里,除无产阶级的倾向外,资产阶级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8页。】
付立叶(1772—1837)出身于法国贝占桑的一个富商家庭。他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各种商业企业里服务,因而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种种罪恶十分熟悉。主要著作有:《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文明制度的批判》、《新的工业世界和社会事业》等。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十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指出雇佣劳动下的工人是“复活了的奴隶”,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和“贫困的温床”。他主张建立一种称之为“法伦斯泰尔”的理想社会。在那里,人人参加劳动,男女完全平等,实行普及教育,充分地发展个性和才能。“他第一个表明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0页。】但是,他反对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主张劳动者和资本家共同建立“法伦斯泰尔”,前者付出劳动力,后者提供资金,公共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说服资本家接受他的方案,实现他的理想社会。
欧文(1771—1858)出身于英国农村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后来成了纺织厂的经理。主要著作有:《人的性格的形成》、《新道德世界书》等。他对工人的苦难深表同情,曾以一个慈善家的面目在他管理的工厂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他指出私有财产和宗教迷信是贫穷、愚昧和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设想建立一个消灭贫困、人人平等和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财产公有的社会。他到美国试办过共产主义新村,在伦敦设立过“公平交换劳动银行”作为他的理想的实验。1829年他回到英国,被逐出上流社会,和工人有了更多接近,积极地参加工人运动。恩格斯说:“当时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在一起的”。【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但他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把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梦想由政府和富豪们出力出钱把资本主义和平地改造为美好的新社会,因此他的所有空想计划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无产阶级,看到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和资本主义的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他们幻想实现一个没有佣用劳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新社会,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没有充分展开,加之他们本身的社会地位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不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主观编造一些改造社会的方案,并把实现这种方案的希望寄托在上层统治人物“发善心”和“帮助”上。恩格斯指出: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9、416页。】“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9、416页。】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否认阶级斗争、无视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等错误观点,对他们学说中的一些积极因素从根本上作了革命改造。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根本道路。这样,社会主义就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提议及文件:星梅
整理:罗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