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录:平凡的守护着就好

2022-09-08 13:42 作者:離羽汐  | 我要投稿
  • 2022/9/7

  • 从去年三月初三到今天,进步的感悟也好,退步的迷茫也罢。多多少少我用这种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一部分。有我的成长与喜悦,也有我的迷茫与痛苦,只不过后者我只愿意留下来给自己更多的提醒,毕竟抑恶扬善是人之常情嘛。

  • 在这段时间里,反反复复,一时前进一时后退的样子,总是给我种原地踏步的错觉,上一次师父和我联系时,我曾说“如果能一直保持今天的状态和理性,那就好了。”得到的当然是否定的回答,不过自己后来想想也就明白了。

  • 今日状态在现在看来或许不错,可如果在以后换个环境,或许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选择学习与修行,是一种不以今日为终点的追求,生命和智慧的意义好像就在这其中。

  • 我虽然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但多少也看到了一些人来人往,人聚人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只是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践行着不同的道路,所以不求你我一样。世间没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也不过就是在这平凡之中。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平凡的守护着就好。

    一、   常怀感恩之心

  • 我曾和师父聊天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师父,我的朋友们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总喜欢来找我,他们的迷茫,我可以驱散,但我驱散不了自己的迷茫。”

  • 师父笑着说:“师父可以帮你嘛!”

  • 听到这话我也笑了:“好家伙,这就形成闭合回路了啊,然后这就可以一路追溯到祖师爷那里去了。”

  • 不过事后思考,理好像还真就是这个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后这个时候又注意到了这两个字——解惑?然后我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了。然后我就又会想到,哦,我向我的朋友们学习到了他们在社会上的一些经验,他们在我这里学习到了一部分浅浅的思想。

  • 然后我这个时候就会想到,我什么时候还兼具心理医生的作用了?我又是怎么向师父学习的?怎么今天真正要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哦!这时候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言传身教,长善救失。”也还有道德经的一句话“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师父每天和我家长里短的简单生活,已经默默的影响到了我。

  • 于是乎就有了这样的一幕,我和朋友进到商场时,看见一个餐饮店的广告牌写着“饭比菜好吃。”

  • 看到这样的一个招牌,就感觉很有意思了,我就和朋友开玩笑:“这饭比菜好吃,是不是表达的意思是他们的菜做的还不如白米饭啊?”

  • 听到我这话,那朋友愣了一下说:“好家伙,你怎么把王道长抬杠的本事学会了。”

  • 朋友这话,也是又一次的让我明白,我在这生活中,已经慢慢的开始使用了另外的一种思维,此时,就又会想起来每次自己钻牛角尖的时候,师父总说的一句话:“换个角度看问题。”

  • 就这样的一句话,仿佛穿梭了这一年多的时光,从练功学习到待人接物,它的回音在脑海里动荡着,等到回头看时,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若非师父,我没有这身体魄,也难以实践这种思维。

  • 也就是在最近学习时,慢慢的处理问题,展现出自己能力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想到那些影响着自己的人。

  • 在运用国际法的知识时,我会想到当初的那位袁教授:“你们如果掌握不了准据法,永远也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我的学生,要求必然会严一些!”

  • 当运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进行司法实务时,我会想到那位在律所担任主任律师的王老师“书本和实际的结合,是困难的,你现在过渡的越困难,以后你的实务能力也会越强。是谁说书背得好就可以干好的?这里更多的还是人情世故。”

  • 在处理某些特殊社会关系时,我会想到当初那位和我肝胆相照的朋友:“兄弟,我敬你情义,你遇到事了就说,我能帮上的,义不容辞。”

  • 在遇到原则性问题时,我会想到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我们的家,只有正直忠孝的子孙。”

  • ......

  • 当然,我也会想起自己,若不是当初的自己给予自己救赎,我恐怕永远都不会有今日的心境,进而有今日的思想!我曾写下过这样的一段话:

  • “没人会理解你的这颗心,也不会有人在乎你的承载。你用这五年的青春在找寻道路,遇到了挫折与失败,或许还会用更多的时间,承担别人的非议和冷水。但当你再次捂住自己胸口时,它依然如当初一般温暖,你的初心依然在此,我也依然在此。”

  • 诸此种种,在带来温暖和触动的同时,也是在告知我,今日的成长也好,今日的所学也好,皆是来自不易,务必珍惜。

  • 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怀感恩之心,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不过人聚财散,你的性格肯定聚不了财。不过没得事,你会有很多的朋友,他们会助你前进,走正道,不愧于心,这就够了。”

  • 我也曾听师父说了这样的话:“常怀感恩,勇于承担,纵使这一次吃亏了,你也赚了,因为更多的人会知道你重情重义,你会有肉吃,有酒喝,有朋友帮。”

    二、   我们彼此守护

  • 去年练功学习时,我注意到周师兄的心里装了太多的包袱,时不时的会听到她说“压力大”,在后来某一天聊天时,她也向我提起了此事,说:“你进步得太快了,跟不上你搞得我压力有点大。”

  • 那时的自己,正好被师父点拨了那样的一句话:“别总想着和别人比,成长环境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资源、经历都不同,这根本没有可比性。和昨天的自己比有进步就行了。”

  • 所以我就和周师兄说:“您这不能每次都拿我和您比,我们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现阶段我拿到的资源比您多、现阶段的生活压力却比您少,这对于您来说是不公平的,是不能够相比的。我们能够相比的,只能是自己,相较昨天而言进步了,那就足矣。”

  • 周师兄那时肯定是听进去了,因为我看见了她的快速成长,我虽然从来没有当面提到过,但我知道,从去年与她初次相见之时,再到后来慢慢的蜕变,走到今天,不是容易的事,这其中有着坚持,有着付出的泪水和汗水,也有着自己需要克服的心魔。这里面无论是哪一项都不是简单的事,只有确确实实走过来的人回首时,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 或许放到最后,在别人的嘴里,不过是一句话、两句话的问题了,别人会用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主观意识来作出自己的评断。大多老大爷所谈的政治、历史,不也是如此吗?他们不会去管高层或者古代君王的智慧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不会想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句话,到最后还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了。

  • 师父曾言:“丢掉‘我觉得、我认为、我想’。”

  • 我努力的限制自己这种想法,才一点点的从自以为是中走出一些,变得可以听见别人的建议和话语,才有了可以学习的前提、才有了听见忠言的资格、才有了反思自己的权利、才有了保持清醒的资本......

  • 话虽刻骨,但事实如此。走到最后,所谓别人的评价也不过是幻象,他的评论不会改变我的方向,他的评论也不会让他来代我走路,在意有何价值呢?

  • 说到底真正了解自己的终究是自己,再有智慧的师父、家人、朋友、路人,也不过是这一生当中的助力罢了!路还是要自己走,方向还是得自己选,此生之道还是得自己证。可此生,我们却是有缘之人,是彼此人生归途中一起走过的人。而我所希望的,就是能守护好这路上缘分,恪守忠孝节义,纵使可能会伤痕累累、狼狈不堪,也不负此生。

  • 我曾认为守护二字,意味着单方面给予与牺牲,结果也是在后面我才慢慢意识到,守护是相互的,我给出了自己的善意,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同样的,当对方给出自己的善意时,他也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我也收获了人间善意。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迷茫了数月的我,被周师兄的一句话点醒:“别想多了,这可是当初你说的啊,拿自己和别人相比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和自己比嘛!”所以今天想起时,颇有一种“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

  • 我们彼此守护。我帮助别人,是守护自己信仰之时。我受到帮助,是守护人性光辉之时。

    三、   开始理解大战略思维

  • 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反思自己格局的问题,最后却成为我一层层的阻碍和枷锁,要总结的话,谁都知道这是自己的眼界和心境的问题。这种对于格局的探索,摸错了要么会变得好高骛远,要么会变得鼠目寸光。

  • 阴符七术里曾提到:真正有修为的士人,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势的变化。不看窗外,便可知日月星辰的运转。

  •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重新调整了状态后,我才能再度开始思考:格局的提升,是提升自己的心境后,打破一个圈,再走到下一个圈。然后我就疑惑了,就不能不再进这个画的圈吗?

  • 这个念头一起,我就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最开始思维的方向就是有问题的,我认为格局的提高都是从小到大,或许这种从小到大慢慢提升的思维,本就是一种自己欺骗自己的假象,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直接没有任何圈圈的宏观思维呢?当我开始尝试用这种大战略思维的时候,我终于开始明白了,体会到了那种内心的迷茫被一瞬间散开的感觉。

  • 在这里,我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为出发点,我清晰的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看到了自己局限于某件小目标的狭隘,也看到了这虚假的人生目标所带来的幻象是多么的恐怖。

  • 虽说是大战略思维,也就是回到最初的原点,得到结论时也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学习、生活、守护好周围的人,尽人道。”

  • 说到底,也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只不过现在又回到最初的原点,把最初的自己找回来了一些,自己的初心、自己的信心、自己的思维都在回来,都在以提高后的状态回来。曾经理解不了的、想不明白的,曾经迷茫的、找不到答案的,都烟消云散了。

  • 直到这时,我才能深刻的感受到,我还是那个有自信、善谋划、敢冲锋的人,还是那个公私分明、讲情义、讲策略的人。

  • 今天的自己,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称为“士”的人都应当立苍生大愿,就如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不只是志向所在,也是为人格局的高低。也正是这个时候,我才认识到,原来那些当初如同口号一般喊着的话语,并不是形式主义的口号,而是有情有理的认识,是真正应当实践的目标。

  • 立地为人,有“三不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若无师,我无今日所学。若无医,我无今日体魄。若无军,我无今日民族。如今的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定不会再被追求个人利益的“虚无主义”陷阱所迷,因为我清晰的认识到,我就在这里。

    结语:

  • 就像之前看到的一句话“都说身不由己,己不由心,身又岂能由己?”,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个心的问题。今日所感,皆是由昨天自己的汗水、泪水所铸就。我一届凡夫俗子哪来的什么顿悟,不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个质变与量变的过程。

  • 这世界没有那么多风起云涌的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个积累在平时,而在关键时刻走出来的杰出人物。而在这基础上,首先承认的就是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并不完美,也并不是不可或缺。只不过是一个积累学习的人罢了,站不站在舞台中央由环境定,由天定。而有没有真本事,则是由自己定,由德行定。

  • 我父亲曾说:“生活没那么多激情四射,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说,有个心态我应当树立:今天的我就是最好的我,因为我拿起了过去所有的经验,我放下了应该放下的。这就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这一路上的朋友、师长,平凡的守护着就好。


记录:平凡的守护着就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