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鲛鱼真实传说:鲛鱼和鲛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2021-12-15 12:37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在《山海经》的中山经中,提到过一种叫做鲛鱼的生物。

大概说这种生物,生活在渭水流经东南一个叫雎的地方,于山海经遍地都是什么产珠宝玉石黄金的地方,所以说这里这个有黄金的雎地算不上什么有特色的地点,但是这里生活着一种叫做鲛鱼的生物,这个鲛鱼按照后来刘欣的说法,这个鲛鱼生活在在江河汇合的地方,身长三尺,背上长着厚厚的甲壳,然后有甲片,坚硬就像刀一样。

史料记载“鲛鱼长三丈,背上有甲,珠文坚强,可以饰刀口,又可以鑢物”;“游于沧流之中,起鳃于东海之上,甩尾如暴风,而濠鱼井鲋”。

大意是说这种蛟鱼体长约10米,背上有硬甲十分坚硬,不仅可以做装饰物,也可用于磨刀,它们生活在东海附近,尾巴激起的海浪如同风暴,周围的小鱼都附庸在它身边。

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种大蛟鱼,绝对是海上“神兽”。这徐福吹起牛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而秦始皇急于寻找到长生不老药,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了他,秦始皇便派上最勇猛的士兵与他一同前往,想要将这只阻止自己寻找丹药的大蛟鱼射杀,最终他们在现在的山东地区发现了“大蛟鱼”,秦始皇派遣大量士兵,使用弓弩等各种手段,最终将这只大蛟鱼射杀。

这种大蛟鱼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在1956年,这个谜团终于解开。考古学家在明定陵中寻找到了答案,明定陵乃皇帝朱翊钧之墓,之后考古学家在墓中正殿处发现了两缸灯油,科学家们将其采集并且经过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后断定其为鲸鱼油,而且这些油灯保存完整,据相关史料记载,这些灯是古代君王逝世后,用于保佑皇室贵族万代千秋的长明灯。而且长明灯亮得越久,后世获得的恩泽也就更多。

根据部分古籍中记载的关于大蛟鱼体型的描述,可以进一步推断,当年秦始皇射杀的大蛟鱼应该就是鲸鱼了

而在唐朝人陈翰所著《异闻集》中,就记载了一段另类的鲛鱼的故事。

“勣引镜照之,池水沸涌,有雷如震。忽尔池水腾出,池中不遗涓滴。可行二百余步,水落于地。有一鱼,可长丈余,粗细大于臂。首红额白,身作青间色,无鳞有涎,龙形蛇角。嘴尖,状如鲟鱼,动而有光……勣谓鲛也,失水而无能为耳。刃而为炙,甚膏有味,以充数朝口腹。”

——《异闻集》

在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个叫王度的人,拥有一面宝镜,可照万物真相。

王度的弟弟王勣借了镜子,去照一处叫灵湫的池子,发现里面有一条一丈多长的大鱼,红头白额,身上是青黄相间的颜色,身形像龙,尖嘴有角,形状像鲟鱼,这种鱼没有鳞片,但混身有异样光泽,王勣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鲛鱼。

由此可见,鲛鱼确实是外形奇特、有几分好看的美鱼,至少色泽艳丽,异于常鱼。

关于鲛鱼是美女的传说,则记载于《录异记》。

说的是耒阳县有一个芦塘,里面经常有大鱼小鱼出没,传说还有鲛鱼,这些鲛鱼每月初五就化为人型,并不拘泥于男女,有时候是美妇,有时候却是美男,还有可能变成其他奇怪的形状。

当地人挺害怕这种怪状,都互相提醒不要去招惹,也就是所谓“不敢有害心”。

后来,鲛鱼被雷电击中,芦塘随之干涸,人们也没有再见到那种怪鱼怪事。

而在《搜神记》里面记载的鲛人和上面提及的两种,完全不是一种物种,具有搜神记记载,鲛人住在南海之外他们生活习惯非常像鱼,但是非常勤劳,总是废寝忘食的织布,她们的眼泪是无价之宝鲛珠。

《搜神记》记载的鲛人更具有人性,他们不仅能纺织,而且貌美,能够上岸和人进行日常的交易和谈及婚嫁,并且她让人念念不忘很大的原因就是她们貌美,非常像蒲松龄故事里面的那些狐仙精怪,相比于人来说,她们更有人性而且貌美,不求回报。

根据有些专家学者考据,鲛人他其实是存在过的,可能跟我们现在传说中和认知的鲛人不一样

鲛鱼真实传说:鲛鱼和鲛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