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四/章二 领悟智慧,爱之振频 (1&2)

篇四/章二 领悟智慧,爱之振频
(1&2)道与禅
接下来,笔者分享一些大智慧的语言文字,它们或是来自这个世间有成就的大德,或是高维指导灵,或者某个世俗以为未开化、实则与高维有高度链接的族群;他们都在引领着三维智慧的提升,努力将我们推入更高维度的意识,更高振频的爱、喜悦和智能。希望有缘读者能够用心阅读,用心领悟,用心去做——让“做者”融于“做为”,融合为一;不要去想结果,只要全心全意去做你正在做的事;不要凭借着自我意志力去做,而是要让你创造性的能量毫无阻碍地流动。
此篇最末,是一封邀请函,诚邀有缘人参与迄今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同步大冥想,接收万余年来最强大的宇宙大爱能量波。时间为:2023年5月2日凌晨01:06。
(一)“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茫。茫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解》明 憨山德清大师
“此承上章要人作静定功夫,此示功夫之方法也。
‘致虚,极;守静,笃’者,致,谓推致推穷之意;虚,谓外物本来不有;静,谓心体本来不动。世人不知外物本来不有,而妄以为实,故逐物牵心,其心扰扰妄动。火驰而不返,见利亡形,见得亡真,故竞进而不休,所以不能保此道也。今学道功夫,先要推穷目前万物,本来不有,则一切声色货利,当体全是虚假不实之事。如此推穷,纵有亦无,一切既是虚假,则全不见有可欲之相。既不见可欲,则心自然不乱,而永绝贪求,心闲无事。如此守静,可谓笃也。故致虚要极,守静要笃也。
……人若知此真常之道,则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此心自然包含天地万物,故曰‘知常容’。人心苟能广大如此,则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心廓然大公,则全不见有我之私,故曰‘容乃公’。此真常大道,人若得之于内,则为圣;施之于外,则为王,故曰‘公乃王’。王乃法天行事,合乎天心,故曰‘王乃天’。天法道,合乎自然,故曰‘天乃道’。与天地参,故曰‘道乃久’。人得此道,则身虽死而道常存,故曰‘没身不殆’。殆,尽也。且此真常之道,备在于我,而人不知,反乃亡身殉物,嗜欲而不返,岂不谬哉?”
(二)“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是入道之要门。”
《最上乘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答曰:涅槃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即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
答曰: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能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