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宫文创怎么突然没那么红了?

2020-05-26 00:31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故宫文创怎么突然没那么红了?
在整个传统文化、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IP化开发中,故宫曾经一骑绝尘。然而从2019年开始,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新一批文博品牌存在感日增的同时,故宫博物院似乎不再引流潮流,有了一丝“过气流量”的落寞。公众号“娱乐硬糖”尝试分析了这变故的原因。
 
故宫存在感骤降,可能因为故宫院长更换。自从前任院长单霁翔正式卸任后,故宫的公众形象就走了下坡路。2019年4月,故宫博物院宣布换帅,“网红掌门人”单霁翔功成身退,院长一职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单霁翔上任后,故宫才逐渐从“景观景点”变成“文化符号”。三大殿的翻修、寿康宫、延禧宫等宫苑的重新布展开放,以及故宫冰窖餐厅的开门营业,背后都离不开单霁翔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推动。故宫曾经一系列“网红”打法,源自单霁翔参观台北故宫的灵感。台北故宫文创产品的大胆创新及丰富脑洞,让单霁翔觉得“博物馆人格化”才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注意。“网红故宫”算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汲取台北故宫文创丰富性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人设形象——古老且活力、风趣幽默接地气。
 
也是在单霁翔时代,故宫被有意或无意地贴上了太多标签。比如“领导人参观故宫必须步行”“故宫内不许任何车辆通过”等。而这些标签也成为2020年年初“大G女”事件导致故宫口碑翻车的一大原因。可是故宫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网上流传的许多故宫“好刚”的传说,在故宫博物院内部并没有相应成文规定,但他们之前也没有想过澄清。可以说单霁翔时代的故宫博物院希望享受人设红利而不愿及时澄清,当粉丝发现实际与自己想得不一样,愤而脱饭。
 
另一方面,故宫的文创创新力也肉眼可见下降。故宫最早起势,靠的是耳机、冰箱贴、纸胶带等文创小商品。但随着越来越多博物馆入局,故宫出品已经不具备独特性。而后不少故宫的文创不过是换包装,甚至混乱的文创授权导致质量无法保证,出现口红质量问题等情况。最近在直播带货、跨界合作方面,故宫也一改过去的冲锋在前,变得有些小心谨慎。无论是疫情期间抖音等平台联动组织的“云游博物馆”,还是刚刚落下帷幕的“馆长天团”直播卖货,都不见故宫身影。
 
也不是故宫懒于开发新品,考虑到成本、销量及大众接受度的问题,许多产品都还在规划与观望中。线下店铺销售能力也因疫情大受影响,工作人员表示“研发方面还是以求稳为主。”事实上,创新力不足不仅是故宫的问题,也是国内文博单位都在面临的问题。好在不少文博单位已经意识到,文创产品卖得再好,不过是高端版义乌小商品市场,转而通过其他方式寻求破局。故宫在文创市场沉寂的同时,将触角伸向了教育行业,不仅跟教育机构合作也自己开发了各类故宫教育课程。故宫的开发也在努力另辟蹊径。

故宫文创怎么突然没那么红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