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热量限制更容易衰老,低热量饮食或造成严重衰老

2023-02-16 21:40 作者:青春の背影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生物通

研究称一味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无助延长寿命

近几年来,减少热量摄入有助长寿的说法在不少地方流行。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的论文中说,恒河猴实验结果显示,一味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无助延长寿命。 近几年来,减少热量摄入有助长寿的说法在不少地方流行。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的论文中说,恒河猴实验结果显示,一味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无助延长寿命。 论文作者、得克萨斯大学生物学家史蒂文·奥斯塔德说:“如果有通过控制饮食让人更长寿的方法,我只能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也许它根本不存在。 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自1987年开始从事限制热量摄入与长寿的研究。研究对象为生理上与人接近的恒河猴。 最初的结果令人惊喜。2006年,研究所报告说,食用限制热量饮食的恒河猴免疫系统强于不限制热量的同类。不过,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猴子的寿命并没有延长。 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朱莉·马蒂森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限制热量组和不限制热量组中,最年长的一群恒河猴患肿瘤和心脏病的比例相当。虽然前一组恒河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更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活得更久”。 研究人员说,40只从幼年时期就限制热量摄入的恒河猴中至今还有19只存活,但它们比对照组猴子长寿的几率微乎其微。另外,21只死亡的猴子中,自然“老死”的比例也低于对照组。 有悖先前 美国自1934年开始进行限制热量摄入与长寿的研究。当时的研究结果显示,若是把老鼠、果蝇和蛔虫等实验对象的每日热量摄入限制在同类热量摄入平均值的60%到90%,它们的寿命能延长30%甚至更多。 谈到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为何与威斯康星全国灵长目研究中心的不同,研究人员说,后者为猴子提供类似美国人饮食习惯的高糖饮食并让它们随意进食,前者对不限制热量摄入的猴子也实施定量喂养。 这意味着,威斯康星全国灵长目研究中心的恒河猴可能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健康而“自掘坟墓”。 “与限制热量摄入相比,你可能觉得自己是正常饮食,但实际上饮食方式并不健康,吃的量过多,糖也过多,”奥斯塔德说,“如果你能让不限制热量摄入组的动物保持健康体重,就好像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做的那样,就会发现,限制热量摄入对长寿并没有用。” 参与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研究的乔治·罗思说,虽然限制热量摄入无助于延长寿命,但依然有益于健康。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议论纷纷: 这和我们百度查询的资料不一样啊? 那么,我们就把这些试验报告研究一下… 今天我们随便对照一些研究报道,诸如:

注意:

这里讲果蝇的限制热量试验结果……

然后我们又打开另一组试验数据。

这里是讲线虫的试验结果…

然后我们又调阅一些试验数据报道,

这又是讨论果蝇的限制热量试验。

或者又转变为另一种动物的试验观察

这里的试验对象是小鼠。

今天打开各种研究数据报道,你会发现这种试验对象都是线虫、果蝇,要么是小鼠,然而我们并不是线虫。

关于限制热量相关的试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报道过这些东西,全都是线虫、果蝇的一些实验统计。但只要是涉及大型灵长类动物实验,他们拿不出结果,至少唯一有过统计的实验观察数据是,灵长类动物并没有延长最高寿命。

以下是灵长类动物的试验结果:

首先动物学试验和人体临床医学试验相差十万八千里。你首先要考虑人体的实际情况,即便是灵长类动物和人类都有很大的差别,在人类的真实世界里,往往是营养充足、营养均衡的人才能获得最高寿命。

—————————————————————————— 那么难道科学家就没有在人类身体上做过类似试验?实际做过这种试验的人并不少,但结果并不如意。 节选: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加州大学的罗伊·沃福得博士成为卡路里节制可延寿的领衔吹鼓手。 他后来成为了“生物圈2号”的医生。“生物圈2号”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一个实验项目: 八个地球人试图在一个完全封闭自给自足的温室环境中生存。他们按计划自己培育食物,并循环回收自己的废料。然而,他们培育出的食物未能达到计划中的量。此时沃福得博士成功地说服了其他组员,在全程两年的实验过程中采用卡路里节制的饮食方案。不幸的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计。

参试人员看起来没有摄取到足够的营养,摄入的热量也显然不足。

从生物圈2号出来时,沃福得博士本人减重25磅,这是在他原本就偏轻的145磅的基础上,

而且他的面容看起来衰老很多

。后来他患上渐冻人症,并死于79岁。 ——————————————————————————

除此之外,限制热量会缩短端粒酶长度,并不是瑞士一家医学机构发现这个问题。

梅斯医学:饥饿延长寿命?哦,也许不 之前多篇试验和研究试图证实,间歇性或者定期禁食有望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但是也有证据表明,适度热量限制不会延长寿命,相反这一举措甚至会缩短人类寿命。 我们多认为端粒长度与人类衰老、寿命密切相关。它位于染色体末端,是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有着负责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调控细胞分裂周期的功能。随着染色体复制而逐渐缩短,一旦消耗殆尽,细胞将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走向死亡,所以端粒素有“生命时钟”之称。 近期,《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发表一篇文章表明,禁食或者饥饿会大大缩短男性的端粒长度,从而对他们的寿命产生影响。 这一研究由特拉维夫大学赛克勒医学院教授Eugene Kobyliansky、本•古里安大学物理治疗教授Leonid Kalichman和巴伊兰大学医学院教授David Karasik合作完成。 研究团队以在20世纪20年代初经历过大规模饥荒的人及其后代作为调研对象,评估了他们的端粒长度。他们居住在俄罗斯伏尔加中部地区的Chuvashia。早在1922年3月,该地区挨饿人群的比例达到90%,因为饥饿而死亡的人数达到30-50%。1923年4月情况开始好转,年底,人们终于熬过大饥荒时期。 研究团队发现:(1)相比于1922年之前出生的男性,1923年之后出生的男性白细胞端粒长变短了;(2)随后几代男性的端粒长度都很短;(3)饥荒对女性细胞端粒长短没有造成明显影响。 Kobyliansky表示:“这些研究成果仅仅只能表明,饥饿有可能会引发端粒缩短。”但是,相比于孩子的白细胞,饥饿对于成年人生殖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是否更为突出?饥饿引发的端粒缩短现象受性别影响?禁食是否会影响后代端粒长度?对于这些未知问题,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试验。 —————————————————————————— 另搜索前几年新闻:

限食试验:限制热量更容易全面衰老

摘抄部分文章: (联合早报)瑞士《时报》于11月7日讯,瑞士医学会(FMH)发表了一组实验报道,假如普通人摄入55%的低热量饮食,这会造成造血系统的微循环障碍。而且限制热量会产生一系列热休克蛋白反应,利用补偿代谢能量不足的过程,导致氧自由基大量产生,人体更容易衰老。长期极低热量的膳食,会影响的NFYB-1蛋白的活性,会使线粒体的功能受损,寿命会严重缩短。 瑞士医学院是最早展开限食热量试验的研究机构之一。研究员报告称,这是陆续调查几十年得出的数据,在疫情期间,他们招募过100名志愿者,试验为期二周,其中六成为男性,四成为女性,有一半以上的志愿者是在医院完成了试验,而这一试验结果和以前的数据大致相同。 研究人员发现,CR(热量限制)与下丘脑中内源性亮啡肽水平升高有关,用药物针对抑制KOR,能完全阻断CR诱导的低温并使体重下降,常见是通过饮食中的热量限制,来改善人类的健康。 早期科学家们使用了简单的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型,继而以灵长类动物及人类作为的衰老研究对象,但这项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摄入55%的低热量饮食,热休克蛋白产生的代谢偿还机制可以导致人类的寿命缩短。同时,研究人员还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法,发现摄入55%热量更容易引起热休克蛋白反应。假如一个人平躺在床上,大概一天消耗1700Kcal,热休克蛋白(HSPs)是在葡萄糖缺乏、饥饿、缺血、寒冷、创伤、中毒、重金属、高温、缺氧、高压氧中所诱导产生,热休克蛋白对于维持细胞代谢有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猜想,这一诱因可能与能量摄取不足有关。而利用补偿代谢能量不足的过程,会导致氧自由基大量产生。 而且长期极低热量限食和缺乏营养的膳食会影响NFYB-1的核蛋白的活性,NFYB-1主导溶酶体影响线粒体的活动,溶酶体是作为基本分子并通过营养物质循环的利用机制所在,这导致线粒体的功能受损,生物体寿命会严重缩短,另外热休克蛋白表达过高,容易诱发癌症。 其他一些数据发现,长期限制热量,还会造成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造血功能紊乱,一些微血管微血栓形成,这进一步造成内脏器官代谢功能和形态损伤。 目前一些初步研究统计,长期摄入80%的低热量饮食则可以预防老年前脂肪细胞中的促炎信号。还可以改善肝脏、脂肪组织、肌原的代谢,降低氧化应激、DNA损伤、及降低炎症、心血管疾病风险。 此前隶属于美国老龄问题研究所自1987年开始从事限制热量摄入与长寿的研究,研究人员将一些灵长类动物分成两组,然而经过20年的限食实验对比,限制热量的猴子并无法提高最终寿命,甚至两者没有任何差异性。 而这项研究表明,当摄入热量饮食低于55%时,热休克蛋白产生的代谢偿还机制可以导致人类的寿命缩短,也会产生更多自由基,人体更容易衰老,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可以减少20%的热量限制,应该是最大的收益,也就是常说的膳食八分饱,这样可以健康而有活力,适当减少一些热量脂肪,可以多吃蔬菜、坚持运动,适当补充一些动物蛋白,或鸡鸭及鱼肉,如果肥胖症或有冠心病,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 —————————————————————————— 另外,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小鼠、线虫、果蝇这些试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更多的真相……… 比如朝鲜长期处于低热量饮食、营养不足,他们寿命也是最低的。 相关报到: 伊拉克和朝鲜国民人均寿命全亚洲最低 2005~2010年,朝鲜人平均寿命为64.5岁,其中男性为61.7岁,女性为67.5岁。如果排除伊拉克(男59.5岁、女62.5岁),在亚洲,朝鲜人平均寿命最低。 据分析,朝鲜人平均寿命低是粮食短缺造成的,而伊拉克是战争等造成的。

比如你去看上世纪的中国(50~80年代),各种基础性疾病的药物都具备了,广谱抗生素、廉价感冒药都有了,婴儿夭折率明显大幅度下降,可为什么寿命依旧不高? 长期过低热量摄入会导致热休克蛋白反应。相反会产生氧自由基,最终可以导致端粒酶减少,人的寿命会急剧下降。 我父亲以前在东北的日子,经常一天就是一顿饭。估测他们一天摄入热量不超过1000大卡,几个月吃不到肉是常事。因为营养不良,他们个子才一米六,而且一点都不年轻。 何况长期热量不足会造成各种疾病,低血糖可以引发心梗,抵抗力差的人,感冒容易转变为肾炎,长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癌症。 —————————————————————————— 哪怕我们去观察某一个人类的个体,也会得到类似的效应,如搜索3月18日知乎热榜排第二的问题,艾玛·沃特森怎么老成这样了,外国美女的保质期为什么这么短?

30岁的艾玛看上去如同60岁的老年妇女?

真相只有一个:她每天只摄入700大卡热量

——————————————————————————

注意:30岁的赫敏扮演者就是艾玛沃特森。

另外极度限制卡路里,不单是暴瘦,而是使人急剧化衰老。

考虑到有很多中医粉丝,那么古代正统中医对长寿之人是怎么看待的呢?先把《黄帝内经》原文贴出来。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专辟一章是讲长寿之人,原文: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

骨高肉满

,百岁乃得终。 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

六腑化谷,津液布扬

,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古代中医确实有很多疾病无法治愈,但医生并不是傻子。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长寿,这还是能观察的,古代饥寒交迫的人多了,这种人怎么能长寿呢? 对于饮食之道,中医也看的很清楚,如《内经》:天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出三入一,

故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可见,半天不吃饭,人的气力就大减。

热量限制更容易衰老,低热量饮食或造成严重衰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