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工古坊:非遗文创的IP赋能和创新标准

2023-04-09 15:21 作者:自由派的梦  | 我要投稿

近些年来,关于IP赋能这个概念已经被一群人炒作上天。仿佛这天底下只要跟IP赋能搭边的产业就意味着大笔的流量和金钱。

当然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IP赋能确实可以为商业带来一定的效果和收益。然而这样的好事并非百分之一百,也存在着所谓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毕竟IP赋能的提前条件是这个IP能否被人认同。如果没能达到这一前置条件,所谓的IP赋能就是在扯虎皮,瞎扯淡!


所以当我们回归到非遗文化的IP赋能时,会发现它的本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伸。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非遗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曾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想要做好这个IP赋能也得先搞清楚要如何赋能才能让消费者接受非遗IP的创意和想法。

根据我们的分析和讨论,关于非遗文化的IP赋能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区域文化的具象化载体赋能。这个可以理解为该非遗文创作品可以作为某个地区或者民族的文化象征符号。它代表了这个地方过去某段历史或者某个民族的文化意义。例如大众熟知的万里长城,故宫都可以作为这样的案例。

第二种,非遗创作品本身不具备技艺独特性(技艺独特性:指创作非遗文创品的技艺具备一定的独特和创新,并且存在着所谓的入门门槛),但其自身可作为素材与地区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时代印记相结合从而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具体的案例可以参考部分陶艺作品或者手工艺品。

第三种,非遗创作品如果具备一定的技艺独特性,那么如何演化出带有独特的个人风采的作品将会成为第三类赋能方式。暨从创作者自身的角度去赋能非遗文创作品新的方向和未来。该类非遗作品将不再局限于所谓的历史传承,而是在于对非遗技艺的提升和个人风格的磨砺。具体的案例可以结合部分雕塑大神或者绘画大师。

第四种,非遗文创作品的联动赋能,暨其他领域的艺术大师与非遗传承人的作品联动。这一类赋能是跨界IP联动的一种方式,有助于非遗传承人能够寻找到不同的发展之路。而非局限于传承这一点。

毕竟所谓的传承不仅仅是继承,更是创新。要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今日的创新也会成为非遗历史的一部分。


以上四种正是非遗文化IP赋能的可能性及发展模式。然而作为IP赋能的思路而言,非遗文化的IP赋能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考虑到非遗文创作品的IP赋能会存在生搬硬造的可能性(毕竟很多人做所谓的国潮活动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纯粹的搬来搬去就以为自己做的是国潮,实际却都是扯淡),对文创作品考虑标准化规范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为此,参考某些产品的规范化标准,我们针对非遗文创作品也设定了以下五个参考标准:

1、创新性,指代非遗创作者的思维变革和文创作品的思路创新。

2、传承性,指代非遗创作者是否继承了文创作品的创作技艺和整体水平。

3、观赏性,指代非遗创作者的文创作品是否符合观众的审美思路。

4、收藏性,指代非遗创作者的文创作品是否具备收藏价值。

5、象征性,指代非遗文创者的作品能否成为地区文化或其本人艺术风格的象征代表。

以上五个指标作为对非遗文创作品的评判既是为了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文创作品,也是为了更好的监督非遗文创市场的发展。

为此天工古坊正在努力收集各地非遗文化的资料和数据,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助力非遗文化走的更远。


天工古坊:非遗文创的IP赋能和创新标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