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本质心理主义(3-1-2-2)——心病只用心药医的本质现象学,...

3-1-2-2 普凡德尔 本质心理主义 Eidetic Psychologism心病只用心药医的本质现象学,拒斥彻底而狂妄的先验主体性
代表人物:普凡德尔
●只要【本质还原】①,无视、悬置【超验(原初被寄予性、本体论)、客观性(现象客观性)问题】——①只研究【本质还原】中的【思维、信念、本质性的意识结构、不可还原的原初机制,与其相互关系】目的:近代科学危机导致人类中心主义、信仰精神坍塌,所以要通过【现象学还原(唯一稻草)】恢复人类信仰
●主要研究人生、人格结构,他认为人在一种心理体验中,最具有创造性并且持之以恒去追求的那个【心理现象】模式,就是最本真的,创造一种新的秩序
场域论 3
本质还原、现象学家第一人称自我意识(把握原初结构)调和
形而下(先验哲学(先验还原(与科学一样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导致欧洲精神危机的过度理性)、认识基础)、科学共同体、人类生存(都没意义、蛇皮问题))
VS
形而上(精神信仰,其中具有原初的本质性的结构,对于人类宿命有启示性)
本体论 1
连续的——通过【现象学还原】把握到的东西就是原初的、本真的,可以看到现象背后的具有启示性的、代表人类生存必然的维度——基本心理现象→至高信仰原初现象→重新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精神生活
认识论 2
思维(感觉、逻辑、思维) VS 信念(信仰、冲动、伦理、意志)
目的论 2
A的安排 VS 发现、重建本真维度(只有【本质还原】才能救人类!)
❤️❤️❤️
今天讲主义主义的3-1-2-2
这个的代表人物是……现象学的慕尼黑学派代表人物:普凡德尔(alexander pfander)
他这个东西可以叫做本质主义……心理本质主义,或者说就是本质心理学psychology
普凡德尔实际上只要本质还原,不要先验还原,他只要本质还原
然后他无视实在性问题
也就无视客观性问题、超验问题,无视超验和客观性问题
这就全悬置起来,不管
他认为:我用先验现象学去建构某种超越性,这些问题不是我要做的
也就是他只接受本质还原,他不接受先验还原
就是他不想去搞:用先验还原去做某种本体论、去做某种原初被给予性、去做奠基foundation
他不做这种东西、他不做奠基、不为现象的客观性什么奠基
这个东西不是它侧重的
因为……好像慕尼黑学派应该是心理学比较……都是心理学比较……叫离谱思维导师
好像一开始主要研究心理学的
所以普范德尔你可以看成是他虽然接受现象学
但是只接受现象学的本质还原
也就是说我只去研究……
然后他只研究两个方面
一个是 thinking思维、认识;还有一个就是信念belief
还有其他就是一些里面的本质性的结构、本质性的意识结构
还有里面的不可还原的一些机制、不可还原的一些原初机制
它还原到最后了
本质还原还原到最后的,就本质性的
所以叫本质性的
不可还原的一些原初机制
这是一个东西
原初机制
然后还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去研究思维训练
还有就是一些心理结构了
他这个信念他的主要进一步是要导向……
他这个东西是要澄清一些实证科学认识论里面的
这还是要澄清里面的一些思维机制
而这个信念……他做这个东西目的是为了恢复信仰、恢复人类的信仰、恢复信仰世界
他认为近代的科学危机导致人类的信仰维度、精神信仰维度坍塌了
在实证科学面前坍塌掉了、在一种人类中心主义面前坍塌掉了
所以只有通过现象学还原
现象学还原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只有通过现象学还原,重新认识到信仰中间所包含的一些……
你可以说也可以叫那些真正的一些现象、一些真正的原初的现象、一些不可还原的原初的现象
然后在里面获得某种神圣性,或者怎么样的
然后重新为人类信仰奠基
所以他不在乎对于那种超验的、就客体性、客观性
就是那些实在
科学研究这背后到底有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他不在乎这个东西
他在乎的是人的对于……
但这归根结底其实是关联在一块的
因为信念和超验性、超越性这两个意向性是关联在一起的
但是他拒斥先验还原
他不愿意回到纯粹我思的基地
他严格地就把它限制在信仰和信念这两个维度、位面、心理性的位面
所以他不会依靠进一步搞什么身体性,然后什么主体间性,他不会进一步搞一堆,然后再先验逻辑
这东西它不会搞
他不做这一系列的本体论的
还有一个逻辑学的
还有一个……你可以说它叫做知识论的
他不做这些工作
他做的主要是一个本质心理学的工作
所以我把这个东西叫做一种本质心理主义,可以叫做本质心理主义(eidetic psychologism)
把它叫做eidetic psychology本质还原
然后看他的格
他的场域上的格,一样的,形而下versus形而上
然后关键是他认为形而下的那些东西就是科学共同体所研究这些东西
科学共同体……就是哲学、就是先验哲学和科学共同体
这个反而是形而下的东西
在他眼里这东西不重要、蛇皮,这些东西、这个东西不重要
因为这个东西再往后搞一个……
就是什么东西是实在?什么东西不是实在?就搞这种东西
搞一个基础主义、怎么来奠基
搞一个基础的问题、奠基的问题,认识的基础,或者是事物的本体论基础的这么一个问题
他认为这东西是个形而下、是一个矬的、没意义的问题
反正,争来争去你就不去跟那些导致欧洲人精神危机的那些科学家、实证科学家一样吗?
和那些心理主义者不是一样吗?
还是把这一切就还原成是外部性、内部性的一种二元对立?
他觉得这个东西没意思
而形而上那边则是一个精神信仰的维度
他认为这些精神信仰里面就有本质性的一些结构、真正原初的本质性结构
这里面是对于人类的宿命、未来是具有启示性的
那么调和它的还是本质还原的现象学主体、现象学家的第一人称自我意识
这个场域在调和他
就是我可以去通过本质还原去把握人的心理结构、心理机制里面的一些本质性的结构、不可再还原的一些结构、不可或缺必要的一些结构
原初差异、原初的一个分类,它可以把它把握出来
在本体论上还是连续的、还是连续
虽然他不研究、他拒斥这些问题
但是他还是默认这个世界……就是说我们通过本质还原现象学……
它就是这样的
我通过本质还原、我通过现象学还原,最后把握到的东西它就是原初的、就本真的
他还是个连续的
只不过我第一人称体验到这个东西延续到上面去
甚至还包括人类的一个生存
左边形而下的东西
我延续到形而上的是一路的
你可以看到信仰背后真正的现象、具有启示性的、代表我们时代人类的他的生命、生存的一个必然的
就是它是连续的
本体论上是连续的
它有一个阶次、梯次
就是我从基本的心理现象我可以进一步通达到一个至高的、共同体信仰背后原初的现象、启示性的一些现象
就是神学意义的那种现象、至高的信仰中的一种原初现象
然后通过这种原初现象,我们可以重新建构新的意识形态也好,或者说上层建筑也好,可以建构一种新的信仰、建构一种新的精神生活
然后在认识论上它也是二分的
很明显里面就是思维和信念的二分
思维就是thinking、thought vs belief信念
那么在本体论上就是他们的意义不一样
后面更有意义,就这么简单,就站在后面
因为它3-1-2本质还原
他们只接受本质还原,不接受先验还原的原因是因为先验还原在他们看来和一些实证主义科学是一丘之壑、一种厉害东西
就觉得他通过某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方法可以探索到至高、崇高的
然后他认为胡塞尔那种先验还原也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导致欧洲精神危机、人类精神危机的、错误的、过剩的理性
我觉得也是一种狂妄
所以他们都不接受先验还原、他们都不喜欢先验还原
不是因为过于主观主义的,而是过于实证主义,我认为
先验还原是一个过于直觉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
所以他们不喜欢这个东西
他们需要本质还原来维持有限性、而聆受这个昭示
海德格尔是最突出的一个、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
聆受昭示,就等着真正无限的、绝对的位面
绝对的位面不是主体性
主体性不能算绝对的
先验还原抵达……
先验主体性他不能算绝对的
他虽然说自给予的,但是他们不承认这是绝对的
这个东西……
那么很多人就不好意思说一点:就是这个东西就是某种癔症,或者是自我陶醉的一种状态、狂热的一种状态
拒斥这个
他们接受本质还原
本质还原的话,他可以把握到一些……
现在有问题我修修补补,我找到里面真的……他生锈了,我把锈去掉
找到里面原初的本真的现象,揭示其中的不可或缺的结构
所以他们在认识论上是二分的
这种知性的思维就是perceptual or logical
思维这边就是感觉的、逻辑的、也包括现象学的思维放在这边
而信念的包括另外一边
信仰、冲动意志这种伦理的维度、信仰的维度放在右边
最后在目的论上是二
目的论上二是很明显的
目的论的话一,之前斯拉特瑟那边是一个大他者的安排,就是听凭大他者的安排
符号系统阶次就这样的
它里面不同的环节起不同作用
所谓客观性只不过起一个中介作用而已、只不过使共同体的精神世界可以建构起来
精神的维度、历史的维度、共同体的维度可以建构起来,主体间性的维度
但是他在这里不满意
他在这里需要主动地通过一种本质还原……
就是我要通过主动的进行本质还原,然后去朝向、临受、主动的去发现、我要去发现一个原初的本真、发现本真的一个位面
我要通过本质还原……
只有现象学才能救人类,就这么简单,只有本质现象学才可以救人类
只有通过现象学还原去把握到精神活动当中的本质性的结构,重新恢复建立
所以要重建秩序、重建一个本真的维度
这个家伙后来是留校任教的
然后主要研究的就是人生和人格结构
人生人……主要研究就是人生和人格结构
如果他活在后来的话他应该会和拉康很有关联
阶段性的,比如说俄狄浦斯情节、阉割、镜像阶段这个东西
他用现象学可能看不到这些东西
他要用辩证法可以看到,或精神分析才能看得到这种症状的、诊断学的东西
所以说他觉得你在一种心理体验当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创造出来的……
他就是说最具有创造性、并且持之以恒去追求的心理现象的一个模式、的一种结构
他就是最本真的
所以他要重建本真、要追求本真、要去创造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一种本真的新的秩序
这个东西就通过人类的本质直观才能去把握
而且光是去体验是没有用的、光是去生活是没卵用的
你要从一种生活……这种不反思的、平凡庸庸碌碌的不反思这种生活状态……
或者说一切都让实证科学去安顿:
我不管了,我庸庸碌碌、千篇一律过过日子了
就不行的
你必须要通过本质直观去反思、去洞彻的、去把握它
还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它不仅要通过记录的描述的方法
他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分析综合……
他就杂糅了其他新康德主义,或者说心理学里面的一些其他的方法
他要去重新建造一种本真的维度
本真的维度主要就是心灵状态
我们要处于哪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真正的信仰、真正的崇高的状态
所以他后来就研究这些东西了
然后他的文本老实说也没有多少人翻译
可能在国外、美国、就是英语世界有翻译的
那研究他的人也不多
那么这个东西就是说仅仅保留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心理主义
而且只保留里面的其中一部分
所以我觉得心理主义……就是他觉得玩这个东西就够了
他是心理主义
当然不是那个意义上的心理主义、不是胡塞尔批判的那个意义上的心理学
就是把在心理的机制里面都是各种超越性的一些假设的……就是实证主义的那种心理科学
不是这个意义上
这里的这里应该把它叫做本质心理主义
Atlantic他加了一个本质,I edited一个前缀
它算是现象学用到的现象学方法
但是他还原不够彻底
就是说如果说胡塞尔这个家伙他回来活着的时候,这个家伙还在
他肯定是会觉得他是有心理学残余
你怎么可以这样?
你怎么可以这么说我……?
怎么可以就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捕获异质性的机制,把本质还原加在心理学研究里面?
就是用来去俘获异质性、去俘获的超越……那个意义上的超越性
就是大他者意义上、大他者的天命意义上,太野了
这个东西的话是……反正那个时代有这么一个现象学家做这类的东西那也是很正常的
他走的不彻底的
因为他还是一个传统哲学方法
他没有走到存在论
走到存在论的话
如果……有类似的一个家伙
他是走到3-1-4了
你可以说是3-1-4
就是芬克,不是精神分析的芬克
叫欧根·芬克organ Fink
他可能算3-1-4-2
他们干的活差不多
就是他普凡德尔没有本体论的追求
欧根芬克有本体论追求
就这么简单好吧
他认识论上就是敞开了
我很怀疑
我要不就给他3-1-3
再说吧,芬克的位置我找不到资料
主要是我找不到资料
我只能去看他英文翻译的一些书
大致快速浏览一下、快速看一下……
(本质心理主义)这个立场也是很正常的、非常正常的一个立场
现象学还原
我不去搞到先验我思、先验还原
然后去反推一个……
最最底层开始反推……迂回太大了
我现在燃眉之急要把人类的精神状态要拯救出来
至少要在这个意识结构里面发现某种本真的、本质性的东西来保留它
好吧
通过eidos来……依靠eidos来快速有效的重建精神信仰的大厦
只要是共同体、人会非常创造性的能够就是……
这种意识模式能够帮你获得很多超越性的、非常出彩的、非常有创造性的一些功能的话
这种结构代表某种原初的现象
好吧,那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