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宝义医生:不要以「乱」与「不乱」 界定患者病情的轻与重

费宝义个人简介
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原沈阳职工医学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长年致力于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对精神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曾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擅长领域
熟知精神心理科的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与康复,擅长利用药物结合物理综合疗法及心理疗法、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心理科的疑难杂症。对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精神疾病有深刻造诣,成功帮助众多精神心理患者走向康复,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患者行为乱与不乱只是疾病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能说行为乱的患者就比行为安静的患者病情重;相反,精神科要特别警惕那些不言不语、孤僻独处、看似安静的患者,这些患者提防心理强,思维内容不暴漏,行为更难以预测。

所以患者病情观察很重要
一位男精神病患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家里有毁物攻击他人经历,入院体检,检查治疗都很配合。到夜里,患者夜不眠,自言自语,行为怪异,劝说后能听但不持久,这种状态持续到凌晨4点,患者反复在病室内走动,自言自语的发脾气,护士劝说后情绪更加激动,问东答西,突然之间摔水杯,攻击工作人员。
分析:患者在情绪不稳时应给予保护性约束,因为这类患者行为冲动,精神分裂刚诊治病情没得到控制,极有可能发生冲动行为。要结合患者病史和表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精神病患者C为治疗中患者,家属长期没有关注其病情,也不问住院事宜。患者意识状态清,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社会功能恢复。一日晚上患者在走廊内来回走动,护士问他怎么了,他“干脆”地回答到:“没事!”之后回房间后趁护士走开后在床头上吊自杀。
分析: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要特别关心,虽然这类患者社会功能基本康复,但离完全治愈遥遥无期导致患者的无助和绝望,这样极其容易导致自杀倾向。很多的突发性,取决于忽略了对他们的重点考察。

患者随时会出现各种状况,平时的考察护理是保证病情的恢复和防止突发状况发生的重要条件。
观察内容
一般情况:个人卫生,生活自理能力,睡眠,进食,排泄,接触交谈。
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幻觉、妄想、自杀、自伤、毁物、外走等。
躯体情况:体温、脉搏、血压、躯体疾病、外伤。
治疗情况:治疗合作程度、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
心理状况:心理负担、心理需求。
社会功能: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方法
直接观察:从患者的言语、表情、行为观察。
间接观察:从患者的亲属、病友、书信、日记等得到有用的信息。
观察的要求
客观性、计划性:不要随意加入自己的猜测,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有意识的安排时间接触观察患者。
针对性、目的性:
1.新病人从一般情况开始观察,深入了解精神症状、心理状况、躯体情况。
2.开始治疗的患者重点观察其对治疗的态度、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3.疾病发展期重点观察精神症状和行为的改变和心理状态。
4.有心理问题者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反应和需求。

整体性:对患者各方面都进行观察,有一个全面、整体、动态的掌握。病区的患者也要全面观察,避免患者之间发生矛盾,对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考察是一项病情康复很重要的工程,有效的病情观察,有助于我们了解患者的需要,制定护理计划。一个专业的精神疾病医院,专业的医师护师更是必不可少。更多的精神疾病治疗意外往往还与医院的专业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