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第三集《林林》所隐喻的内容你真的看懂了吗?



看到这些话一开始我也是在反驳,可是总有一种找不到趁手兵器的感觉。所以我又把林林给看了一遍,在看到结尾男主和狼在冰天雪地里隔河相望,河边苍白的芦苇随风摇曳的时候猛然联想到了芦苇又称蒹葭,进而又想到了《诗经》中的《蒹葭》这首诗。

此时的场景若把狼换成林林那不就是和诗中的场景一模一样了吗?苍白的芦苇、白露为霜的季节,在水一方的林林都和诗中这么的相似。突然我想起来《中国奇谭》的介绍是“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那么诗歌里的故事如果算故事的话,《林林》会不会是由《蒹葭》这首诗里面的故事改编的呢!!通过我对《蒹葭》的创作背景的了解,这是一首情诗,是由孔子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中叶的诗歌300余首编写出来的《诗经》中的一首。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烽火戏诸侯,申候怀恒在心勾结犬戎灭了西周,后犬戎又被秦国所灭,最终的结局是犬戎残余势力离开故土,移居到了蒙古草原。这一点和剧情中壁画上人与狼的历史非常相似,狼与人之间发生战争,最终狼被人杀来只剩母女二狼,而狼妈准备搬家的行为也和犬戎的结局一样。就连狼这个形象也是有出处的,“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么一来这集所表达的内容就很清晰了。

以这个视角再看一遍电影的话,就成了犬戎被秦国所灭后,残余的犬戎族人准备离开故土之际,秦国的小孩误入了犬戎地盘,犬戎小孩与秦国小孩一同玩耍,小孩子因为年纪小虽然种族不同但是差异不明显,所以玩到一块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大人因犬戎小孩的住处怀疑其身份但是因犬戎被秦国所灭所以不敢确定。第二次见面时邀请犬戎小孩回家一同吃饭,看到犬戎小孩进食的时候毫无餐桌礼仪狼吞虎咽终于确认了这并非同族。文中多次出现了话题,一样与不一样。



台词这么一改完全没有违和感。
发现了犬戎小孩真实身份的秦人为了消灭敌人所以追了出去,最终在犬戎的地盘与犬戎族人发生了一场战争,最终以两败俱伤收尾。



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言而喻,在秦人小孩的记忆里,就算自己的玩伴是敌对的异族,但也一直是一个可爱的姑娘,大家友好相处并没有互相伤害,所以心里只有思念没有仇恨。最后的场景是长大后的秦人小孩与犬戎小孩隔河相望,犬戎小孩已经一眼就能辨认是异族了,再也不会被人误认为是同族,两人就算思念也没有逾越彼此之间的界限,这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无奈。在这个血海深仇无法消除的阶段,互不干涉是对彼此最大的善意。在多年以后的今天,曾经犬戎族活动的甘陕一带早已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少数民族也与汉族高度同化,再也不会出现因为种族不同而彼此杀戮,可因为时代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却又走入了相同的轮回中,一样与不一样的故事仍然会继续上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固有思想依然无法消除,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许在叹息的同时,只能期待和而不同的那天早点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