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在B站咸鱼了三年后是怎么误打误撞跳进荒野之息的坑并更新视频至今这件事

2020-09-23 14:41 作者:晨怜惜风  | 我要投稿

2016-01-11的半夜一点,已经忘记了是什么原因,突然注册了一个B站账号,也就是我正在使用的这个账号。

“晨怜惜风”这个名字其实也没有什么明确含义,仅仅是因为当初觉得这种命名看起来会比较不明觉厉,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过分尴尬而已,头像则用的是eden中的sion。

早期沉迷的内容非常杂乱,收藏夹里的内容从音乐到超写实,再到stan的有看点,可以说是毫无章法。当时也没有任何想要自己上传视频的想法,直到11月1日,神使鬼差地上传了第一个录制的挺进地牢流程视频。

第一期黑历史视频

说实话,那期视频各方面都糟糕的可以。因为并不了解设置和参数,各种人声过小,画质感人,声画不同步,没有任何剪辑等等问题数不胜数,时长更是接近一个小时。

即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不入流的典型。因为反馈不佳,也试过给那个视频刷20多条自顾自吐槽的弹幕,然后觉得太蠢就全部删了。

之后,虽然有隔三差五上传视频,但因为那些过于糟糕的问题并没有主动改善,所以一直都维持着这种惨不忍睹的状况。

直到开始做饥荒相关视频,才有了一丢丢的改善,但也仅此而已。18年的6月,突然刷到科普视频参数的视频,稍微了解了一下后终于上传了第一个1080P60帧的视频。

时间来到2019年初。距离第一个视频的上传已经过了两年多,播放量依旧卡在不入流的水准。不过由于一直抱着咸鱼的想法,所以也没打算去改善。

电脑的帧数表现惨败在模拟器上后,决定自己买主机和荒野之息。收到有史以来购买的第一个主机后每天沉迷其中,但因为当时没有查找资料的习惯,吃了很大的亏。

比如,在不清楚大师模式和普通模式差距有多大的情况下,毅然决然选了大师模式作为开局,直接被小怪打成筛子。

觉得台地人马的行动非常固定,并不难打,但又缺乏游戏底子,实在是打不过。一气之下去各种地方游荡收集装备,直到宰了城堡附近的蜥蜴,拿到兽王弓。

之后和台地人马硬扛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干掉后兴奋地和朋友交流,当即决定做攻略。但又意识到手法实在是不怎么熟练,于是又和人马杠了俩小时。

权衡了一下后,还是认为有必要多积累一下经验,开始自顾自地瞎玩。

在攻略地图的帮助下达成首个全收集档后,游戏时间已经跌破了350小时。

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于,当初随便打的死亡细胞视频收到了一条让我极度冒火的弹幕:“好菜,不看了。”


就这一期

虽然当时粉丝还不过百,但也选择下定决心再也不做这类会被说“菜”的视频。正好手上还有荒野之息,于是打算做荒野之息的教学视频。

或许是运气,刚好刷到这么个视频。

真巧

觉得里面的技巧非常帅,但又实在用不出来,于是在纠结很久之后,小心翼翼地发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私信。

看起来和现在的说话方式没有区别,但其实背地里紧张的不像样

庆幸的是,yuda的耐心相当好,不然我可以打包票,当时的我绝对是不会再继续问下去。后续也可能不会再踩技巧和数据的坑了。

现在看来,完全是黑历史的感觉

觉得yuda并没有不耐烦后,开始私信轰炸……

一来二去,终于算是学会了强制子弹时间。虽然想过不写文案偷懒,但后来录音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将一个视频的流程规划地相当有条理性,于是不得不用早些时候沉迷过小说和写过小说的双重经历作为文字功底来写第一个视频文案。

另外,由于上学时学过PR的基本操作,剪辑和字幕的制作也没问题。可以说是一期攻略视频该有的都有,就差制作了。

随手新建了一个文本后,开始着手第一个攻略视频。

现在看来,可以说是很简陋了

期间,去特地了解了一下采集卡。考虑到资金问题后买了一个特别廉价的采集卡,400块不到,也就是现在还在用的这个。得益于荒野之息锁30帧,所以也不用担心软件采集的帧数一旦超过40后画面会变得有点糊的问题(纯粹是因为采集卡辣鸡)。

下定决心购买采集卡的当天,还录了一个手机版的1分钟速杀人马。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荒野之息视频

这期是用NS保存的两个30秒短视频拼接的,ns加载期间还能看到屏幕上显示出的手指

翘起来的手指

其实这个视频一开始是被反光映出来脸的,于是重录了一下,因为当时觉得大概率会有人来考古……结果还真有了。

第一期攻略顺利做出后,忐忑不安地发出了这个名为“【教学】 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 详尽新手教学 强制子弹时间和布偶跳”的简短视频。相比之前只有时间接的上的漫长实况,这期视频可以说是短到有些措手不及。

现在播放已经5W了……

视频顺利过审后,反响对我来说实在是过于热烈。难以想象,当时我两年多才攒起来的播放量也不过5W多一点,而这期视频发出去后仅仅才几十分钟就已经轻松破千。有好几分钟,我都是在疯狂按F5刷新页面、看着数据一点点涨起来的狂喜心态中度过。

一天过去后,那期视频的播放有了3000+。

兴奋之余,从对我而言算得上热闹的评论区中意识到一个问题:这期貌似很受欢迎的视频,好像门槛比我想象的要高?

相当意外

说实话,即便是以那个时候的我的标准去看待,也无非就是锁定+侧跳+丢炸弹+落地后突击而已,用十几分钟稍微习惯一下就可以,但还是被认为过于复杂。

之后也和其他人交流了一下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虽然不觉得满意,但也只能接受。

从这个时候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玩的东西已经不再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轻松接受的程度。

做了几期教学后,开始准备打四神兽流程速通。恰巧有一个粉丝给我推荐了一个视频,说是可以秒掉四神兽boss。去观摩了一下后从简介找到相关要求,刷了一身足以秒掉boss的装备后自行找路线打速通,这也是为什么boss部分全都是秒杀环节。

打速通比想象的要累。找路线还有点盼头,毕竟是在不断完善路线,每次探索至少不会说完全没有价值。但在选定路线后就变得十分枯燥,就是在不断重复同一个流程,直到打出差不多满意的素材,而除此之外的其它素材如果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就只是单纯的无用功而已。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在试错。

因为对打出来的流程并不适合新手有相当的自觉,所以无论是标题还是简介,亦或是标签都没有和新手沾上半点关系,为了降低门槛也特意加上了后期解说。觉得做好了万全准备后,发出了第一期速通视频。

由于只是内部速通,前置任务并没有打最速,系列标题全都是“四神兽内部速通”,而不是“四神兽流程速通”。

第一期速通风神兽

当天还特意去咨询了一下倾墨关于盾挡重置的问题。

这也是我第一次和倾墨交流,虽然估计他早就忘了当时我怂的一批这档子事。

视频发出去的第四天,火锅来提了个建议。因为当时并没有接触这个圈子,所以不知道火锅是谁。当时确实是因为被否定有点不太爽,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还是全程坚持“不是极限速通”,表示自己能打到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这应该是我首次以自认为平等的方式去接触一个圈子的顶级玩家,虽然回过神来看还是有些小孩子气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火锅随后给我发了个关于世界速通的私信,并表示可以参考参考。(现在想来,可能是我没有在简介提到世界速通的原因?)

这时才意识到,原来火锅是速通玩家。一方面惊讶于自己已经可以得到速通玩家的认可,另一方面还是不肯放下奇妙的坚持,所以没有对火锅的提议表现出多大的兴趣。

但后来纠结了一会,抱着稍微看看的想法,还是点开了火锅给的链接(真香?)。

之后,关于路线的完善火锅也给出了解释,算是正式打消了我的坚持,后续火神兽速通和雷神兽速通也都有参考世界速通。比如火神兽流程里的蹲下钻洞,雷神兽流程里用磁铁通电等等,不过也不多就是,更多的还是得自己测路线。

当时打完火神兽速通和雷神兽速通后因为太累,没有考虑再打速通,所以那段时间的更新没有速通相关视频,而是做了一些别的内容,比如背刺和随手做的DLC装备收集。

那时做的背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很稚嫩,以至于现在完全没兴趣点开以前做的视频,光是看着就感觉是在揭黑历史。不过比起这个,DLC装备收集那期视频给我带来的惊讶更多,可能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所谓标题党”的力量。

截止今天,这个视频的播放量依旧排在我所有视频里的榜首,但说真的,内容上算不得干货很多,咸鱼翻身全靠标题……

不过倒是起到了反作用,导致我现在很忌讳这类所谓的“标题党”,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标题全都非常的“标准化”。但不得不承认,一个好的标题有些时候比起内容可能更加重要。

这期视频则是作为我最后一期真正意义的bug教学,之后就再也没做过正经的纯bug教学了。原因很简单,不想和别人撞车,想做点自己的东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做的内容开始逐渐偏向单个内容的全面化。

这段时间里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时茕茕刚开始做视频,但是成效不算好,正好我直播比较频繁,多多少少有点交流,至今还记得有看到她发过一句“我已经是个标题党”的自嘲。

现在回过头看多少有点物是人非的感觉就是。

4月初的时候想了解一下btb,于是去百度了一下“荒野之息BTB”,巧的是,搜索结果第一个就是火锅的视频,于是特意去问了问火锅本人。

当时我还不知道,其实那期强制子弹时间的教学发布后的隔天就已经出现在隔壁贴吧,还打上了贴吧的水印。不过就算当时知道,大概也只能和现在一样无视了吧……

9号的时候翻到了yuda的视频,看到了脉动扭曲这个技巧,顺藤摸瓜又去问了问倾墨,这也是我第二次死缠烂打……

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关于把自己说过的话重复一遍就是黑历史的笑话……

4.21号发的dlc速通打起来要比神兽速通轻松一点,主要是流程都比较分散,没有像神兽速通一样操作方面压的很紧。但最麻烦的并不是流程,而是特殊剧情。

特殊剧情的触发需要多打5次boss,算上第一次必须干掉boss,就是6次,四个神兽都必须打6次,共计24次。就因为这个,dlc速通的麻烦程度已经和神兽速通没有差别。

火神兽和雷神兽还好,可以打的比较快,水神兽略慢,风神兽则只能用爆头一点点射击,非常拖时间,打多了容易上火。

在这个过程中,雷神兽相关的塔塔卡玛·希米利神庙算是我比较满意的部分。

当时有参考世界速通,但这里的解密方式是丢出电球持续通电,而我压根没有练过,丢了几次感觉不稳,于是放弃,想试试有没有别的解法。巧的是,之后随手打的时候想着能不能用电箭通电来过关,就去一点点尝试,还真试出了解法。

在一某尝试里,第二箭因为准头不好射空,恰巧射中了另一个铁块,打出了一个短暂的时间差,门瞬间开了一下,再合上。虽然时间很短,但却让我注意到这个解法也可以。

试了几次后,发现是时间差的原因,而且基本没有什么操作难度,于是顺利解决了这个点位的通关问题。

真要说起来,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无意间改善了世界速通的某个点位。不过也有可能是这个解法我并没有看到其他人用过,毕竟那个时候我就看了一次相关速通。

但不管怎么样,并不妨碍我当时为此沾沾自喜。还特地去火锅的留言下面炫耀了一下。

看起来好像只是随口提了一下,但实际上我远比这表现的要开心得多,只是当时不太敢表现出来,主要是怕表现太夸张显得掉价。不过现在已经不会再因为这些事太过开心了……

4.23号开始筹备收集全部的大核心和全装备收集,由于东西特别多,所以录了不少素材,直接导致之后的素材重录变得非常麻烦。


5.11号发了大核心的收集。做这期的时候打了一次全神庙,但当时并不知道神庙里的东西全部拿到后会显示出来,所以仅仅是通了全神庙,开了所有我会开的箱子。之后火锅留言表示量太少了,应该还有一些。

于是我开了个新档,又打了一遍全神庙,算上第一个档全收集,这就打了三次全神庙了……

在观众的提醒下,这期视频补充到一共有11个大核心,朋友还帮忙找到1个遗忘神殿的,共计12个,但懒得放进视频里了。

5.23号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当时手贱格式化了硬盘,导致除文案之外的所有素材全部丢失,于是不得不再去录全收集和英杰之诗的素材。这也是为什么这几期视频的更新时间很长,一方面是因为内容太多,一方面是不得不重录一次。另外,这件事还一度导致我当时非常痛恨风神兽boss。

不过最后还是做出来了,虽然因为着装并没有统一导致有点出戏。

接近7月底的时候,终于统计完所有可升级装备的获取和具体材料,之后又发了全部材料的获取点,视频虽然有做,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完。原因很简单,播放量实在是太少。

前面两期还好,环境防护这期过去了一年也才7000+播放而已,对比其它两期2W到接近3W的播放,实在是太惨淡,而且这类视频很难做,所以就没了后续。

原本预定还有两期来着,一期介绍首饰,一期介绍鞋子和所有无属性防具。今年3月直播打完全收集后也有考虑过要不要做amiibo的升级外加重启这个系列,但觉得播放量估计也不会很好,于是pass。

过了两天,私信提醒我一个月发四期视频的打卡活动就快到期,但我只发了一期视频,而且还没想到接下来三期做什么内容,有点焦急,然后水了一期几分钟做的视频。

巧的是,评论区出现了一个不错的点子。

过了两天,在群里(貌似是当时纠结了好久才加的茕茕群来着?)随便聊了一下这个话题,火锅表示可以试试,并解释了具体流程,虽然我一点都没听懂。

之后,火锅把素材发了出来,想到这个月还有三期视频要水,于是赶紧问火锅这个素材他发不发,不发的话帮我水一期视频。

火锅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表示“记得粉我”。这时我才想起来,和火锅交流了几个月好像确实没点个关注来着……

视频的标题稍微纠结了几分钟,决定在最后加个“BY-火锅”,但因为单独加上去不好看,于是又多加了个括弧,就变成了这样:

【娱乐向】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 飞行员式火炬手 用哈特诺的火点阿卡莱的炉(BY-火锅)

虽然现在看着有点……傻。

8月和9月都没有更新攻略,但一直都有看评论和弹幕。从四神兽的速通攻略发出去以后,就不断收到各种“不照顾新手”和“毫无参考价值”之类的弹幕和评论。后来实在是烦了,干脆四个视频里直接置顶了一条复制粘贴的评论。

当然,后续也有人表示“没人求你发”。其实当时很气愤,回复的口气虽然人畜无害,但实际上是很想甩出一句“我没兴趣求你看,右上角直接走好不送”。但想到如果我这么说实际上就输了,所以还是没说更多,后续看到有人说了我想说的我就放心了。

直到10月初。至于为什么……因为玩了两个月的风花雪月,这也是现在基本是固定直播肝视频的原因。倒不是想直播给别人看,主要是鞭策自己,不然会一直鸽下去……

10月更新了第一期风花雪月的基础教学,之后心血来潮,试着让妹子帮忙录了一期。因为一系列原因,录出来的效果不太好,但抱着看客大概也不会在意的想法就试着做了做。

刚开始还好,后边崩的有点严重,所以不得不把后续音频全部砍了,自己录。这也是为什么那期会出现很突兀的声音变化。

讲道理,刚开始我还是有做好被调侃的心理准备,结果准备的方向不太对,反而被一句“求up主的变声器”彻底击沉……

虽然之后真的有认真考虑过要不要搞个变声器玩玩,但因为搜索出来的结果太过麻烦,于是pass。

12月更新了最后一期风花雪月,之后再也没出过相关视频,即便当时还有一些想法,甚至写了3000+介绍兵种的文案和接近4000字的评测文案,还录了不少用来填充画面的CG,但因为录音很麻烦,还是决定pass。

19号接到第一个海豚加速器的恰饭,不巧的是,这玩意我用不上。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刚好有需要,于是送给朋友了。

刚开始有想过做一期开箱视频,然后想到缺少设备,缺少打光和缺乏经验等一系列软性或硬性条件问题,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最终选择了植入广告。原本说是两周内做出来,但因为双方都不太上心,这期植入不得不拖了很久才发出来。

1月更新了一期刷箭视频。严格来说,这其实是第二次做刷箭视频,因为第一次早就在刚做视频没多久的3月发过。

但那个时候做的还比较稚嫩,全篇干货不多,只有屠城+家门口点火刷箭+所有人马点位。1月更新的这期多了zl锁定爆头人马、开箱刷箭、克洛格森林刷箭和部分冰箭点位等等,掉冰箭和掉火箭的人马也有刻意分离出来。

不过相比之后的那期刷箭还是差了不少,广告植入则因为题材问题就没做进去。

1月底心血来潮开坑boss异闻录系列,各种站桩被boss打测数据。原本以为很简单,但发现这类视频做起来的麻烦程度完全不下于装备收集攻略,只能多拖了会再发出来。

2月8号,西诺克斯异闻录算是终于发了出来,片尾也加上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恰饭(拖了接近两个月……),然而这期视频最让我头疼的不是本身的干货内容,而是恰饭部分介绍的语气……

刚开始有试过学习电视购物的那种极度夸张化的表达方式,但因为听着太过尴尬所以pass,纠结老半天后还是选择老老实实用最正经的语气念文案。

当天还问了一下有没有介绍基础数据的,虽然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但也拖到现在还没做出来……不过等做完盾牌的数据计算后应该就会做这个内容了,吧?

22号发了石巨人的视频后开始打全收集的超长随录,原本预定下期要做的沙鱼就这么被遗忘了,直到最近才发出来……

从这条3月初的动态可以看出,我当时其实是有想做amiibo全装备升级的,但考虑到太麻烦还是pass。

突然想起来我还有守护者的外传介绍没做来着。

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筹备做一期最全面的背刺教学。


PR文件创建时间
正式发出

3月14号开始筹备,4月18号正式制作,5月6号才发出来,这期目前最详细的背刺教学视频真不是随便就憋出来的。算上删掉的一期,一共有3个视频为这期视频做了铺垫,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了。

不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只有自己扒数据。事实上这期视频直到现在也是b站目前唯二(另一个是yuda的教学,也是这期视频的启蒙作)的背刺系统教学(回过头再看之前出的两期,会不自觉问自己当初做的都是啥玩意?),除此之外你在b站看不到任何扒背刺系统的教学,连怪物倒地后穿插攻击的基础背刺都非常少。

这个原因直接导致这期系统教学需要我单独测试的数据会非常多,比如戴面具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敌意重置快速背刺,如何把控时机等等。这些数据并没有人感兴趣,或者说测试并发出来,当自己从无到有开始扒系统数据时才逐渐意识到这个工作量有多大……

如果对这个工作量不敏感的话,可以试着把背刺那期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要点列举出来,自己不去看这些要点,而是闷头测试,最后比对一下,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些要点全部了解并总结出几千字的文案。

4月13号更新了一期相当重要的视频,也是集大成的“刷箭”攻略,而不是只能开箱拿一次的攻略。原本是打算拿之前的素材来充数,但觉得之前很多素材都打的很烂,没什么视觉享受,于是只拿了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部分。

比如人马的位置、背刺一次敲死波克、刷木箭的点位等等,其它需要技术的部分则全部重新录。考虑到观感和效率,自然是全部都用背刺干掉。

这期视频就组成来说,应该是目前唯一一个以背刺为主要展现的速杀刷箭攻略。

对我来说这期视频很重要,一方面是证明“并不只有各种bug操作拼起来的打斗才能算好看”和“背刺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不仅仅局限在速通和日常打架里”,另一方面也算是将自己对地图的了解一定程度上丢进了视频。不至于说玩了这么久,对地图的熟悉只能用来拿东西,而是还能用来做点炫技的视频。

4月底,另一个up在下面留言,说火箭漏掉了不少。

之后根据视频里的点位,花了不少时间把视频翻新了一下。由于是翻新,所以不可能丢P2,但又不想删了原视频重发,最后还是选择发了个新视频,但标题注明了是原视频的内容补充版本。

5月底的某次直播和某个观众在“闪袭”的效率上吵了起来,正好过了两天也有观众问我要不要买个记录宏的手柄,于是发了一期专栏来说说“技巧”的表演性质和实战的效率问题。

6月又开始扒系统数据,并打算介绍武器、弓箭、盾牌、衣服、buff等各项内容,7号把武器篇的上半部分发了出来。主要是工作量太大,光文案就写了6000+字,如果不拆成两期,单论制作时间会比背刺那期还要长。

7号先发了武器篇的上半部分。

过了几天,另一个up认为《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中文版完全攻略本》第八章资料库(全图鉴)中已经对部分武器做出了具体划分,我就没有必要再细分了。

我觉得没毛病,然后反驳表示官方(貌似不一定是官方,不过就算是官方我也还是会这么说)的设定并不绝对,甚至在功能性上反而可以说是做出了更加细致的区分。这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荒野之息还有除了大师之书以外的攻略本。

理性探讨后,意识到我做视频有个优点,喜欢自己动手,不习惯依赖已有的框架,比如攻略本。但反过来说,也容易撞车或是作无用功。

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一开始就没打算做什么攻略化身之类的玩意。

6月中旬出了点事,不得不暂时闷在乡下,提前体验了一把什么叫过于清闲的养老生活,看腻视频后也会去看看直播。正好朋友告诉我有人在练望远镜脱战,于是就去特意围观了一下。

不出意外,观感上并没有那么愉悦。

就我个人而言,背刺的实战水准可以分成三等。一等是了解背刺的全部技巧,在实战背刺中能以最快实现最优解;二等是已经学会尽快干掉怪物,有一定的补救意识和措施;三流则是慢悠悠靠近的背刺,对补救措施一无所知,且对于背刺的效率提升缺乏明确思路。

按这个不夹杂任何偏见的标准,那次围观展现出的水准可以说是三流。

当然,即便是我现在评价半年前的自己,最多也只能说是二流里的上等,算不得一流,更别说其他人。但这次围观让我意识到,可能会有部分人想要精通背刺,却不知道具体的努力方向。

原本打算在做完背刺教学后就不再讲背刺,又决定临时加更一期。但因为这期内容并不急迫,所以没有马上制作,只是作为一个点子暂时留在脑子里。

玩神界原罪2摸了整整一个月左右,终于想起来还有视频要做,于是7月21号发了武器篇的下半部分。

8月初发了目前最后一期背刺讲解,然后想起boss异闻录这个被我几乎遗忘的坑,于是开始慢慢填。正好有几个观众表示对一期视频的制作流程比较感兴趣,就顺势放在沙鱼之后制作了。

14号把沙鱼那期发了出来。但展示一期视频的制作流程这个比我想象的要麻烦,甚至比一期攻略制作还麻烦,所以月底才发。

至于9月……一方面是数据测试占了不少时间,一方面是准备做一期吐槽原神的视频来着,也是反向解释为什么荒野之息的很多设定会让人觉得很舒服,所以都在录原神的素材,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肝视频,就发了一期,之后应该会多拿出一些时间来更新吧。

最后,就这样了。


关于在B站咸鱼了三年后是怎么误打误撞跳进荒野之息的坑并更新视频至今这件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