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K,零花钱2w……

我在上海工作时,有个同事私下跟我说,你看这些上海本地人,要么干客服,要么干前台、行政,咋他们家里花比我们多得多的钱去培养他们,最后就让他们出来干这个?
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
但往深了想,你就会觉得不对劲。
我们这些外来务工者来上海工作,看似做的都是一些高薪又核心的工种,但同时其实也是“更累、更辛苦”的工种。
而相比起“更累、更辛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我们这些外来务工者而言,这几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如果我们这些外来务工者也去做客服或前台,那刨去各项生活成本,可能还不如回老家上班。
本地人做那样的工作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能做高薪又核心的工种,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有的选。
判断自己的阶层,其实不是看一个人拥有什么。
很多人觉得买了车、买了房、去到一个比自己原来生活的城市更发达的城市就实现了阶层跨越……
事实并非如此。
生产力的发展,让大量商品的生产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我五六岁时的电视、空调、洗衣机普遍都比现在的贵,而且功能还不如现在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让大家的收入变得比之前更高了。
之前的工资都是一两千,两三千,现在就算是小地方也有五六千,七八千的。
这两个因素一叠加,很多四五线城市上班的普通青年也可以用苹果手机。
而你在上海看到一个背着奢侈品包上班的女性,大概率就是一个普通白领。
所以一个人的阶层不仅不能通过他拥有的物质层面的东西来判断,甚至不能看他的收入。
就像前面说的,我同事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那些上海本地客服的几倍,但人家一个月的零花钱就快赶上我同事一个月的工资了。
这就是所谓的:月薪5k,零花钱2w。
有句话很露骨:
年薪30万的普通码农,真正的名字叫信息产业工人,写字楼行政秘书,真正的名字叫账房丫头。
还有句话很难听,但可能也是现实:
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技术革命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古今中外概莫如此,靠分配比例提高是很难的。
坚持日更 第39/100天

职场、成长、人生、情感……无所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