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0分钟,聊聊有机中的立体化学 - 长叶松烯的化学教室【有机篇】第三讲:立...

2022-09-30 12:05 作者:门下晚生  | 我要投稿

一、异构现象

来回顾一下异构现象。

异构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各个异构的分类会有重叠之处,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是好处更多。

构造异构i我的简单理解是原子组合、位置不同。比如碳架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互变异构、价键异构。(价键异构,苯和苯的桥环)。立体异构也是原子位置不同(手性碳)。旋光异构就记为仪器测这种物质会有旋光(非测定反应生成物)的手性化合物。啊,不对,如果一个物质,百度了一下,R、S异构还是不同物质。旋光到底怎么测的啊 查了一下,就是R、S、不同光才偏向不同的方向。(酒石酸晶体)一个物质的R、S构型混在一起是混合物。(高中就明白的,“孕婷”怪胎药物的影响。但上来大学构型多了就开始犯迷糊了)但是构象异构就很怪,怪到想开除它的“异构籍”,只是碳碳原子键旋转就能当异构了。(╬◣ω◢)虽然在有机里,我接触到的“环”里,经常碳碳键旋转,原子向上向下,直立变平伏、平伏变直立,看着挺重要。链状里的旋转一般影响不大,更关注的是它的空间位阻、电子排布(说实话,电子排布的这个意识我都不太行)

二、构象异构

(一)为什么要研究构象

研究构象找到最稳定的构象得出它大部分(既包含时间又包含数量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结构(长什么样(原子排布)电子排布)→结合简单的物理原理得出它会发生什么反应(传说中的反应位点?)

⭐绝对不能把构象式理解为共振式想表达的本源图景。一个是碳碳键(姑且这么说)不停地转,一个是电子跑动(姑且这么说),还是很不一样的。

如果能举一个例子就好了。

(二)构象中的立体化学

也就是说1mol丙烷,交叉式的构象比重叠式能量低14kJ,而低的部分有6kJ来源于空间位阻(两个记在一起需要做功),8kJ来源于超共轭效应。

上图:对交叉折线形戊烷。

下图:邻交叉螺旋形十二氟戊烷。(因为没有更小的原子就还是用的氢(白色)原子模型。球棍和空间填充的混用是因为该材料很软,只用球棍,C-F键、C-C键会塌下来。)

氟原子吸电子。电子排布。


用Kingdraw复刻出来的硼酸氢键。不太正常,求问哪里出了问题orz

“扭转张力”和“空间排斥”有什么区别?扭转是环状化合物的成环原子想旋转受到的对抗力(乱写的)空间排斥是单纯的空间位阻。(?)

香蕉键(角张力)&转不动(扭转张力)扭转张力的存在岂不是很容易破坏环。

环怎么看空间排斥:?

环的超共轭效应:(环丙烷)两个氢全重叠,两个碳都连了CH2,超共轭也不稳定。

【环丁烷】

用球棍模型试了试然后出来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chem3d和球棍模型,绿色和红色的氢都有一个在三个碳形成的平面上方,而不是构象图里看起来的都在下方?

解决:

这两个氢应该是在平面上方的,看起来在下面。

第二个:用球棍模型似乎只需要左右旋转、上下旋转后就能达到“凹陷”和“凸起”的构象变换,不需要立起来的那个碳上下移动?


甲烷H-C-H键的角度为109°28′,而环丙烷从60°变为104°(胖三角形),是香蕉键、有角张力,环丁烷为115°30′,从90°变为111.5度。(胖四边形)。cyclopropane&cyclobutane:我们尽力了。


左下后CH2给左下前反键轨道电子,左上前CH2给左上后反键轨道电子。电子是只要入轨能量就低一点。


似乎只要3向上“扭”一点就行了。

环己烷

椅式 船式 扭船式


椅式:下上下上、船式:对着、扭船式:下上上。下上上。

半椅式

取代基团。如甲基在平伏键的原因:空间位阻小,更稳定。

多个环


反式十氢化萘(更稳定)


顺式十氢化萘

空间位阻是看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的原子/基团组成、电子排布,

构型与手性

①顺反异构:

问题:cis和trans是只能用于基团相同的情况吗?

问题一:手性需要考虑构象,不能直接从分子上看吗?

反应了一会儿怎么镜像对称


右边(下面)这个构象转120°

放到第一个分子上面就对称了。

第二组也是转120°再放到上面就镜面对称了。

有手性中心(碳原子)分子不一定有手性。 分子有手性,不一定有手性中心。 手性中心和手性化合物没有任何联系。

问题:在up这里,超共轭的用途就是构象对交叉,负电基团或者说基团能到相邻碳上的σ反键上去。查资料“超共轭”一般是指是σ键能对半满、全空的非键p轨道或反键的Π轨域或全满的Π轨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看交叉比较好用。




90分钟,聊聊有机中的立体化学 - 长叶松烯的化学教室【有机篇】第三讲: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